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论文-高华英

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论文-高华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β-环糊精-色氨酸,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荧光猝灭,光敏化

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论文文献综述

高华英[1](2012)在《β-环糊精--色氨酸对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的光敏化裂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荧光猝灭实验和测定二聚体裂解程度的辐照实验研究了研究了β-环糊精(CD)-色氨酸对cis-syn型1,3-二甲基胸腺嘧啶二聚体(DMTD)光敏化裂解作用,β-CD-色氨酸在较强光(>290nm)辐照下,主要通过激发单重态与二聚体间的电子转移导致二聚体裂解。(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期货》期刊2012年11期)

张宝梅[2](2012)在《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拉曼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B3LYP方法,6-311G(d,p)(C,H,O原子)和lanl2dz(Ag原子)基组分别计算了胸腺嘧啶单体(Th)、尿嘧啶单体(U)和1DNA光损伤产物—环丁烷型胸腺嘧啶二聚体(Th2)、尿嘧啶二聚体(U2)的结构和常规拉曼光谱(NRS)以及吸附在Ag纳米粒子上形成复合物的结构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并根据振动模式对拉曼光谱进行了指认。在此基础上,分析了DNA和RNA碱基光损伤形成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的光谱变化规律,由此可鉴别DNA的光损伤。通过对比胸腺嘧啶、尿嘧啶单体及其二聚体的常规拉曼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我们得到:二聚体中伴随C5=C6双键的消失,双键伸缩振动的谱带明显变窄,强度减弱,相应出现了环丁烷四元环C5-C5’-C6-C6’的伸缩振动模式和环变形振动模式,这可作为检测DNA光损伤的手段。嘧啶单体和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吸附在Ag纳米粒子上时最有利的吸附位点是O7位,并且涉及环呼吸振动模式及靠近银原子(N1,N3,C6,C2=O)的拉曼光谱带在SERS中都有明显增强,由SERS选择性增强法则,垂直吸附会选择性增强,并且越靠近吸附表面,增强越大,因此我们推测嘧啶分子及其二聚体通过O7原子垂直吸附在银纳米粒子表面,与尚志国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一致。对于复合物Th-Ag, N-H弯曲振动以及伸缩振动的强度明显的增强,最大增强因子约为12倍。对于复合物Th2-Ag,其最大增强因子约为18倍,对应于C2=O的伸缩振动。而对于复合物U-Ag,N-H面内弯曲振动以及伸缩振动的强度都有明显的增强,最大增强因子约为40倍。在复合物分子U2-Ag中,其最大增强因子约为17倍,对应于C2=O的伸缩振动。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机理归结为静化学增强,这是因为当嘧啶单体及其二聚体吸附到银原子上时,分子与银原子之间的电荷重新分配引起了静态极化率的变化。静态极化率的改变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具有重要影响,极化率变化越大,拉曼活性越强。根据含时密度泛函(TDDFT)理论B3LYP/6-311G(d,p)(C,H,O)/Lanl2dz (Ag)方法计算了复合物Th2-Ag、U2-Ag的吸收光谱,并选择316nm,315nm分别作为复合物Th2-Ag、U2-Ag的入射光波长,计算了复合物Th2-Ag、U2-Ag的共振拉曼光谱(SERRS),发现在SERRS光谱中,C=O伸缩振动模的增强因子达到103,N-H和C-H的弯曲振动模式的增强了103-104倍,Ag-O伸缩振动的增强因子达到104,主要是由电荷转移产生的共振增强引起的。本论文为实现DNA病变和损伤的拉曼光谱检测提供了相关的参数,对DNA和RNA的病变机理和损伤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2-05-01)

