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床运动员论文-吴鹏,王晓芬,赵林梁,张涵

蹦床运动员论文-吴鹏,王晓芬,赵林梁,张涵

导读:本文包含了蹦床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蹦床,运动模式,评估

蹦床运动员论文文献综述

吴鹏,王晓芬,赵林梁,张涵[1](2019)在《运动模式评估在蹦床运动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性地解决运动员身体弱链的薄弱环节,提高身体肌肉的协调配合和身体对动作的控制能力,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竞技水平。方法对天津市蹦床队9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模式评估,找出影响动作模式的薄弱环节,安排纠正性训练计划,改善身体弱链中的薄弱环节,纠正错误动作模式,提升动作质量。结果与结论通过8周的纠正性练习,运动员的动作得到明显改善,运动模式评估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模式明显减少,在最大力量及爆发力的表现中有所提升,爆发力表现更为显着。运动模式评估作为一个指导工具,能够发现身体的错误动作模式,通过相应的纠正性动作,改善身体弱链,对于提高身体的最大力量及爆发力有较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祝纪明[2](2019)在《探析少年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与技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蹦床项目在我国是一项开展时间不长的正规运动项目,目前还处在上升期,早在1998年我国在各省市开展了蹦床运动,还在起步阶段的蹦床运动需要不断加强训练、对训练技巧进行全方面的摸索。虽然我国目前的蹦床水平在世界上来说处于领先,但是为了变得更强更快,为了提高蹦床的训练效果,我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训练技术和经验,完善自身的训练体系。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全国的少年,通过研究文献、专家采访、实地考察和收集统计数据等方式对处在少年阶段的蹦床运动员们进行自身状况、蹦床技术、比赛发挥等全方面研究分析,发现我国的少年蹦床运动的能力水平相比之下有明显的提升,但人们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11期)

