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堂集》谓语动词研究

《祖堂集》谓语动词研究

论文摘要

在汉语语法史上,动词及与之相关的句型问题一直是语法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禅宗语录《祖堂集》是反映晚唐五代时期语言的重要资料,迄今未见对其动词进行全面研究的论著。本文以《祖堂集》谓语动词为平台,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祖堂集》本身的语言有何特点?《祖堂集》之前的汉魏六朝时期状况如何?发展到《祖堂集》时代有哪些重要的变化?哪些是《祖堂集》新生的语法现象?同时对《祖堂集》谓语动词所在的句型特点、动词的宾语补语类型、《祖堂集》中的新生动词以及具有禅宗语言特色的动词作些探讨。本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本文在写作中坚持做到: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定量描写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借鉴现代汉语的理论,说明相关语法现象,从而探讨汉语史谓语动词使用和演变的规律。全文共分三章,内容大致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在介绍《祖堂集》文本的基础上,对涉及《祖堂集》谓语动词的相关问题作了探讨,如谓语动词的界定,动词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等。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根据语义、语法功能和组合关系,将《祖堂集》谓语动词划分为言说动词、能愿动词、使役动词、心理动词、状态动词、关系动词、存在动词、行为动词、趋止动词九个次类。在借鉴前辈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提出以下看法:(1)从历时和共时角度考察了“言、语、曰、云、说、话、谓、道”八个言说动词的句法和语义特点,指出现代汉语常用词“说”和“道”在以《祖堂集》为代表的唐五代时期发展已趋成熟,表现在句型结构上更加复杂多样化,在考察这些言说动词的过程中同时发现佛经文献走在语言发展变化的前列。(2)考察言说动词的频率差异,指出《祖堂集》文献文本属性方面的某些特点。(3)考察《祖堂集》特色言说动词,指出禅宗典籍中有一类“问”不表示询问义,它们只相当于一般言说动词“曰”或“说”。同时探讨了《祖堂集》“……则(即)不问……”特殊句式,指出由于这种句式大量使用,已经成为具有禅宗文献特色的程式化语言。(4)对《祖堂集》言说动词的零形式和强化连用现象作了深入分析。(5)考察能愿动词“中”,对前人的研究作了补充,认为“中”上古已见用例,由于使用频率较低,一直都未得到充分发展。(6)考察能愿动词“会”的历史来源,认为表示对事理推测的“会1”来源于动词“符合;相合”义,是隐喻和类推机制促使了“会1”的虚化;表示有能力做某事的“会”来源于动词“领悟;理解”义,是句法环境和动词“会”本身语法功能的发展导致了“会2”的产生。(7)考察《祖堂集》“不得”补语句的使用情况及其历史发展。(8)探讨使役动词“许”的虚化,说明除了隐喻和类推的虚化机制,句法环境也起了重要的影响,“许”虚化为副词的最早用例大约见于晋朝。(9)比较《祖堂集》使令结构和致使结构的差异,指出致使结构是使令结构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导致使令结构语法化的原因有二:一是使令动词动作性弱化,二是所处句法环境发生了变化。(10)探讨使役向被动的转化以及汉语史被动介词的界定与优胜劣汰,认为近代汉语阶段“遭”字句等也经历过词汇意义逐渐虚化的过程,即“遭”曾经拥有过一段时期的作为被动标记词的用法,从而说明界定汉语被动句的标准。(11)从语义角度对《祖堂集》心理动词分类考查,对心理动词的配价及宾语类型作了初步探索。(12)从状态动词所带宾语补语类型着手探讨其所在的句型特点,同时对《祖堂集》动词“了”的虚化轨迹作了挖掘。(13)揭示了《祖堂集》“有”修饰谓词的现象,并结合现代汉语研究的实际探讨其成因,指出“有+VP”句的形成,除了语言接触、传媒诱导等因素外,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同类句式的影响是不应忽视的。(14)考察授与动词“与”的句型发展,指出与现代汉语类似的句型《祖堂集》基本具备。(15)考察动趋式带宾语时宾语的位置,指出唐五代时期动趋式后不带宾语,中宾式和前宾式宋朝始见,而后宾式清朝才有用例。第三章探讨了与动词相关的一些问题。考释了《祖堂集》“卜(居)”“意思”“商量”“通信”“管带”“落采”等几组新兴动词,现行的大型语文辞书或失收,或义项缺漏。此外对《祖堂集》并列式复合动词的构成方式和特点作了初步探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1.1 关于《祖堂集》
  • 1.2 关于词类划分的原则及动词的界定
  • 1.2.1 词类划分的原则
  • 1.2.2 动词的定义及鉴定标准
  • 1.3 关于动词研究的现状
  • 1.4 关于研究目的及方法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方法
  • 二 《祖堂集》谓语动词分类考察
  • 1. 言说动词
  • 1.1 概述
