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通过累积的巨大聚集效应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生产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本身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同时展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过去的30年中,城市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西方国家城市经济学的快速发展吸引越来越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关注城市增长,但是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却发展相对缓慢。城市增长研究是城市经济学体系的重要分支,其中蕴含着复杂的经济关系和多层次的社会问题。本文侧重从城市经济增长、人口增长角度并结合空间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分析了我国城市增长的不同模式及影响城市增长的各种要素,检验了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在全国和地区范围内的收敛性,期望以此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研究中国的城市增长问题。本文通过对1990至2005年中国206个地级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及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各种增长形式之间的协调性分析发现,城市建设用地经济产出率有所提高,人口承载力有所下降,城市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快于同期人口增长,整体上看城市增长并没有摆脱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模式,人力资本在城市增长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城市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和地区内差距,城市人口增长呈现出发散的趋势,表现为发散式增长;经济增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β收敛趋势,是一种收敛式增长。针对不同地区城市表现出的不同增长模式,政府应制定政策,促进城市增长转变为资源集约利用的增长模式,发挥人力资本的巨大作用,同时应进一步促进各个地区间和地区内部城市之间的协调增长。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我国城市增长的系统模型,并利用1990至2005年中国206个地级城市数据对影响城市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FDI对城市增长有显著积极影响,城市工资水平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反,城市产业结构只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城市公共设施状况及环境状况对城市增长并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这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开始显现出来,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文献综述1.2.1 国外研究综述1.2.2 国内研究综述1.2.3 相关研究总结及启示1.3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1.3.1 研究内容1.3.2 研究目标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4.1 研究方法1.4.2 技术路线第2章 城市增长基础理论2.1 城市增长的内涵2.2 城市增长的经济学解释2.2.1 城市聚集经济原理2.2.2 基本/非基本理论和乘数原理2.2.3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2.3 城市增长理论体系2.3.1 内生增长理论2.3.2 外生增长理论2.3.3 增长极增长理论2.3.4 自组织增长理论2.4 城市增长模型第3章 中国城市增长态势分析3.1 城市增长的不同模式3.2 中国城市人口增长及态势分析3.2.1 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稳步上升3.2.2 城市人口分布和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3.2.3 城市人口增长和分布遵循齐普夫定律3.3 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及态势分析3.3.1 城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3.3.2 城市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3.4 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长及态势分析3.4.1 城市劳动生产率水平快速提高3.4.2 城市劳动生产率水平地区差别明显3.5 不同城市增长形式之间的协调性分析3.5.1 城市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之间的协调3.5.2 城市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之间的协调3.5.3 城市人口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协调3.6 中国城市增长模式—基于资源利用与人力资本的角度第4章 中国城市增长的收敛性分析4.1 收敛性概念及类型4.2 收敛性分析框架4.3 城市人口增长收敛性检验4.3.1 城市人口增长的绝对β收敛检验4.3.2 城市人口增长的σ收敛检验4.4 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检验4.4.1 城市经济增长的绝对β收敛检验4.4.2 城市经济增长的σ收敛检验4.5 中国城市增长模式—基于收敛与发散的角度第5章 中国城市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5.1 城市增长的驱动力机制5.2 Glaeser 城市增长模型5.3 本文采用的城市增长模型5.4 实证分析5.4.1 研究对象的确定5.4.2 变量选取及分析5.4.3 数据来源和处理5.4.4 模型回归及回归结果分析5.4.5 模型稳定性检验5.5 本章小结第6章 结论与建议6.1 本文的主要结论6.1.1 中国城市增长模式6.1.2 影响中国城市增长的主要因素6.2 政策建议6.3 论文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建议参考文献致谢附录A 样本城市名单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城市增长论文; 增长模式论文; 影响因素论文; 收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