王乐军,王钰婷,龚铭新,马爱迪,邹凝祥[3](2019)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研究构建不同项目、不同运动员个体化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对于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的针对性训练意义重大。蹦床项目是一项技巧类、表现难美性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空间感觉、力量、柔韧、灵敏、协调和节奏感等诸多竞技能力素质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当前针对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指标的研究较少,大多相关研究仅仅从身体形态等单一维度对蹦床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素质进行了探讨,缺乏对竞技能力结构指标的综合探讨与评价,不能科学全面地对蹦床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评价和诊断。本研究拟对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评价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模型,为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进行个性化的评价与分析,为从理论上科学认识蹦床运动的专项特点提供依据,此外也为从实践层面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提供科学化的建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特征、评价指标及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研究成果,确定了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现场测试的初选指标。对上海市蹦床教练员、蹦床裁判员等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测试初选指标进行德尔斐评分,选择加权平均分在4分以上的指标作为测试指标,形成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初选指标。对上海市蹦床队运动员进行指标测试,获取初选指标变量值及运动总成绩等测试数据。基于测试数据的因子分析结果,构建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为自变量、以运动员成绩为因变量,构建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开发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系统,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个性化评价和针对性训练提供科学化的指导。研究结果:(1)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初选指标一级指标分为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专项技术和心理素质四个维度,共包含身高、体重、腿长等27个二级指标。(2)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测试指标可分为身体长度围度因子和身材比例因子两个因子,其中身体长度围度因子的代表性指标为身高,身材比例因子的代表性指标为腿长身高比。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因子包括爆发力因子、柔韧性因子、腹肌耐力因子和灵敏因子四个因子。爆发力因子的代表性指标为纵跳高度,柔韧性因子代表性指标为立臂角度。腹肌力量因子代表性指标为60秒悬垂举腿。灵敏因子代表性指标为立卧撑。专项技术测试指标因子包括网上速度因子、网性因子、专项技术因子、网上速度耐力因子四个因子。网上速度因子的代表性指标为网上腾空高度。网性因子的代表性指标为空跳高度/原地纵跳高度比。专项技术因子的代表性指标为着网瞬间立臂角度。网上速度耐力因子的代表性指标为30次跳高度下降率。心理素质的代表性指标为状态焦虑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3)本研究分别基于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模型。其中,所确立的线性全回归模型为:运动成绩=0.046×腿长+23.12*腿长身高比+3.521×纵跳高度-0.285×立臂角度+0.431×60秒悬垂举腿+0.086×立卧撑+40.781×腾空高度+16.406×空跳原地纵跳高度比-0.068×着网瞬间立臂角度-34.698×30次跳高度下降率-0.98×状态焦虑水平-0.423×特质焦虑水平。所构建的Elma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由12个输入节点、9个隐含层节点和1个输出层节点组成,采用动态反向传播学习算法对模型进行学习。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26,具有高度显着性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893,也具有非常显着的相关关系。在预测精度方面,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也表现出优于线性回归模型的优势,其预测精度在95.87%-99.37%之间,平均预测精度高达97.66%,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在90.84%-98.17%之间,评价预测精度为93.95%。