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舒筋颗粒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探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内科学
作者: 陈党红
导师: 黄培新
关键词: 卒中,肌张力增高,舒筋颗粒,大鼠
文献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肌张力增高(Hypertonia)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可见于脑卒中、帕金森氏病、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尤以卒中后为多见,主要表现为肌群的肌张力增高以及由此导致的肌肉运动协调异常。严重影响了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主要难题。文章回顾了中西医方面有关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作用机制作探讨的基础上,试图从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探讨导师经验方——舒筋颗粒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机理,通过观察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大鼠痛域改变和行为学评分的变化、P物质(Substance P,SP)、r-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GABA)表达的影响,探讨舒筋颗粒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可能作用机制,从而为舒筋颗粒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提供理论、临床和实验依据,探索出新的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药物。 一、理论研究 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回顾了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病因病机的认识,对本病的的源流、现状进行了概括,认为中医对肢体痉挛的认识有“经筋病”和“脏腑病”的不同,病机也有“阴阳失调”“偏胜偏虚”的不同。西医强调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具体的病理生理仍不十分清楚。 随着神经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神经肽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其中SP与GABA是研究得较多的两种,此两种神经递质在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两种神经递质在分布位置上高度重迭,而且在骨骼肌痉挛的产生及痛觉传递中互相影响,因此通过某种方法调节此两种神经递质,从而达到降低卒中后肌张力增高和减轻疼痛的目的,是治疗痉挛性偏瘫的又一新思路。 二、临床研究 目地:舒筋颗粒是导师黄培新教授结合多年来临床经验总结,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有一定疗效,为进一步验证其临床效果的可靠性,进行本课题研究。 方法: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在2003年11月~2005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肌张力增高的病人,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舒筋颗粒组与巴氯酚组。 结果:两组基本情况、既往史比较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在脑病中心基础治疗方案上,分别加用舒筋颗粒和巴氯酚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21天及28天,进行测评肌力、上下肢肌张力、FM评分(Fugl-Meyer:躯体能力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肌力、上下肢肌张力、FM评分、生活自理能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论文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西医认识及基础研究
一、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医源流及病因病机
二、现代医学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认识
(一) P物质在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中的作用
(二) GABA在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中的作用及其与P物质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中西医治疗现状及课题思路
一、中医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现状
(一) 针刺治疗
(二) 针刺加中药辨证治疗
(三) 中药辨证治疗
二、西医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现状
(一) 药物治疗
(二) 物理化学治疗
三、舒筋颗粒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思路
(一) 芍药甘草汤的基础研究
(二)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运用
(三) 立题依据
第三部分 舒筋颗粒对60例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随机试验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小结
第四部分 舒筋颗粒对肌张力增高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探讨
一、舒筋颗粒对肌张力增高大鼠痛阈、肌张力及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
二、舒筋颗粒对肌张力增高大鼠脊髓后角SP及GABA表达的影响
第五部分 分析与讨论
第六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及附录
附图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22
相关论文
- [1].井穴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D]. 黄道恭.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 [2].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D]. 杨海涛.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 [3].张力平衡针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D]. 谭启虹.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 [4].枳实芍药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的研究[D]. 金熙哲.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5].出血中风急性期阳类证、阴类证辨证标准的初步研究[D]. 杜侃.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6].电针阳陵泉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GABA受体机制研究[D]. 金荣疆.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 [7].A型肉毒毒素治疗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和肌肉痉挛的应用研究[D]. 万新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
- [8].通腑法开通玄府治疗急性缺血中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胡建芳.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 [9].经筋刺法对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D]. 陈振虎.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 [10].针刺非痉挛侧穴位和痉挛侧穴位对脑卒中后痉挛偏瘫的临床研究[D]. 黄振彰.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