张宝梅,王红艳,高思敏,林月霞[3](2011)在《胸腺嘧啶单体及环丁烷型胸腺嘧啶二聚体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FT-B3LYP方法,6-311G(d,p)(C,H,O原子)和lanl2dz(Ag原子)基组计算了胸腺嘧啶单体(Th)和DNA光损伤产物—环丁烷型胸腺嘧啶二聚体(Th_2)吸附在Ag纳米粒子上形成复合物的结构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结果显示,Ag纳米粒子在胸腺嘧啶单体(Th)和环丁烷型胸腺嘧啶二聚体中最有利的吸附位点是O_7位,相比于单个分子,复合物Th-Ag,Th_2-Ag的结构和光谱发生了变化.对胸腺嘧啶单体分子,其SERS的增强因子为10,主要由N-H伸缩振动引起;复合物Th_2-Ag中,SERS增强了大约18倍,主要由C_2=O的伸缩振动引起,此增强机理属于极化率变化产生的静化学增强.(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张宝梅,王红艳,高思敏[4](2011)在《环丁烷型胸腺嘧啶二聚体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B3LYP/6-311G**方法研究了胸腺嘧啶单体(Th)和DNA光损伤产物-环丁烷型胸腺嘧啶二聚体(T◇T)的结构和拉曼光谱,并比较了胸腺嘧啶单体(Th)和环丁烷型胸腺嘧啶二聚体(T◇T)吸附在Ag纳米粒子上的结构变化,研究了复合物T◇T-Ag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DNA中同一链上相邻的胸腺嘧啶中的C5-C5'和C6-C6'位通过[2+2]环加成反应生成形成环丁烷胸腺嘧啶二聚体(T◇T),因此在二聚体的拉曼光谱中,参与形成环丁烷的C5=C6,C5'=C6'的伸缩峰消失,出现了新的C5-C5'与C6-C6'伸缩振动峰。O7位是胸腺嘧啶单体及二聚体吸附Ag纳米粒子的活性位点,Th-Ag,T◇T-Ag复合物中靠近吸附位点的键长和键角变化较大。当胸腺嘧啶单体及其二聚体吸附在银表面后,极化率发生了改变,极化率变化越大,拉曼活性越强。Th-Ag复合物的SERS的增强因子达到9倍,主要是由紧邻吸附位点的N-H伸缩振动的增强引起,而T◇T-Ag复合物中,SERS的增强因子增强了10-11倍。因此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可作为检测DNA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8-09)

贺军民,胡洁,佘小平[5](2007)在《NaCl胁迫对UV-B辐射诱导的绿豆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和紫外吸收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将2个对UV-B敏感性不同的绿豆品种‘秦豆-20’和‘中绿-1’幼苗放在培养室内,进行0.4W/m~2 UV-B辐射和0.4%NaCl胁迫的单独或复合处理,研究了NaCl胁迫对UV-B辐射诱导的DNA伤害和修复的影响。结果显示:在NaCl胁迫下,(1)在光下抗UV-B的品种‘中绿-1’的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累积量降低,而敏感品种‘秦豆-20’的CPD累积量未发生变化;(2)两品种CPD形成量均比无NaCl胁迫时低;(3)抗UV-B品种DNA的光、暗修复能力均比无NaCl胁迫时高:(4)而敏感品种DNA的光修复能力比无NaCl胁迫时低、暗修复能力未发生变化。另外,CPD形成量与紫外吸收物含量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说明NaCl胁迫不仅影响2个绿豆品种幼苗的CPD形成量,而且影响DNA的光、暗修复能力,进而导致了CPD累积量发生变化,由此影响了幼苗的UV-B敏感性。结果也暗示CPD形成量的变化是由于紫外吸收物质含量的不同所导致的。(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常永龙,张翠萍,杨频[6](2007)在《手性金属配合物Δ,Λ-[Ru(IP)_2dppz]~(2+)对含G:T错配的环丁烷嘧啶二聚体识别和部分构型修复的分子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yclobutanePyrimidineDimer,CPD)是紫外线对DNA损伤导致皮肤癌的首要环节,XPC-hHR23B是最早作为对CPD的损伤识别剂的,但其识别效率很低.本文首次采用分子力学方法模拟了一种新的手性金属配合物?,Λ-[Ru(IP)2dppz]2+对含G:T错配的CPD双螺旋DNA的识别作用.模拟结果显示:金属配合物[Ru(IP)2dppz]2+的两个手性异构体都对含G:T错配的CPD双螺旋DNA具有识别作用,识别的过程体现了很强的手性选择性、沟选择性和位点特异性.同时,我们发现:在Λ-[Ru(IP)2dppz]2+插入到CPD后,形成CPD的两个T碱基由原来的敞口形状部分地转为近平行状,使其在构型上得到初步的修复.(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贺军民,王瑞斌,孟朝妮[7](2006)在《绿豆幼苗UV-B敏感性与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累积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绿豆品种间UV-B敏感性的差异与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累积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ELISA法,研究0.4W·m-2UV-B对两绿豆品种中绿-1和秦豆-20(PhaseolusraditusL.cv.Zhonglü-1andQindou-20)幼苗叶片DNA链内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的诱导形成及其光、暗修复,并对CPDs累积与绿豆UV-B敏感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两品种绿豆幼苗经UV-B处理4d后,中绿-1叶片的生物量和净光合速率被抑制的程度明显低于秦豆-20,说明中绿-1对UV-B的敏感性低于秦豆-20。相应中绿-1叶片DNA中CPDs累积量和其形成能力也都低于秦豆-20,光修复能力明显高于秦豆-20,而两品种CPDs的暗修复能力基本相同,且均显着低于光修复能力。【结论】两品种幼苗CPDs形成能力和光修复能力的不同造成了两品种幼苗叶片在可见光下CPDs累积量的不同,进而可能导致了绿豆品种间UV-B敏感性的不同。另外,两品种CPDs形成能力的差异与紫外吸收物质含量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6年07期)