(4)在构建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软件工程法构建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系统,实现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综合评价,并提供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等功能,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的个性化诊断和针对性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议。研究结论:本文构建了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在诸多竞技能力指标中,网上腾空高度、空跳原地纵跳高度比、纵跳高度、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队成绩的影响非常显着。在训练中,可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其竞技能力结构进行评价,动态获知竞技能力结构改变对总体运动成绩的影响作用。该研究对于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综合评价和针对性训练可提供科学性指导意见。(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李健[4](2019)在《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女子蹦床个人网上项目决赛阶段运动员的动作编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蹦床个人网上项目,作为体操大项中的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和中国具有夺金实力的潜优势项目,为我国竞技体育强国的实现和体操项目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然而,自从2008年北京奥会上,中国女子蹦床运动员何雯娜取得首枚金牌以后,其他女子蹦床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所表现出的运动成绩并不理想。除自身的技术能力外,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别是在决赛阶段的动作编排,成为影响运动员获得最终优异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为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子蹦床网上个人项目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需准确把握当前世界优秀女子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的发展动态,客观掌握项目发展的现实水平和主要对手的竞技水平,为战胜对手,夺取冠军做到战术上的准备。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视频解析法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调查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8年世界蹦床锦标赛女子蹦床网上个人项目决赛阶段成功完成比赛的15名运动员动作编排情况,研究了蹦床网上个人项目战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比两次重大比赛成功完赛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编排中的成套动作难度变化与平均成套动作难度变化情况,分析成功完赛运动员成套难度动作在动作难度中的空翻周数变化、转体度数变化以及动作难度中的身体姿势选择,成套十个难度位置动作选择出现的次数、成套十个难度动作分值情况以及成套十个难度动作位置的确定情况。研究结果:(1)蹦床网上个人项目的竞技战术主要表现在蹦床成套动作编排以及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对手的现时表现和运动员自身的参赛目的而临场进行动作难度调整的战术安排二种方式;(2)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蹦床动作位移独立评分竞赛规则实施后,使世界优秀女子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的成套动作难度分值提高了0.2分,动作难度介于14.2-15.4分之间,但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性差异(P=0.341>0.05)。同时,与2012年伦敦奥运周期蹦床女子网上个人项目成套动作难度分值相比,近叁届奥运周期蹦床女子网上个人项目在成套动作难度分值上保持相对稳定;在动作难度的空翻周数方面,女子运动员主要以二周空翻动作为主,叁周动作仍出现在第一位置动作和第叁位置动作;在动作难度的转体度数方面,难度动作的编排顺序保持一前一后的动作连接方式(即成套动作编排按照奇数位置动作为180度或180度的倍数转体度数,而在偶数位置动作采用无转体或360度,抑或是360度的倍数转体度数的动作)。在成套动作中,高度数的转体动作主要集中于第四个动作和第十个动作,表现为720度转体。其中,在最后一个位置动作上,全部运动员均以高难度的转体动作完成,以增加成套动作的精彩程度;在动作难度的身体姿势选择上,在两次重大比赛中,均在第十个位置动作采用直体姿势,在第一个动作上,采用屈体姿势完成。而在其余位置动作上,则主要采用屈体的身体姿势完成。与此同时,个别运动员在某个位置动作上,使用了动作难度最低分值的团身身体姿势完成比赛。从成套单个动作的难度分值来看,在东京奥运周期中,受到位移独立扣分新规则的影响,2018年蹦床世锦赛运动员在动作难度的安排上发生了新的变化,即除每一个位置动作外,其余位置动作通过平均化的动作难度分配进行安排,以保证成套动作难度的高质量完成。在运动员不同位置动作的选择数量上,总体动作选择趋于一致,仅在第四位置动作和第八位置动作上的难度动作选择趋于多样。