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白璐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透析室天津300052

【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我们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护理措施。观察、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了风险管理护理后,患者的情绪得到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血液透析治疗中辅以血液透析风险管理,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风险,提高临床护理疗效,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明显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104-01

风险管理是针对医护工作中的伤害风险进行辨识、评估从而找到解决方法的过程[1]。血液透析作为临床上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和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方法,技术含量高、专科性强、风险性高。近年来,随着透析患者的比例不断增高,血液透析护理操作中的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加和突显,因此,护理工作者必须要加强血液透析管理,加强血液透析风险管理,最终保证患者血液透析的安全性。基于此,我们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例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名患者。患者临床资料如下:男性74例,女46例,年龄为25~61岁,平均年龄,43.6岁,两组患者病因为糖尿病肾病42例,慢性肾盂肾炎22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8例,高血压肾病15例,其他原因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者13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0例,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病史,无神志不清、智力障碍及沟通障碍问题,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护理工作者观察患者病症中各项体征所可能引起的威胁因素,并进行准确记录。护理工作者要注意对患者各项体征的监测,透析前后要注意观察患者体重的变化,给予准确计算,因为患者体重的变化与患者是否超滤脱水密切相关,通过体重的监测可以有效监测透析失衡,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等的变化。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护理:加强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需求,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现象,如心悸、耳鸣、抽搐、头晕、出汗等症状[2],并且及时报告给医师,给予合理处理,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穿刺,插管、胶布、换药一定要固定稳当,避免插管部位感染和穿刺针松动,要求进行透析时,护理工作者要定期按时巡视,避免患者发生位置移动和渗血现象,要定期查看到透析器的凝血现象和肝素追加量;透析器发生破膜、漏血时,必须要及时更换,要求护理工作者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由于多次穿刺而发生血肿闭塞,确保良好的血液透析效果。

1.3观察指标

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为指标,其中最高分数125分,最低分数2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于对于治疗护理的不信任程度越高。对于护理的满意度采用选项法,即"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连续性变量以(±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两独立样本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满意度包含并发症、疾病不确定感、怀疑心理等方面。观察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3讨论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有效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3]。血液透析主要面临患者因素与治疗操作因素两方面风险。患者因素主要包括: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往往都是些重症病患,身体机能明显减退,部分重要脏器功能状况不佳,随时可能发生并发症甚至是出现医疗意外的风险。治疗操作因素主要包括:血液透析依靠血管通路建立体外循环,时间长,出血、渗血、管内凝血等风险较高;护理工作者的经验、学历等会影响血液透析的风险。

传统护理模式与风险级管理模式相比,缺乏针对性,无法规范化管理[4]。风险管理护理能够依据护士不同的岗位,各个岗位既分工又需要通力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确保护理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由于能够直接对患者实证完成分析,风险管理对于护理工作拥有有效的识别力,可以在血液透析治疗关键环节中,合理管理细节,达到寻源治本效果,为今后的治疗奠定坚实基础。?针对护理工作者在岗位经验、学历等方面的差异,可对其进行针对性专科培训,根据各个层面的护士的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开展一对一的培训方式,充分调动每一位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为其今后的职责任务确定方向。风险管理模式在进行科学化调整人力资源与人均工作量的同时,更能让每位护士尽其所职,充分利用工作时间,不断提高护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以达到更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协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美娟,林亚妹,唐文庄.专业小组质量控制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预后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21).

[2]周小卫.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6(03).

[3]陈文虹,唐林娟,徐爱金.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12).

[4]张洪艳,张胜强,修雪莲.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讨论[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S1).

标签:;  ;  ;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