张翠萍,杨频[8](2005)在《D,L-[Ru(phen)_2dppz]~(2+)对含G:T错配的环丁烷嘧啶二聚体识别和修复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yclobutane Pyrimidine Dimer,CPD)是紫外线对DNA损伤导致皮肤癌的首要环节,XPC-hHR23B是最早作为对CPD的损伤识别剂的,但其识别效率很低.首次采用分子力学方法模拟了手性金属配合物D,L-[Ru(phen)2dppz]2+(phen=1,10phenanthroline,dppz=dipyrido[3,2-a∶2’,3’-c]phenazine)对含G∶T错配的CPD双螺旋DNA的识别作用.模拟结果显示:该配合物的左手异构体优先从小沟方向识别与G∶T错配相邻的A4T5/T7G6区域,而右手异构体则优先从大沟方向识别与G∶T错配相邻的另一区域T6A7/G5T4.由于CPD的形成,该DNA螺旋高度扭曲,使得识别过程体现了手性选择性和位点特异性,左手异构体更占优势.详细的能量分析发现:在配合物插入碱基堆积过程中的空间位阻状况决定了识别作用的结果,静电相互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影响.此外,我们还发现,金属配合物插入CPD相邻的区域后,能将形成CPD的两个T碱基由原来的敞口形状部分地转为近平行状,使其得到构型上的部分修复.(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晏利琴,宋钦华,黑晓明,王文锋,郭庆祥[9](2003)在《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的电子诱导裂解机理及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脉冲辐解瞬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水合电子弓1发cis-syn型1,3-二甲基尿嘧啶环丁烷型二聚体(DMUD)裂解、生成嘧啶单体和嘧啶阴离子自由基,以及在核黄素(RF)和黄素腺嘌吟二核苷酸(FAD)存在下,尿嘧啶阴离子自由基和RF及FAD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过程,测定了电子转移反应的速率常数。当没有RF或FAD作为电子受体时,尿嘧啶阴离子自由基能继续和DMUD反应,即进行链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B辑 化学)》期刊2003年04期)

韩榕,王勋陵,岳明,韩榕,王勋陵[10](2002)在《He-Ne激光对小麦DNA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切除修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He-Ne激光辐照处理经增强紫外线B(UV-B)损伤的小麦幼苗,研究小麦细胞DNA中损伤产物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的变化.T4核酸内切酶V能特异识别CPDs,并造成单链缺失(SSB),SSB的含量以酶敏感位点(ESS)数表示.通过T4核酸内切酶V的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测定了UV-B和He-Ne激光处理后小麦细胞DNA中ESS的含量,即CPDs的数量.结果表明,He-Ne激光的辐照能促进小麦细胞修复由UV-B辐射造成的损伤.探讨了激光作用的机制.(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2年06期)