研究结论:蹦床网上个人项目的战术表现分为赛前成套动作编排战术和赛中的临场难度调整战术;比赛规则的改变,促使女子蹦床网上个人项目的整体动作难度所有提高,但总体动作难度较为稳定;成套十个动作的编排顺序仍以一前一后的方式进行;第一与第十个位置分别以相对稳定的叁周直体运作和二周的直体动作完成且表现出空翻周数越大转体度数越小的特征;东京奥运周期,世界女子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分配以奇数位置为主且分布较为均衡;东京奥运周期,世界女子蹦床网上个人项目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整体趋同,调整的位置动作难度选择多样且成套动作难度分配趋于均衡化的特征。(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刘华,冯本余,冯守玲,王苗[5](2019)在《优秀蹦床运动员自选成套动作中断技术特征及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蹦床比赛中自选成套动作的顺利完成是运动员整场比赛获得高分,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所在。但由于蹦床运动项目自身难、美、高、稳的要求,以及伴随着新周期规则的变化,要求运动员保持基本动作质量、成套动作高度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成套动作的稳定性和掌握更多类型动作,便于运动员更好顺应规则完成比赛。本研究主要通过统计大量优秀运动员自选成套动作中断,总结其中断的共性技术特征以及导致中断主要原因,进而为减小蹦床竞赛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失败,为运动员再创佳绩提出参考性建议。研究对象与方法:通过收集统计2015全国蹦床冠军赛山西阳泉、2016蹦床世界杯上海站、2017全国蹦床系列赛山东高密、2017全国蹦床锦标赛湖南衡阳四场不同规模蹦床比赛中90套自选成套动作中断的视频资料,其中包括男子52套、女子38套,分析总结其成套动作中断出现的共性技术特征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统计自选成套动作中动作难度、动作位置和动作姿态等数据,对其做进一步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结合统计的自选成套动作中断数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讨论,包括成套动作中断的位置特征、难度价值、动作类型、身体姿态,另外对中断动作的链接动作的难度价值也进行分析比较。3.1自选成套动作中断位置特征男子自选成套动作出现动作中断位置相对集中,第3、第4个位置出现中断比例最大,其动作中断比例分别为26.9%、23.1%,基本以上两个位置成套动作中断比例占整个男子运动员自选成套动作中断的50%。另外第5、第2和第6个动作出现中断比例较小,但相比而言第5个位置中断比例较大。第10个动作中断比例最小;女子成套动作中断位置相对分散且每个位置出现中断比例相差不大,其中第2、第5个动作中断比例最大,出现动作中断比例均为18.4%,另外第3、4、6、7、10以上几个位置出现动作中断比例基本相等,且出现动作中断比例居中。3.2自选成套动作中断动作难度价值分析男子出现动作中断其动作难度最大值为2.0,但中断比例甚小。男子中断动作难度值1.7、1.8的动作中断比例最大,共出现16个动作,中断比例占整个动作中断数据的30.8%;女子中断动作难度值为1.6(822/),且动作全部为成套动作第10个动作,另外中断动作难度值为1.0、1.5、1.6比例基本相等,其他难度值动作中断比例相对较小。除此之外,中断动作中有一部分为垂直跳,主要由于运动员前一个连接动作难度较大或完成过程中由于技术动作不准确,导致出现动作失败,而进行的自我保护。3.3自选成套动作中断动作身体姿态特征分析男、女运动员动作中断比例最大身体姿态为团身,其次是屈体,直体最小。男子以团身为姿态动作中断比例为50.0%,动作以叁周空翻转体类最多,共出现15个(12001o、12101o),还有部分两周和单周动作。25.0%中断动作以屈体完成,统计结果中以直体为身体姿态出现2个动作中断;女子中断动作中团身比例最大,屈体次之,直体最小,但直体动作出现中断比例与男子相比较大,主要是成套动作的最后一个动作822/,出现4个。3.4中断动作类型特征分析从空翻周数分析中断动作类型,单周空翻动作中断比例最小,男子13.5%,女子10.5%,结合自选成套动作中断视频统计及动作的选择与编排,自选成套动作中出现单周动作主要是由于连接动作完成不稳定而进行应急保护动作;两周空翻动作中断比例较大,其中两周空翻动作是女子中断动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中断比例为66.1%,男子两周空翻动作中断比例30.7%是中断动作的主要部分之一;叁周空翻中断动作中,主要是男子而且它是中断比例最大(34.7%)的动作类型。女子中断动作中未出现叁周空翻动作,主要原因源于运动员能力、难度动作的掌握、自选成套动作的编排等多个因素,但从统计视频分析看,女子自选成套动作中叁周空翻类动作主要分布于第1个位置,统计中并未出现动作中断。研究结论:自选成套动作出现中断主要集中成套前半段,且动作难度值相对较大的动作中,以及中断动作的链接动作难度值相对较大,另外从动作类型和身体姿态看,也是集中于叁周空翻、两周空翻多周转体动作上,由此,从统计大量数据分析出现成套动作中断主要集中于难度值较大的动作上,从成套动作编排出发,注意考虑难度动作位置的合理编排,加强基础动作稳定性训练,适应规则掌握更多类型动作,以及运动员对动作技术的合理掌握是非常关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祝纪明[6](2019)在《对我国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体能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奥运会的发展,它的项目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蹦床是新兴的奥运赛事项目,历经了五届奥运会之后,我国的蹦床运动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在蹦床赛事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对蹦床运动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研究,以下本文就我国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进行时深度分析,希望对提高蹦床运动员体能素质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10期)

