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唐代落第诗作为研究对象。所谓落第诗,是指反映科举落第事件以及与落第相关的人们的行为活动、心理状态的诗歌。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有言:“唐人以科举为题材的诗篇,还是以写落第的作品为最好。”又云:“我们还应当看到那时举子的大部分是落第的,由于他们是科场的失败者,有些人考了十几年、几十年,可能终于无成,因此关于他们的情况,就很少记载,也就不大为人所知。如果我们要全面研究唐代的科举制,全面探讨唐代文人的生活,那么较及第者要多出好几倍的这部分士人的命运和出路,是应当加以研究的。”《全唐诗》及《全唐诗补编》中约有六百多首落第诗,内涵极其丰富,堪称科举题材诗歌的精华所在。对唐代落第诗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从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这一独特视角来丰富我们对于唐代举子科举活动的认识,了解科举制度对唐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价值标准、生活道路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再现唐代士人科举生活的真实情态。本文运用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以诗见史,从科场失败者的角度切入,力求较全面、深入地认识唐代科举、朝廷选人的具体而真实的情况。论文共分五章,并以“余论”代结束语。第一章概述唐代科举状况。唐代开科取士,从朝廷到民间,人们对科举考试极为重视,士人以高度的热情积极应考,全社会形成科举热潮。少数科举登第者的强烈喜悦和全社会对成名者的极端宠爱,反衬出绝大多数落第者的伤骨之痛和绝望情绪。第二章考析了落第原因。由于唐代科举制度的不完善,一些非常因素导致许多贤良之才意外落第,引致科场取人不公,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第三章分析了落第者的各色心态。落第者被科场利刃所伤后的羞惭、怨恨、愁苦、疑惑、反思以及对功名的执着追求,折射出落第者的所思所感,所怨所求,以及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第四章描述了落第者由各色心态引发的各种活动。他们因为不服录取结果而闹事;借行迷信活动而缓释心中疑惑;为准备考试及干谒行卷而居京苦读赋诗;为干谒求荐而四方漫游;带着失意的愧疚艰难地还家。第五章概括了落第者几种主要的归宿。一些落第者累败累举,终致及第或不第而卒;一些人落第后转而寻求其他入仕途径,或寻求别样的生存方式;一些人在失意心态的支配下走上对抗社会的路途。面对落第的困境,对不同的人生道路的选择导致不同的人生结局。余论部分论及了唐代朝廷对科举落第者这一弱势群体所作的人文关怀。唐代统治者对落第者所显示的杯水车薪式的关怀,对于后世科举制度的完善,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