  • 1.2 《祖堂集》言说动词历时考察
  • 1.2.1.“言”和“语”
  • 1.2.1.1 《祖堂集》中的基本情况
  • 1.2.1.2 中古文献中的“言”和“语”
  • 1.2.1.3 《祖堂集》同时代文献中的“言”和“语”
  • 1.2.1.4 “言”和“语”在元明时期渐趋消亡
  • 1.2.2 “曰”和“云”
  • 1.2.2.1 《祖堂集》中的基本情况
  • 1.2.2.2 中古文献中的“曰”和“云”
  • 1.2.2.3 《祖堂集》同时代文献中的“曰”和“云”
  • 1.2.2.4 “曰”和“云”在元明时期消亡
  • 1.2.3 “说”和“话”
  • 1.2.3.1 《祖堂集》中的基本情况
  • 1.2.3.2 中古文献中的“说”和“话”
  • 1.2.3.3 《祖堂集》同时代文献中的“说”和“话”
  • 1.2.3.4 “说”和“话”在元明时期的发展
  • 1.2.4 “谓”和“道”
  • 1.2.4.1 《祖堂集》中的基本情况
  • 1.2.4.2 中古文献中的“谓”和“道”
  • 1.2.4.3 《祖堂集》同时代文献中的“谓”和“道”
  • 1.2.4.4 “谓”和“道”在元明时期的消亡和发展
  • 1.2.5 小结
  • 1.3 从言说动词的分布看《祖堂集》文本色彩
  • 1.4 《祖堂集》特色言说动词
  • 1.4.1 问
  • 1.4.1.1 不表询问的“问”
  • 1.4.1.2 “问”的句式变化与发展
  • 1.4.1.3 《祖堂集》特殊句式
  • 1.4.2 特色动词:举(似)
  • 1.4.3 特色动词:代云代语
  • 1.4.4 特色动词:肯
  • 1.4.5 特色动词:拈(问)
  • 1.4.6 特色动词:记 预记
  • 1.4.7 特色动词:唱 举唱 提唱
  • 1.4.8 特色动词:转(读)
  • 1.4.9 特色动词:抵对
  • 1.4.10 特色动词:扣击
  • 1.4.11 特色动词:魔魅
  • 1.4.12 特色动词:拈掇
  • 1.5 言说动词的零形式和强化连用
  • 1.5.1 言说动词的零形式
  • 1.5.2 言说动词的强化连用
  • 1.5.2.1 连续连用
  • 1.5.2.2 间隔连用
  • 1.6 《祖堂集》中的“不作声”,兼论“不吱声”、“不则声”的方言分布
  • 2. 能愿动词
  • 2.1 概述
  • 2.2 《祖堂集》能愿动词分类描写
  • 2.2.1 可能类能愿动词
  • 2.2.2 意愿类能愿动词
  • 2.2.3 应当类能愿动词
  • 2.3 能愿动词“能”与“可”之比较,兼论可能类能愿动词与其前后成分的语义制约关系
  • 2.4 《祖堂集》能愿动词“中”
  • 2.5 能愿动词“会”历史渊源考
  • 2.6 《祖堂集》“不得”补语句
  • 2.7 能愿动词的连用
  • 2.8 能愿动词的配价以及与副词的共现
  • 2.9 小结
  • 3. 使役动词
  • 3.1 概述
  • 3.2 《祖堂集》使役动词分类描写
  • 3.2.1 使令类使役动词
  • 3.2.2 致使类使役动词
  • 3.2.3 应允类使役动词
  • 3.3 《祖堂集》中的使役动词“许”及其虚化
  • 3.3.1 使役动词“许”
  • 3.3.2 “许”的虚化
  • 3.4 使令结构和致使结构的差异
  • 3.5 从《祖堂集》使役动词的被动用法谈汉语被动介词的界定与优胜劣汰
  • 3.5.1 由遭受类动词虚化而来的被动句
  • 3.5.1.1 “遭”字句
  • 3.5.1.2 “蒙”字句
  • 3.5.1.3 “得”字句
  • 3.5.1.4 “著(着)”字句
  • 3.5.2 由使役类动词虚化而来的被动句
  • 3.5.2.1 “使”字句
  • 3.5.2.2 “遣”字句
  • 3.5.3 由授与类动词虚化而来的被动句
  • 3.5.3.1 “把”字句
  • 3.5.3.2 “拨”字句
  • 3.6 表被动来源的使役动词、遭受动词、授与动词三者之间的关系
  • 4. 心理动词
  • 4.1 概述
  • 4.2 情感类心理动词
  • 4.2.1 《祖堂集》情感类心理动词
  • 4.2.2 情感类心理动词的配价
  • 4.3 认知类心理动词
  • 4.3.1 《祖堂集》认知类心理动词
  • 4.3.2 认知类心理动词的配价
  • 4.4 小结
  • 5. 状态动词
  • 5.1 概述
  • 5.2 状态动词的特点
  • 5.2.1 状态动词不带宾语
  • 5.2.2 状态动词带使动宾语
  • 5.2.3 状态动词带当事宾语
  • 5.2.4 状态动词带处所宾语
  • 5.2.5 状态动词带时量宾语
  • 5.2.6 状态动词带补语
  • 5.3 试析《祖堂集》中的“了”字句
  • 5.4 小结
  • 6. 关系动词
  • 6.1 概述
  • 6.2 关系动词分类描写
  • 6.2.1 判断类动词
  • 6.2.2 比类动词
  • 6.2.3 称呼类动词
  • 6.2.4 所属类动词
  • 7. 存在动词
  • 7.1 概述
  • 7.2 “有”字句
  • 7.2.1 《祖堂集》“有”字句描写
  • 7.2.2 《祖堂集》中的特殊“有”字句
  • 7.2.3 “有”修饰谓词的历时考察及成因探讨
  • 8. 行为动词
  • 8.1 概述
  • 8.2 行为动词中的特殊句式,“V又V不X”
  • 8.3 《祖堂集》泛义动词“打”及其句式
  • 8.4 《祖堂集》授与动词“与”及其句型发展
  • 8.4.1 “与”的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