徐倩[7](2019)在《上海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上海蹦床队在近几年的发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教练团队在技术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规律方式,但在机能监控上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为了从营养角度出发找出运动员现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尝试以膳食调查为手段发现问题,从而以此为基础帮助运动员获得更好的营养保障,为运动训练提供更好的能量基础。方法研究以上海蹦床队8名重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5名男队员,3名女队员。男队员的平均年龄为19.2±3.31岁,平均身高为166.6±6.72cm,平均体重为56.8±6.48kg,分别有1名运动健将和4名1级运动员;女队员的平均年龄为20.3±0.94岁,平均身高为159.3±4.45cm,平均体重为50.2±3.14kg,分别有1名健将和2名1级运动员。根据受试者训练课的安排,我们选取了他们训练计划相等的3天进行了膳食调查,针对食堂中进食的部分,我们采用的是称重法,并按照2014版中国食物成分表上的生熟比,及各营养素的含量分别计算其实际摄入的能量大小,及产能营养素的供能比;受试者在食堂外摄入的食物,我们则根据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另外计算其能量及营养素的摄入情况。结果在能量摄入水平方面,根据中国运动员推荐的膳食营养素适宜摄入量可得,5名男队员和3名女队员中分别有2名的平均能量摄入低于推荐范围,其余受试者的3日平均能量摄入均在推荐范围内;在供能营养素的摄入百分比方面,碳水化合物的平均摄入均低于推荐范围,脂肪的平均摄入在推荐范围内的受试者只有1名,其余的均较高,而蛋白质的平均摄入大部分也都高于正常范围;叁餐比例方面,受试者在这3日中早餐摄入较多,而晚餐摄入较少;加餐百分比方面,除了1名女受试者与2名男受试者在接受调查的3日内分别都有1日没有加餐的情况之外,除去正餐,受试者3日加餐所摄入的能量占全天能量的百分比最低值为6.44%,最高的达到了全天能量的49.44%,平均值为21.5%。结论上海蹦床队8名重点队员的膳食能量摄入情况一般,有50%的受试者摄入的能量在推荐范围内,但除了正餐外的加餐情况较为严重,可能对运动员的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叁餐比例不佳,早餐摄入较多,晚餐摄入较少,但晚餐后的加餐却占据了全天能量摄入的较大比例;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较少,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较高,不利于蹦床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发挥,对其健康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刘先慧[8](2019)在《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因而要想很好的展开实践,提升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就必须对相关理论进行探索,使理论得到实践的检验,又作用于实践,促进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再创佳绩。(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06期)

