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对选举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学的核心主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选举制度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改革的整个过程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始于1989年竹下内阁开始的政治改革,历经宇野、海部、宫泽、细川、羽田以及村山内阁,到1994年12月新选举制度正式生效为止,选举制度的改革过程可谓波澜万丈。这是一部选举制度改革的制度变迁史,也是一部日本政治改革的政治史,更是一部政党和政治家的权力斗争史。本文尝试寻找解释日本选举制度改革动力的影响因素,并建构一套解释日本选举制度改革的说法,然后运用这一解释框架说明选举制度改革的过程和历史变迁轨迹,最后再检验改革结果产出和效果和影响。一般认为,实行近70年的中选区制度是导致金权政治、派阀政治、利益政治的主要根源。日本国民、学术界和舆论界对于自民党长期执政引发的政治腐败问题以及既有政党产生强烈不满和批判,要求改革的声浪十分强烈。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冷战国际秩序的瓦解更使选举制度的改革成为必要。一般而言,各政党和当选的议员本身是现行选举制度的获益者,维持旧制自然最为有利。因此,选举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不仅社会党、公明党、共产党等竭力反对小选区制,自民党议员也强烈反对小选区制度,因为选举地区变更必将会带来现职议员选举地盘的振荡。因此,尽管海部内阁发誓不惜内阁命运也要推进改革,最后遭到自民党党内的抵抗而不得不辞职。宫泽内阁口口声声喊改革,但只听雷声不见雨点,最终改革毁于强势的改革慎重派之手。围绕选举制度改革,自民党内形成两大阵营,从互相对立发展到相互对抗,最终两股势力走向分裂,导致执政38年之久的自民党下野。在这种背景下,本来反对改革的社会党、公明党和民社党,在政治改革与政权轮替的旗帜下,与从自民党分裂出来的保守党联合组建了改革联合政府。在细川内阁主导下,联合执政党经过内部磨合、再经国会法案审议的一波三折,最后与自民党谈判才达成了选举制度改革的妥协。1994年日本国会通过了“政治改革关联四法案”,包括《公职选举法修正案》、《政治资金限制法修正案》、《政党补助法案》、《众议员选区划分审议会设置法案》等,众议院议员选举制度由中选区制度改为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新制度自1996年的众议院选举开始实施以来,至今已先后经历过了4次大选。不仅原本的目标没有如期实现,且出现了许多非预期性的结果。尽管如此,新的选举制度对于日本形成富有活力的政党竞争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日本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结构转变的背景下寻求适当的治理模式,重新构建国家(政治家、政党、政府)和社会(选民)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日本选举制度改革的制度结构因素和与社会结构因素分析,以历史演变为经,以制度分析为纬,从结构和行为的途径,考察政党、政治家、利益集团及其选民等改革主体的相互冲突、相互作用、相互妥协的政治过程,同时对选举制度改革的效果和目的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选举制度改革的日本模式。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及选题的意义1、问题的由来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国内先行研究关注的两大焦点2、日本制度改革的政治学与选举制度改革研究的两大潮流3、新制度主义的途径与理性选择理论的途径第三节 选举制度改革研究的分析路径及其相关概念界定1、宪法原则与选举制度改革2、政治改革与选举制度改革3、 选制结构与选举制度改革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结构1、研究对象界定和主要内容2、 结构与行为互动的理论解释模型3、 本文的篇章结构安排第二章 中选区制是万恶之源还是改革的替罪羊?第一节 中选区制度的形成和确立1、 中选区制度形成前的选制变迁2、1925 年的选制改革与中选区制的确立 3、1947 年的选制改革与中选区制的恢复第二节 中选区制度的特性和影响1、 中选区制度的内涵和特性2、 中选区制度的弊端及对日本政治的影响第三节 中选区制度下的一票价值不平等问题1、选区划分原则与问题的产生 2、一票价值不平衡引发的法律诉讼问题 3、一票价值不平衡对政治版图的影响第四节 90 年代前选举制度改革的政治过程1、鸠山内阁推动小选区制的失败2、 选举制度审议会与选举制度改革3、田中内阁的小选区比例代表制改革受挫第五节 选举制度改革的理念与变革路径1、 价值论:两种不同选制的价值取向2、 效果论:选举制度对政党体制的影响 3、示范论:选举制度的示范效应第三章 政治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还是选举制度改革?