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我国农村长期缺少规划控制,发展比较盲目,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占地面积过大,布局散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建设用地需求加大,出现了耕地资源短缺和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因此,研究如何制定科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使农村居民点用地走向集约化发展,对于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矛盾,增加耕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规划的前期阶段,目前国内对于适宜性评价研究多侧重于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对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研究较少。本文以山东省平邑县为例,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及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及整理适宜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制定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村居民点规划,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1)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在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价单元,并从地形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区位条件三个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影响因子的权重;应用ArcGIS 9.3空间分析功能,确定平邑县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区域。评价结果表明,平邑县农村居民点布局受区域限制较明显,适宜布局区占土地总面积的34.64%;较适宜布局区占土地总面积的33.48%;勉强适宜布局区占土地总面积的17.81%,不适宜布局区占土地总面积的14.07%。(2)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在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各村庄微观状况,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各因素因子的权重,应用ArcGIS 9.3空间分析功能,确定各村庄整理适宜性区域。评价结果表明,11.55%的村庄适宜整理,26.64%的村庄较适宜整理,61.81%的村庄为暂不适宜整理区。(3)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根据平邑县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及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驻地村、中心村、保留村、迁并村四种类型,驻地村采用城镇化发展模式,逐步向县城及乡镇驻地搬迁;迁并村采用中心村建设模式,逐步向中心村搬迁,经合理规划布局,建设现代化居民社区;保留村采用村庄改造控制模式,进行村庄内部整理;形成了平邑县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