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生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性困境,突破策略
教育生态性论文文献综述
肖海军[1](2019)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性困境与突破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媒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各种各样信息的冲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生态性的教学困境,如生态因素联系不足、生态运行机制不足、内部生态结构不合理等。这要求教师建构更为完善的生态教学机制,通过新媒体技术连接校内教育的形式来营造高效、和谐的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建立生态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等措施寻求突破。(本文来源于《观察》期刊2019年20期)
李小飞[2](2018)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性困境与突破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新的思想和文化不断涌现,冲击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生态学视角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临生态要素联系不够紧密、生态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内部生态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生态性教学困境,需要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各要素的互动机制、科学先进的生态性教学系统、平等和谐的生态性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生态性思想政治教育考核系统等措施来寻求突破。(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论坛》期刊2018年09期)
陈慧中[3](2018)在《基于高校思政教育生态性的困境及优化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生态学原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指出高校思政教育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层级性、循环性等生态特征。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育主体与生态系统的疏离、师生大多进行单向互动、生态性与教育系统失衡、生态性结构失衡等。为此,从生态互动机制、教学体系、教学环境以及反馈机制四个方面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性优化路径,提升教学实效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黎[4](2018)在《艺术教育“生态性”教学理念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生态学系统的和谐发展观相适应的"生态性"教学理念,其核心要义就在于克服艺术教育中的灌输性教学,而创造一种开放性教学环境,在艺术与其他学科资源的交叉领域中建立联系,创造教与学的碰撞、对话和交融的机会,在知识信息、道德情感、生活价值观等多元要素的均衡培育中,着力培养出通识、全面的持续发展型学习主体。(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8年01期)
孔航[5](2017)在《论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态性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行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经济枢纽,而商业银行则是这个枢纽的核心,其健康发展对于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意义重大。自从20世纪90年代金融改革目标确定后,商业银行也加快了公司治理模式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道德风险不断出现。由于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而造成的问题经常出现,究其原因是其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出现了问题。为此,文章拟利用生态学的循环、良性发展的观点以进行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态性构建。构建这种生态性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就是要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促进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建立,进而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并发挥实际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郭秀平[6](2016)在《方庄教育集群:探索具有内生动力的生态性治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治理现代化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真的知道吗?2011年5月,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为龙头,涵盖北京方庄地区25所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民办教育机构的方庄教育集群宣布建立,成为北京市最早建立的教育集群。五年来,方庄教育集群建设步步深入、不断升级,已经从最初的"抱团取暖"式、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特点的初级区域教育共同体,(本文来源于《人民教育》期刊2016年16期)
傅松涛,李松丽[7](2016)在《人性的能动本质及其教育—学习的生态性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能动性是现实生态人自主生存的本质所在,是人类生命律动性实质存在过程中自我意识与行动不断生发生成和展示创造的生态趋向、主导性能和元生动力,是人类元个体生态及其复合社会生态简单性有效生产和复杂性公平生活有机统一的简明性质量生存的人性主导要素。能动性本质与律动性实质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人性全质,合力演化出人类更好生存、享有和发展的丰富文明形态。能动性具有进取性和退行性生存取向的二重性。既定的文化—道德—制度体系的低成本惯性和保守倾向往往会诱发、激活和强化能动性的退行性向,成为文化肥大—贫瘠、教育过度—短缺、学习狭隘—泛化乃至教育—社会被动退化的始佣与元凶。人类必然且必须自觉激发和利用能动性的进取品性与张力,尊重和依托律动性的基本限度与定力,把人类生存引向择良施教、竟优为学、自主互动、进取博弈和实值创新的健全形态。(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姜珊[8](2016)在《生态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价值观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试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标下,对生态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价值观培育基本问题进行研究。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里,仅仅将生态作为一种研究视域。从社会科学研究的本质要求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比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更符合规范。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只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一概念展开论证。首先,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理论视域的研究,对这一范畴内的相关概念做一界定。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人为中心项,这里的人是指“价值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本质是实践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本质、教育理念、目的性内涵和功能特殊性这四个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的内涵做了剖析。其次,对生态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问题的探讨。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上加以分析,揭示了其在价值观培育方面的特殊理论内涵,以及生态性视域的内涵。最后,是对生态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价值观培育原理的研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本身所承载的特殊“价值观内容”,提出了其在价值观培育的一般作用原理,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促生人的质变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价值观环境发展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价值观自觉生成原理。在这一原理中存在着生态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价值观培育的叁种逻辑,具体表现为:动态共生逻辑、双向通融逻辑并最终到达思想政治教育人自由自觉地生成价值观这一逻辑终点。(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李海琼,潘杨福,李款[9](2015)在《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生态性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协同创新展开高职学生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将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教育放到更加开放的视域,对其教育场域、课程设计、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等进行再思考,旨在形成"跨界"的教育思维、遵循"生成"的课程设计逻辑、把握"重构"的教育过程、走向"理解"的教育评价等,进而实现非专业素质教育的优化。(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5年22期)
彭宇飞[10](2015)在《通过资源生态性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要避免无谓的竞争,与对手共同谋求发展。高校应尽量避免在重迭的生态位中生存发展。不断巩固基本生态位、占据空闲生态位、扩大现实生态位。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实施由"精英"向"大众化"的战略转变。但在快速、超常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发展不平衡:一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由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落差导致;二是区域内高校之间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高等教育》期刊2015年22期)
教育生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新的思想和文化不断涌现,冲击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生态学视角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临生态要素联系不够紧密、生态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内部生态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生态性教学困境,需要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各要素的互动机制、科学先进的生态性教学系统、平等和谐的生态性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生态性思想政治教育考核系统等措施来寻求突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生态性论文参考文献
[1].肖海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性困境与突破策略[J].观察.2019
[2].李小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性困境与突破策略[J].领导科学论坛.2018
[3].陈慧中.基于高校思政教育生态性的困境及优化路径[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
[4].杨黎.艺术教育“生态性”教学理念分析研究[J].艺海.2018
[5].孔航.论商业银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生态性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6].郭秀平.方庄教育集群:探索具有内生动力的生态性治理机制[J].人民教育.2016
[7].傅松涛,李松丽.人性的能动本质及其教育—学习的生态性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8].姜珊.生态性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价值观培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9].李海琼,潘杨福,李款.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生态性思考[J].高教学刊.2015
[10].彭宇飞.通过资源生态性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