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虽经改革,但不论是立法还是司法现状,都仍难以令人满意。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若简单的主张废除不仅不合时宜,还有思考问题简单、片面化之嫌疑。因此,我们应该做的,还是针对现状,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以求解决之道。笔者认为,从陪审制虽历经风雨但依然存在的事实,以及将长期存续的趋势,我们可以得出,“司法民主是司法改革的趋势”。作为司法民主之象征的陪审制就有研究的必要。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通过正当程序准确认定案件事实,以恢复法的和平性,实现司法和谐,这有利于和谐社会之构建。不可否认,裁判首先应该做到案件事实认定清楚,日本著名刑事诉讼法学者小野一郎博士说“关于刑事诉讼,实际上的中心问题,仍在于事实认定,倘若此种认定流于肆意,则刑事审判的正义从根底崩溃。”案件事实需依赖证据证明才能认定清楚,而证据对事实的证明却有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即使初民社会的神明裁判也是如此。自从人类依靠人的理性和智慧从事审判以来,认定案件事实的主体就包括两种人,一是专业法官,二是作为外行的普通平民。平民参与司法的类型可分三种:平民法官、陪审团和混合审判。事实是,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那么,结合我国的国情,就平民参与司法的类型中,哪种法庭结构更有利于提高案件事实认定的准确性以及更能让公众接受判决,这是笔者研究陪审制的目的所在。各国在司法改革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面临相同或类似的理论或实践问题,那么,我们在改革中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采取历史分析、因果分析、跨学科研究、实证分析以及比较的方法。文章共分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笔者分为两个方面对陪审制进行概述。一方面,先介绍国外学者关于陪审制起源的争论及国内学者对陪审制起源学说的不同引用。其目的不在于寻根究底,非要对该问题提出更新的见解,而是为了总结出陪审制的特点,即普通民众集体合议且具有实质裁判权,体现的是直接式司法民主。紧接着,笔者对陪审制在英国确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是1、人类理性因素之神明裁判和立誓免罪遭到否定;2、政治因素之英国中央和地方权力斗争,即要求加强中央集权的中央与要求扩大自治、加强民主的地方之间进行政治斗争之需要;3、法官数量不足之实际需要,因为皇家救济措施导致了大量的司法任务,而陪审制节省了专业法官的时间,使其可以应对如此繁重之司法任务;4、经济因素之陪审制为王权对司法的渗入提供便利,从而为英国王室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5,历史传统之英国长期地方割据及作为被征服者对作为异族的国家官员包括法官的戒备心理。原因归纳是为了更好研究陪审制适用所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为是否可以进行移植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通过对陪审制发展历程的考察,笔者认为,虽然陪审制的适用范围缩小,但它将长期存续。在第二部分,笔者就陪审制的功能进行了总结。从政治和司法的角度分述为民主功能和延伸功能。从政治角度而言,普通公民参与审判,本质上是公民直接参与行使国家管理权,是一种直接式民主。司法角度阐述的延伸功能,则根据刑事诉讼的目的归结为实体真实之发现、程序公正之实现、法和平性之恢复。这些内容是为第四部分引进陪审制做铺垫。在第三部分,笔者首先从改革的背景(改革前人民陪审员制的立法和司法现状的不足)着手,引出学界和司法界就人民陪审员制存废展开争论所形成的三种观点,即“废除论”、“完善论”和“陪审团论”,并对上述观点所持理由进行了分析。然后,笔者以人民陪审员制的改革为契机,就改革后人民陪审员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分析,进步性表现在:1、明确了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的范围;2、明确了人民陪审员的产生方式;3、规定了人民陪审员的任职条件;4、规范了人民陪审员参与具体案件的确定形式;5、对人民陪审员的培训问题做出了规定;6、明确了人民陪审员的经费补助问题。局限性表现在1、《决定》使陪审员脱离平民化;2、人民陪审员制运作的行政化;3、人民陪审员无实质裁判权。最后,笔者认为,针对不同案件,我们应该采“完善论”和“陪审团论”。即以司法民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人民陪审制的出路之模式选择,1、扩大规模之人民陪审员制可以适用于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普通刑事案件;2、专家型参审制可以适用于针对专业性极强且非死刑案件;3、陪审团制适用于死刑和职务犯罪案件,且排除专家陪审团的适用。其中,陪审团制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第四部分建构的对象。这部分内容是论文的主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四部分,笔者分析陪审团制引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之司法风险的转移和依法治国的要求(法治与正义之协调、法治之司法独立要求、法治之司法腐败防治要求、法治之司法公正要求、法治之民众权利意识要求)。