孟瑶[9](2019)在《山西省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阶段心率变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山西省蹦床项目在全国比赛当中,成绩始终位于前列。特别是男子蹦床,作为山西省体育运动发展的优势项目,若要在激烈的运动场上保持始终的优势,归其根本,还是要将落脚点放在山西省蹦床运动员的人才培养方面,将关注点放在如何高效发挥训练价值方面。心率变异(又称为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在自主神经的调节下,窦性心率产生周期性或准周期性微小变化的现象。HRV是研究心率自主控制的非侵入性手段,它的目的是数量化心率R-R间期或每个心动周期的变化。反应自主神经活动,定量评价迷走神经张力和心脏交感神经张力的平衡性。全面了解和把握目前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在专项素质训练阶段的心率变异性特征和规律,正确判断运动训练强度对HRV的影响,为运动员了解自身机能状态及训练效果提供数据化的支持;为帮助教练员综合评价训练效果、制定和调整训练计划、提高训练科学化程度提供参考;为山西省蹦床项目保持优势,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山西省男子蹦床队5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集专项素质训练4个阶段中6个时段的数据进行分析。共选时段包括:时段一——静息时段;时段二——网上专项素质训练前段;时段叁——网上专项素质训练后段;时段四——网下专项素质训练前段;时段五——网下专项素质训练后段;时段六——恢复时段。数据结果分析如下:1.时段一HRV指标与官网公布的HRV标准比较分析得出:HRV时域指标中RMSSD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HRV频域指标中HF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时段一和时段六HRV进行比较分析得出:HRV时域指标中的平均RR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RMSSD指标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HRV时域指标中的VLF、TP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时段二和时段叁HRV进行比较分析得出:HRV时域指标中的SDNN、RMSSD、SDNN/HR叁个指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HRV频域指标中的LF、TP、LFu.n.(un)、HFu.n.(un)四个指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4.时段四和时段五进行比较分析得出:HRV频域指标中的LF、TP、LFu.n.(un)、HFu.n.(un)四个指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HRV时域指标中的RMSSD、PNN50%、SDNN/HR;两个指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通过较长时间的专项素质训练后,身体机能对自主神经形成适应性现象,在训练中表现为身体机能在承受较大强度的负荷状况时,交感神经系统被充分性激活,促使机体调动全部能力,从而使应激在恢复期的副交感神经反应中出现更小的现象。在心交感神经纤维控制下的心脏显示出心率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加剧收缩的现象,因而促使山西省蹦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满足了运动训练的需要。具有较低的心迷走神经张力和更高的交感神经张力,拥有较好的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储备,运动员在运动后的恢复能力较好。2.山西省蹦床运动员在进行过网上专项素质训练阶段后,迷走神经和心脏交感神经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致使HRV的时域指标与频域指标整体性下降,自主神经支配能力显着性降低后,心率变异性总体变化出现降低,心脏迷走神经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降低,以此可见蹦床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阶段可能存在运动负荷偏大,致使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能力出现下降现象。3.山西省蹦床运动员在进行过网下专项素质训练阶段后,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心率变异总功率值下降,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平衡性下降,心脏植物神经调节能力弱化。由此可以加强论证,在网下专项训练后,交感神经活性出现降低,蹦床运动员出现运动性疲劳现象。4.山西省蹦床运动员HRV指标高于标准值,经过专项素质训练提高了蹦床运动员的HRV水平,增强了迷走神经活性和交感神经活跃性,减低心脏性猝死出现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山西省蹦床运动员适应成套动作训练以及比赛中的运动负荷。建议如下:1.蹦床项目的竞技特点致使运动员的神经疲劳比身体疲劳更容易发生,且一旦发生就会造成较大身心上的损伤。因而,对蹦床项目进行科学的训练监测,探究精确、敏感的监测参考指标是蹦床训练的重要环节。建议山西蹦床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监测并综合分析。结合HRV指标与多种评价方法相辅相成,达到客观、准确的评价目标,从而更合理地进一步实施训练计划,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2.进行适宜的训练监测不但可以帮助蹦床项目教练员实时了解蹦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并且能防止因负荷安排不当而形成蹦床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的超负荷、训练过度、训练无效的状况发生。建议蹦床教练员应当保持对蹦床运动员在训练中的长期跟踪,建立针对蹦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科研监测数据库,为蹦床教练员通过横向以及纵向的比较方法,来获取蹦床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真实状况提供帮助,进而达到科学化训练的目的。3.建议教练员在完成整个训练过程后,及时观察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有计划地进行调整。训练结束后使用按摩和拉伸放松的方法,可以促进体内乳酸的快速消退,并使得心脏功能得到调整和改善。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心理放松疏导的方式,使蹦床运动员在经过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后,交感神经的紧张感得到舒缓,从而避免下一次的训练受到影响,使蹦床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获得理想的竞技状态。(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席媛敏[10](2019)在《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冬训期训练安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蹦床运动1997年被国际奥委会正式设项,成为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共设男女网上个人两枚金牌。蹦床是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它的动作内容丰富,形式、类型多样,被誉为“空中芭蕾”。目前,我国共有12个省市开展竞技蹦床,各省市蹦床队的训练安排基本上围绕年度蹦床比赛安排来展开,即以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来安排训练的周期。