第一节 里库路特事件与政治改革的兴起1、 里库路特事件的冲击2、 国民对政治的不信任与竹下内阁的垮台3、 中选区制下的结构性政治腐败第二节 《自民党政治改革大纲》与选举制度改革的兴起1、 自民党打出“政治改革”的旗帜2、“政治改革有识之士会议”与在野党的回应3、 自民党政治改革委员会与“政治改革大纲”第三节 1989 年参议院选举对选举制度改革的影响1、 宇野内阁与自民党的政治改革2、 1989 年参院选举与五五体制的危机第四节 冷战崩溃与全球化对选举制度改革的影响1、 冷战崩溃与美国的改革压力2、 海湾战争危机与“小国主义路线”的瓶颈3、 财界的压力与新自由主义改革4、 利益政治的破绽与决策体制的僵化第五节 选民结构和投票行为的变化对选举制度改革的影响1、 五五体制下选民投票行为的变化2、 “政党支持层”的结构变动3、 “非政党支持层”的扩大趋势第四章 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还是维持中选区制?第一节 第8次选举制度审议会与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1、 第8 次选举制度审议会的设立2、 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报告书3、 社会各界对审议会报告书的态度和反应第二节 选举制度改革的启动与受挫 1、自民党推进派与慎重派的对立 2、围绕政改法案制定形成两大阵营 3、自民党内兴起的两股改革势力 4、第 121 届国会政改法案的受挫第三节 在野党之间的合作困境与选举制度改革1、 “社公民联合政权”的破产与社会党的改革2、 徘徊在中选区制和并用制之间第四节 工会和财界对选举制度改革的推动1、 选举制度改革的山岸路线与得本路线 2、“联合”的“社公民联合路线”与并用制方案3、财界对自民党改革的压力第五节 政党理性与制度偏好1、 多数代表制与比例代表制之争2、并立混合制与并用混合制之争3、各党对选举制度改革的偏好顺序第五章 单一小选区制还是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用制?第一节 从“两阶段改革论”到“紧急政治改革”1、 宫泽内阁与“两阶段改革论”2、 政治改革协议会与“紧急政治改革”第二节 选举制度改革的重启与再挫1、 自民党的“政治改革基本方针”与单一小选区制2、 第126 届国会围绕选举制度改革的论战 3、自民党两大阵营决裂与选举制度改革再挫第三节 小选区比例代表联用制与改革势力的联合趋势1、 民间政治临调的“联用制”及其对改革的推动 2、跨党派青年议员的联合和行动第四节 “联合”的“非自民联合路线”与在野党的统一妥协方案1、 “联合”山岸路线与得本路线的合流2、姍姍来迟的在野党选举制度改革统一方案第五节 自民党难以完成改革使命的历史必然性1、 自民党总裁与政治改革决策体制2、 自民党总务会3、 自民党执行部第六章 250:250 的两票制还是 300:200 的一票制?第一节 “五五体制”崩溃与选举制度改革1、政治改革成为 1993 年大选各党的共同旗帜 2、并立制催生非自民势力的“政治改革联合政府”3、“联合”与“社公民”势力的非理性妥协第二节 政府法案与自民党法案的形成与对决1、联合政府政治改革关联法案的形成2、自民党政治改革关联法案的重新修订3、 政府法案与自民党法案在第128 届国会上的对决第三节 政改法案立法过程的一波三折1、 参议院否决政改法案2、民间临调及利益团体的积极推动3、政改法案修正与重生:第 128 届、第 129 届国会两度通过同一法案第四节 政改法案通过后的选举制度后续改革1、新制度实施前的政党重组2、第 131 届国会通过选区划定法案与新制度的生效3、新选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后续改革第五节 大众媒体和社会舆论对改革的推动1、 设定焦点议题,引导社会舆论2、 第三者效果与沉默螺旋效果3、 客观舆论调查,主观分析解读第七章 选举制度改革是理念之争还是权力之争?第一节 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的政治效果 1、是否形成两大党体制? 2、是否形成了政权轮替? 3、是否形成政党本位、政策本位的选举?4、是否消除了金权政治和派阀政治的弊端?5、 决策过程的变化:从分权到集权6、是否体现了多元化社会的民意?第二节 新选举制度对政党势力消长与选举策略的影响1、 自民党的不稳定性与联合战略2、 民主党的脆弱性与兼并战略3、中小政党的边缘化与合作和非合作战略第三节 宪法学视角下的选举制度改革问题1、 改革过程的程序性问题 2、改革内容的实质问题第八章 总结第一节 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政治过程的内涵及其实质1、 政治腐败与选举制度改革2、小选区制度与选举制度改革3、 政党重组与选举制度改革4、 政策转型与选举制度改革 5、宪法修改与选举制度改革第二节 日本选举制度改革政治过程的特点及其展望1、选举制度改革政治过程的特点2、 今后日本选举制度改革的展望主要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日本政治论文; 政治改革论文; 选举制度论文; 政治过程论文; 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论文;
现代日本选举制度改革研究 ——20世纪90年代日本众议院议员选举制度改革政治过程之考察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