  • 8.4.2 《祖堂集》授与动词“与”的句型发展
  • 8.4.3 《祖堂集》授与动词“与”语义成分的省略和隐含
  • 9. 趋止动词
  • 9.1 概述
  • 9.2 《祖堂集》中的“起”“起来”和“起去”
  • 9.3 趋止动词“来”句法功能考察
  • 9.3.1 “来”进入单动结构
  • 9.3.2 “来”进入连动结构
  • 9.3.3 “来”进入动补结构
  • 9.4 趋止动词“往”和“去”句法功能考察
  • 9.4.1 “往”和“去”进入单动结构
  • 9.4.2 “往”和“去”进入连动结构
  • 9.5 趋止动词“上”和“下”句法功能考察
  • 9.5.1 “上”和“下”进入单动结构
  • 9.5.2 “上”和“下”进入连动结构
  • 9.5.3 “上”和“下”进入动补结构
  • 9.6 动趋式带宾语时宾语位置的历时考察
  • 三 相关问题探讨
  • 3.1 《祖堂集》中的新词新义
  • 3.2 《祖堂集》中的并列式复合动词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近年来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二: 代表性论文选录 禅籍点校匡补
  • 附录三: 代表性论文选录 试说“常”有“甚”义
  • 附录四: 语词索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禅籍词语研究:以《祖堂集》为主要考察对象》[J]. 佛学研究 2018(02)
    • [2].《祖堂集》“V+却”情状类型研究[J]. 语言研究 2017(04)
    • [3].《祖堂集》校议[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5(01)
    • [4].《祖堂集》中的“即”和“则”[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10)
    • [5].《祖堂集》中的“把”字[J]. 语文学刊 2014(05)
    • [6].《祖堂集》中两组倒序词的梳理[J]. 文教资料 2011(08)
    • [7].中華本《祖堂集》校點商補[J]. 佛教文化研究 2016(02)
    • [8].《祖堂集》疑難語詞考校商補[J]. 汉语史学报 2016(00)
    • [9].《祖堂集》的基礎方言[J]. 新国学 2014(00)
    • [10].商务本《祖堂集校注》商补[J].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3(00)
    • [11].《祖堂集》中的语气词“摩”及相关问题[J].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9(00)
    • [12].《祖堂集》詈语语义类别及其语用价值[J]. 宿州学院学报 2018(07)
    • [13].《祖堂集》语法研究琐谈[J]. 汉语佛学评论 2017(00)
    • [14].《祖堂集》校记一则[J]. 语言论集 2009(00)
    • [15].《祖堂集》的“阿”、“子”、“生”词缀在闽语中的保留[J]. 铜仁学院学报 2013(06)
    • [16].《祖堂集》中的比较句及其特点[J]. 宁夏社会科学 2013(01)
    • [17].《祖堂集》叙事的戏剧性探微[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18].《祖堂集》语法问题考辨数则[J]. 语言科学 2012(04)
    • [19].《祖堂集》副词用法及特点探析[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
    • [20].《祖堂集》的语气副词系统[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1].《祖堂集》中的是非反诘问句[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2].《祖堂集》校点补正[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2)
    • [23].试析《祖堂集》中用于主谓之间的“而”[J]. 天中学刊 2010(03)
    • [24].《祖堂集》疑问句句末语气词[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5].《〈祖堂集〉疑问句研究》出版[J]. 语文研究 2010(03)
    • [26].《祖堂集》“索”义集释[J]. 安康学院学报 2010(06)
    • [27].《祖堂集》“这(者)+连带成分”之考察[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05)
    • [28].《祖堂集》形容词同义连用现象考察[J]. 科技资讯 2009(29)
    • [29].《祖堂集》词语札记[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1)
    • [30].《祖堂集》中四种糅合句式[J]. 语言研究 2008(01)

    标签:;  ;  ;  ;  ;  

    《祖堂集》谓语动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