全国蹦床锦标赛一般安排在当年的5月份进行,是蹦床年度最为重要的国内赛事,各省市通常把锦标赛的成绩作为教练员、运动员考核的重要依据。根据赛事安排,全国蹦床锦标赛通常是在冬训结束一个月左右举行,冬训的效果直接决定着运动员的竞赛成绩。蹦床运动员冬训期的安排通常为11月至次年叁月底。因此,研究各省市蹦床队运动员冬训期的训练安排,探索训练的规律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提高各省市蹦床队冬训期的训练效益服务,同时也为提高我国蹦床运动员的整体竞技实力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我国11个省市12支代表队的63名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15名国家蹦床队运动员为参照对象,对冬训期训练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冬训期通常划分为叁个阶段,分别为恢复期、提升期和巩固期。各阶段训练任务分别为:第一阶段主要以身体状态恢复调整、身体素质训练为主,第二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发展单个动作难度和调整动作编排,第叁阶段主要是巩固成套动作稳定性,提高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2)冬训期训练执行的是周训练计划,呈现双峰制,周一至周叁一个阶段,周四至周六一个阶段,中间安排较小的负荷进行调整休息。周课次通常在10节左右,训练时长每天约为6小时。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训练占整体训练的80%以上,在周叁和周六的调整期,也会进行地面的专项训练。(3)在冬训期训练内容安排上,第一阶段主要以单个动作、组合动作、规定动作为主。在单个动作练习中,男子主要以两周和叁周动作为主,两周动作主要有:800o、800<、801o、801<、803o、803<、811o、811<、813o、813<、821o、821<、831o、831<、833/,叁周动作练习主要为6个,其中12101<普遍被用于规定动作中,12001<、12003<、12101o、12001o用于自选动作之中,仅有高磊在成套动作中使用12003o;女子单个动作基本为40o、40<、40/、41o、41<、41/,两周动作基本为801o、801<、803o、803<、811o、811<、821<、813<、822/、831<,叁周动作主要为12001o、12001<;第二阶段主要以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和架子套动作为主,被架动作主要为12101o、12003<、12001o等叁周动作或两周后空翻类的动作;第叁阶段主要以架子套和成套动作为主,男子蹦床运动员规定套路频次最高框架为30/、50o、40/、41o、41<、40o、803o、811o、801o、12101<;女子第一套动作经济性并不高,女子运动员的规定套路框架为30/、50o、41o、40/、41<、40o、803o、800o、801o、813<。男子蹦床运动员自选成套的框架为12001<、811<、12001o、800o、821<、831<、803<、813<、801<、833/。女子蹦床运动员自选套路框架为821<、40o、803<、800<、803o、811<、801<、800o、801o、822/。(4)冬训期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提高单个动作的完成质量,适当提高成套动作的难度。各省市蹦床队均重视单个动作难度的发展,男子新动作发展率为48.8%,女子发展新动作率为37.1%,男子发展的难度动作有833/、831<、823/、12001<、12001o、12003<,女子有12001<、12001o、803<、810<、822/、813/;男子发展的动作难度高于女子,且运动员发展难度存在个体差异。(5)训练负荷对运动员的刺激相对较高,训练课后有34.9%的运动员非常疲劳,63.5%的运动员有点疲劳。从恢复情况来看,11.1%的运动员不能恢复,87.3%的运动员基本可以恢复甚至可以超量恢复,运动员恢复情况良好。(6)在冬训期训练方法体系中,成套组合训练法的使用率最高,达到76.92%,成套重复使用率为56.04%,超长成套的使用率最低,仅为1.1%;将“成套组合训练法”细分为“组合间歇法”和“组合连续循环法”。(7)训练负荷从冬训期的阶段划分来看总体呈现倒“U”型曲线的阶段特征。男女各省市蹦床队的训练量普遍较大,对基本技术的要求较高,训练强度由于难度值的原因相对较小。男子第一阶段周训练量为1002个,第二阶段为1548个,第叁阶段为1188个。女子第一阶段周训练量为1052.3个,第二阶段为1583.5个,第叁阶段为1186个。男子第一阶段周训练强度为347.2,第二阶段为527.5,第叁阶段为369.6。女子第一阶段周训练强度为303.4,第二阶段为419.2,第叁阶段为289.2。建议:(1)增强冬训期训练的“实战性”。冬训期训练的整体安排最终是围绕比赛来进行,训练安排应与比赛紧密结合,增强训练的实用性,使运动员能够更好的参加比赛。(2)科学合理地探索冬训期训练的负荷量度。冬训期训练的时间周期较长,需要合理把控训练的负荷量,合理安排单个动作与分段、架子套动作和成套动作的负荷,从而更好的提高其运动成绩。(3)合理规划运动员难度发展的递阶性。难度动作的发展和储备最终是要带入成套动作,增加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合理的发展难度动作,使难度发展形成合理的递增,从而更好的编入成套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蹦床运动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蹦床项目在我国是一项开展时间不长的正规运动项目,目前还处在上升期,早在1998年我国在各省市开展了蹦床运动,还在起步阶段的蹦床运动需要不断加强训练、对训练技巧进行全方面的摸索。虽然我国目前的蹦床水平在世界上来说处于领先,但是为了变得更强更快,为了提高蹦床的训练效果,我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训练技术和经验,完善自身的训练体系。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全国的少年,通过研究文献、专家采访、实地考察和收集统计数据等方式对处在少年阶段的蹦床运动员们进行自身状况、蹦床技术、比赛发挥等全方面研究分析,发现我国的少年蹦床运动的能力水平相比之下有明显的提升,但人们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蹦床运动员论文参考文献

[1].吴鹏,王晓芬,赵林梁,张涵.运动模式评估在蹦床运动员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9

[2].祝纪明.探析少年蹦床运动员竞技水平与技术特征[J].体育风尚.2019

[3].王乐军,王钰婷,龚铭新,马爱迪,邹凝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李健.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女子蹦床个人网上项目决赛阶段运动员的动作编排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刘华,冯本余,冯守玲,王苗.优秀蹦床运动员自选成套动作中断技术特征及对策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祝纪明.对我国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体能特征分析[J].体育风尚.2019

[7].徐倩.上海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调查分析[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刘先慧.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探索[J].体育风尚.2019

[9].孟瑶.山西省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阶段心率变异性分析[D].山西大学.2019

[10].席媛敏.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冬训期训练安排研究[D].山西大学.2019

标签:;  ;  ;  

蹦床运动员论文-吴鹏,王晓芬,赵林梁,张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