可行性之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庭审模式的改革及其与之相关的制度构建;人民文化素养、民主观念的增强,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的深入人心。然后,笔者通过分析各国陪审团制的规定并结合中国的实际,以陪审团制的特点为主线,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引进的陪审团制进行构建1、陪审员的资格及陪审员的遴选程序;2、陪审团审判程序的设置;3、陪审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4、陪审制成本。结语部分则提出,如果将民众的意见融入理想的程序装置,让民众在交涉过程中形成共鸣,那么,就部分案件在部分地方试点陪审团制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民陪审员司法责任建构[J]. 人民司法 2019(19)
- [2].困境、冲突与路径选择:人民陪审员制度与司法民主[J]. 法制博览 2020(01)
- [3].论人民陪审员专职事实审的立法进路[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02)
- [4].《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 法律适用 2020(05)
- [5].《人民陪审员培训、考核、奖惩工作办法》的理解与适用[J]. 人民司法 2020(04)
- [6].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夯实牧区法院人民陪审员职能[J]. 法制与社会 2020(24)
- [7].以人民的名义参加审判——肥城市人大常委会保证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侧记[J]. 山东人大工作 2020(09)
- [8].陪审员参审机制的运行现状、不足及完善[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 [9].保障公民参审权利 有效推进司法民主——人民陪审员法重点解读[J]. 人民司法(应用) 2018(19)
- [10].人民陪审员法:扩大司法领域的人民民主[J]. 中国人大 2019(02)
- [11].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立法评析——对《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二条的解读[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2].人民陪审员法的价值评析与实施展望[J]. 人民司法(应用) 2018(22)
- [13].论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倾向[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01)
- [14].人民陪审员遴选制度分析[J].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02)
- [15].人民陪审员随机参审案件的实践探索[J]. 人民法治 2019(10)
- [16].让人民陪审员与主审法官享有同等权利[J]. 人民法治 2019(10)
- [17].坚持和完善人民陪审员随机选定机制[J]. 人民法治 2019(10)
- [18].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J]. 人大建设 2019(07)
- [19].关于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的思考[J]. 西部学刊 2019(12)
- [20].人民陪审员制度“第三方意识”觉醒与构建——基于《人民陪审员法》的思考[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05)
- [21].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实证分析与路径选择[J]. 时代法学 2019(05)
- [22].民主嵌入司法:《人民陪审员法》的价值向度[J]. 北方法学 2019(06)
- [23].同类人审判与人民陪审员的平民化——基于比较的视角[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4].人民陪审员两权并行到两权分离嬗变的思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1)
- [25].人民陪审员选任的变革逻辑与实践反思——以J市基层人民法院司法实践为例[J]. 西部法学评论 2017(06)
- [26].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事实审程序的保障机制[J]. 人民司法(应用) 2017(16)
- [27].刑事裁判中人民陪审员的参审范围——基于二元化审判法庭模式的讨论[J]. 人民司法(应用) 2017(16)
- [28].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制度研究[J]. 行政与法 2018(01)
- [29].论人民陪审员履职实效性之提升 以自身能力与外部保障为切入点[J]. 实事求是 2018(02)
- [30].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的中国模式及反思[J]. 社会科学文摘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