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B3LYP方法,6-311G(d,p)(C,H,O原子)和lanl2dz(Ag原子)基组分别计算了胸腺嘧啶单体(Th)、尿嘧啶单体(U)和1DNA光损伤产物—环丁烷型胸腺嘧啶二聚体(Th2)、尿嘧啶二聚体(U2)的结构和常规拉曼光谱(NRS)以及吸附在Ag纳米粒子上形成复合物的结构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并根据振动模式对拉曼光谱进行了指认。在此基础上,分析了DNA和RNA碱基光损伤形成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的光谱变化规律,由此可鉴别DNA的光损伤。通过对比胸腺嘧啶、尿嘧啶单体及其二聚体的常规拉曼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我们得到:二聚体中伴随C5=C6双键的消失,双键伸缩振动的谱带明显变窄,强度减弱,相应出现了环丁烷四元环C5-C5’-C6-C6’的伸缩振动模式和环变形振动模式,这可作为检测DNA光损伤的手段。嘧啶单体和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吸附在Ag纳米粒子上时最有利的吸附位点是O7位,并且涉及环呼吸振动模式及靠近银原子(N1,N3,C6,C2=O)的拉曼光谱带在SERS中都有明显增强,由SERS选择性增强法则,垂直吸附会选择性增强,并且越靠近吸附表面,增强越大,因此我们推测嘧啶分子及其二聚体通过O7原子垂直吸附在银纳米粒子表面,与尚志国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一致。对于复合物Th-Ag, N-H弯曲振动以及伸缩振动的强度明显的增强,最大增强因子约为12倍。对于复合物Th2-Ag,其最大增强因子约为18倍,对应于C2=O的伸缩振动。而对于复合物U-Ag,N-H面内弯曲振动以及伸缩振动的强度都有明显的增强,最大增强因子约为40倍。在复合物分子U2-Ag中,其最大增强因子约为17倍,对应于C2=O的伸缩振动。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机理归结为静化学增强,这是因为当嘧啶单体及其二聚体吸附到银原子上时,分子与银原子之间的电荷重新分配引起了静态极化率的变化。静态极化率的改变对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具有重要影响,极化率变化越大,拉曼活性越强。根据含时密度泛函(TDDFT)理论B3LYP/6-311G(d,p)(C,H,O)/Lanl2dz (Ag)方法计算了复合物Th2-Ag、U2-Ag的吸收光谱,并选择316nm,315nm分别作为复合物Th2-Ag、U2-Ag的入射光波长,计算了复合物Th2-Ag、U2-Ag的共振拉曼光谱(SERRS),发现在SERRS光谱中,C=O伸缩振动模的增强因子达到103,N-H和C-H的弯曲振动模式的增强了103-104倍,Ag-O伸缩振动的增强因子达到104,主要是由电荷转移产生的共振增强引起的。本论文为实现DNA病变和损伤的拉曼光谱检测提供了相关的参数,对DNA和RNA的病变机理和损伤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论文参考文献

[1].高华英.β-环糊精--色氨酸对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的光敏化裂解[J].中国证券期货.2012

[2].张宝梅.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拉曼光谱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张宝梅,王红艳,高思敏,林月霞.胸腺嘧啶单体及环丁烷型胸腺嘧啶二聚体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1

[4].张宝梅,王红艳,高思敏.环丁烷型胸腺嘧啶二聚体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C].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1

[5].贺军民,胡洁,佘小平.NaCl胁迫对UV-B辐射诱导的绿豆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和紫外吸收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英文)[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7

[6].常永龙,张翠萍,杨频.手性金属配合物Δ,Λ-[Ru(IP)_2dppz]~(2+)对含G:T错配的环丁烷嘧啶二聚体识别和部分构型修复的分子力学研究[J].化学学报.2007

[7].贺军民,王瑞斌,孟朝妮.绿豆幼苗UV-B敏感性与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累积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06

[8].张翠萍,杨频.D,L-[Ru(phen)_2dppz]~(2+)对含G:T错配的环丁烷嘧啶二聚体识别和修复的理论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5

[9].晏利琴,宋钦华,黑晓明,王文锋,郭庆祥.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的电子诱导裂解机理及动力学[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3

[10].韩榕,王勋陵,岳明,韩榕,王勋陵.He-Ne激光对小麦DNA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切除修复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2

标签:;  ;  ;  ;  

环丁烷型嘧啶二聚体论文-高华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