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前言恒温动物和人在发热时体温很少超过一定限度,例如,人体体温很少超过41℃,称为热限现象,提示体内存在着调控体温的自限机构,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可致体温升高。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是一种内源性解热物质,主要作用于腹侧中隔区(vent ral septal area,VSA)。有报道向VSA注射AVP能显著地抑制家兔的内毒素(endotoxin,ET)性发热反应。热休克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是一组结构和功能具有广泛同源性,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核蛋白,包括HSF1、HSF2、HSF3、HSF4。其中HSF1对温度刺激敏感,被激活时由单体结合成三聚体,具有调节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转录的功能。本研究室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HSF1能够抑制单核细胞内生性致热原的产生及中枢发热介质的产生。但是HSF1的激活是否能够调控中枢AVP的水平,进而,AVP发挥对体温的负调节作用,相关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复制家兔LPS发热模型,观察发热诱导的HSF1聚合对发热过程及脑内AVP含量的影响,并通过中枢给予槲皮素(quercetin,QCT)抑制HSF1的活化,旨在进一步探讨发热时HSF1限控体温的相关中枢调节机制。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模型及标本制备(1)动物分组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70只,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槲皮素组(Q)、脂多糖组(L)和槲皮素+脂多糖组(Q+L)。(2)脑室插管在应用1%戊巴比妥钠(3 ml·kg-1)静脉麻醉下,将动物固定在SN-2型脑立体定位仪上。按Sawyer氏兔脑图谱,在P1L4-5H5(侧脑室)处埋藏一外径为1mm的塑料管,用牙科水泥固定,术后将管端中封闭。术后家兔单笼饲养,常规喂养1wk后进行实验。(3)复制发热模型用无热原的生理盐水将精制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稀释成0.5μg·ml-1,按1μg·kg-1体重,经家兔耳缘静脉注射。(4)取材N组和Q组于测温后60 min处死家兔,其它两组分别在给予LPS后0、30、60、180、240和360 min时处死家兔,迅速取出家兔下丘脑及腹中隔区,取一部分放入生理盐水中,煮沸5 min。制备组织匀浆,离心后取上清置-20℃保存待进行AVP含量的测定;另取一部分迅速放入液氮中,20 min后置-70℃深度冰箱中保存,待进行HSF1和HSP70表达量的测定。2、检测指标实时监测体温的变化,体温变化情况采用△T,TRI进行分析;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实验条件下下丘脑HSF1和HSP70的表达;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变化。3、数据分析所有实验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用相关性检验分析法。实验结果1、家兔的体温变化家兔静脉注射LPS(1μg·kg-1)后引起双峰热。即60 min时体温上升形成第一个高峰,体温变化值为1.32±0.24℃。在180 min时,体温上升形成第二个高峰,体温变化值为1.84±0.35℃。各组体温变化最大值(△Tmax)由低至高顺序为:Q组<N组<L组<Q+L组;其中,Q+L组与L组比较,在给予LPS后240~360min期间,△T及TRI6均呈显著性增高(P<0.05),且可见发热时程延长。2、下丘脑及VSA中AVP的含量变化各组VSA中的AVP含量均呈现随发热幅度增大而增加,二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913,P<0.01)。Q+L组与L组比较,VSA中的AVP含量显著增高(240~360 min)(P<0.05),但下丘脑中AVP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3、下丘脑及腹中隔区HSF1和HSP70的表达在LPS致热过程中,可见从给予LPS后60 min(△T:1.32±0.24℃)起HSF1三聚体的表达显著增高,达到体温最高值后随着HSF1三聚体的表达水平的进一步升高,体温逐渐下降。在各组HSF1的总体含量无显著变化。应用QCT可显著地抑制HSF1的聚合,同时可见HSP70表达水平相应降低。4、HSF1三聚体含量与体温及AVP含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LPS致发热过程中,在达到体温高峰以后(180~360 min),下丘脑中HSF1三聚体的含量与体温变化呈负相关(r=-0.897,P<0.01);与VSA中的AVP含量也呈负相关(r=-0.774,P<0.01)。结论1、VSA区AVP的含量随发热幅度增大而增加。2、下丘脑HSF1三聚体的形成可一定程度地抑制LPS引起的发热反应,并可见VSA区AVP的含量减少。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氧化震颤素对AVP引起低温的影响与环境温度的关系[J]. 医学研究杂志 2012(12)
- [2].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AVP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21)
- [3].黑线仓鼠AVP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进化及结构分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4].加味逍遥散对心理应激性失眠患者AVP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08(05)
- [5].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患者经期血浆AVP含量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 2014(06)
- [6].AVP免疫阳性反应在无蹼壁虎全脑的分布[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2(06)
- [7].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AVP水平与高原习服试验研究[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10)
- [8].关于心衰患者中MMP-2、TNF-α、AVP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4)
- [9].针刺“宁心安神”抗焦虑的AVP及其受体机理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08)
- [10].拉西地平对AVP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与ERK1/2的关系[J]. 心脏杂志 2008(02)
- [11].电针干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AVP、Aβ1-40蛋白表达的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15(06)
- [12].TGF-β1在AVP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J]. 心脏杂志 2012(01)
- [13].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AVP及尿液AQP 2水平观察[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9(03)
- [14].IL-10抑制AVP诱导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aN活性[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01)
- [15].棕色田鼠和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AVP效应的比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16].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AVP及尿液AQP2含量变化的研究[J]. 河北医药 2010(02)
- [17].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及与AVP和NO的关系[J]. 心脏杂志 2009(03)
- [18].纳洛酮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cAMP和腹中膈区AVP含量的影响[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9(03)
- [19].阿托伐他汀对心室重塑和心肌AVP、TGF-β1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03)
- [20].高温对猪下丘脑组织AVP和cAMP的影响及中草药复合制剂对体温的作用[J]. 家畜生态学报 2016(01)
- [21].猪苓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AVP及肾脏γ-ENaC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5)
- [22].当归-川芎对原发性痛经小鼠E_2、AVP、OT表达的影响[J]. 江西中医药 2016(11)
- [23].大鼠运动病敏感性性别差异与相关脑区AVP及其V1b受体表达的关系[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1(01)
- [24].基于AVP的不均匀散乱点云离群点去噪算法[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6(05)
- [25].丁香酚对致热家兔下丘脑cAMP及腹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8(03)
- [26].不同频率电针对膜迷路积水豚鼠耳蜗形态及血浆AVP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 2020(10)
- [27].血浆AV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左心室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16)
- [28].血清和肽素、sFlt-1及AVP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J]. 山东医药 2017(13)
- [29].补肾化痰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血浆及脑组织AVP、SS含量的影响[J]. 陕西中医 2012(10)
- [30].6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AVP、尿液水通道蛋白2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