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手三针”、“足三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即刻效应观察

张氏“手三针”、“足三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即刻效应观察

南京市江北新区普济堂,江苏南京211500

前言

颈肩腰腿痛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所包含病种较多,临床上多以疼痛为主诉,主要有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膝骨性关节病和踝关节病等,其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明确,主要与受凉、劳累过度、外伤、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和脊柱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有关。由于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发病原因不明确,用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方法也很难查出病因。中医是辨证施治,查不出原因不等于没有疾病,不等于不能医治。恩师张显臣是安徽省名老中医,他创立的张氏手三针和足三针为治疗颈肩腰腿痛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疗法。

“手三针”、“足三针”是张显臣老师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并提出的针灸方法,其运用该疗法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证近30年,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笔者将该针法运用于临床,确实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对该法结合临床案例进行探讨,旨在使该针法得到重视,令更多临床医生了解、掌握该法,并将其较好地运用于临床。

一、“手三针”、“足三针”之穴位与主治特点

“手三针”之穴位为:后溪、中渚、间谷;“足三针”之穴位为:足临泣、太冲、内庭。

“手三针”以后溪为主穴,后溪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通督脉。中医认为:后溪穴具有舒筋解痉、通督醒神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落枕、肩肘臂痛、头痛、急性腰扭伤、足跟痛等痛证的治疗。类似的功效,在《针灸聚英》、《医宗金鉴》等医书中均有论述。

中渚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针灸聚英》谓其可治:“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

间谷穴乃为三间穴及合谷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三间、合谷二穴高得多,故可兼治两穴位所主病。

以上三个穴位均在手三阳经的循行线上,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症,合而用之更有胁同作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理想。

“足三针”之穴位为:足临泣、内庭、太冲。

“足三针”以足临泣为主穴,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上,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为足少阳胆经的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针灸资生经》谓其:“主胸中满……周痹痛无常处,厥逆气喘,不能行……”。

内庭穴,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线上,第二、三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为阳明胃经之荧穴,其主治,《针灸聚英》谓:“四肢厥逆,腹胀满……汗不出,赤白痢”。

太冲穴,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线上,在第一、第二跖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1寸5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针灸聚英》谓其:“主心痛脉弦,走黄……小儿卒疝”等多种病证;对大小腿内侧的疼痛麻痹、足肿筋挛,腰卒然疼痛等痛证单刺之亦有良好的效果。

纵观以上“手三针”、“足三针”的6个穴位,除内庭穴没有关于颈肩腰腿痛的直接记述以外,其它5个穴位均有记述。

二、具体特点及操作手法

(一)优点

1.取穴少。“手三针”、“足三针”取穴数最多也只是手足各三针。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只取1~3个穴即可,“手三针”和“足三针”同用者极少。例如,急性腰扭伤,一般只取后溪穴即可。

2.进针快。张氏“手三针”、“足三针”针刺手法为单手速刺,进针的速度快如闪电,一般不超过1秒。

3.手法快。针如闪电一样进入穴内,先深后浅,从进针到手法完成约几秒种。

4.得气快。手法到时立即得气,酸麻重胀应针而至。

5.收效快。入针即效,快者几秒钟慢者10余秒钟,就会感到疼痛有所减轻。

6.针刺时间短。“手三针”、“足三针”,从入针到出针多在1分钟左右,2~3分钟者较少。

(二)操作手法

1.针前准备。针“手三针”时,要向患者讲明,解除其紧张心情,对从未刺灸过的患者,更要说明,不痛,几秒钟便可基本解决问题。取穴时,令患者手握拳,稍松弛一点;拳头过紧,则进针不畅利,不仅会加重疼痛,疗效也不好;过松则针感差,收效相对亦差。

2.针具刺入。穴位常规消毒,医师右拇、食指摄紧针体锋端,使针尖露1~1.5厘米,先以左手拇指端稍用力向穴位点按即提起,右手之针迅疾刺入,后溪、间谷均垂直刺入,中渚倾斜30°刺入,足三针均倾斜30°刺入。

3.行针得气。针体刺入到穴位一定深度后,医师右手拇、食、中三指摄住针柄迅疾提针到皮下,针感即至。

4.行针得气后手法。针刺得气后令患者活动,如颈痛,做摇头、勾头、后仰;肩臂肘痛,做手臂的各种活动,腰痛,做弯腰、侧弯等动作;腿痛做腿的各种活动等。一般是行针得气后疼痛即减轻甚或消失。待活动到痛的姿势时,令患者停止活动,并保持痛的姿势,医师把针或提或左右轻旋,问是否减轻或消失,当一个痛的姿势消失,还令其活动寻找疼痛的姿势。从行针得气到患者活动找疼痛的姿势,到收效出针一般是1~2分钟。如一针即生效止痛,一针即可;如一针疗效不显著,可再取一穴。

5.取穴原则

“手三针”、“足三针”有其一定的取穴原则,一是以经络的循行线路进行取穴,即循经取穴;二是经验取穴。一般的讲,巅顶痛、颈椎病、手颤抖、大小臂拘急、脊背痛、腰脊痛、尾骨痛、急性腰痛、扭伤、三叉神经痛、牙痛等手太阳经和督脉经的病痛,取后溪穴(后溪穴通于督脉)。肩前痛、肘痛,大、小臂桡侧痛麻,拇食指痛麻、牙痛等,取间谷。大、小臂麻木疼痛、手指振颤、握物无力、肘痛等,取中渚。如肩周炎及肩前后的病痛,可三针同取,亦可以间谷为主配中渚,或配后溪,总之应以疗效既好取穴又少为宜。

“手三针”、“足三针”是以手三针为主,足三针为辅,本文所涉及的病症,往往取手三针即可治愈。但在不少情况下,特别是腰腿痛足胕足趾麻痹肿痛等,足三针是必用之穴。足三针以足临泣为主穴。下面所治病例,对取穴甚有帮助,可供参阅。

病例1,颈椎病(风寒湿痹)

林某,女,39岁,家住南京大厂阿尔卡迪亚开阳苑,中学教师,2013.9.15日上午初诊。

主诉:颈背部酸累2年余,右手指麻木2月余,近几天,右手指麻木加重,多在早起骑电瓶车上班时发生。医院颈椎拍片,诊断为颈椎增生病。曾在其它医疗机构用过理疗、针灸、拨火罐等,均有效,但至今未能控制症状。证为风寒湿邪,侵袭颈背、肩臂,络脉不利,治宜祛风散寒,利湿通络。取后溪穴针刺。

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后溪穴并透刺合谷穴,得气后间隙捻转1分钟左右,颈背酸困症状消失,颈肩胸背沉紧感减轻,1日1次,连续巩固治疗10次,右手指麻木未在出现,并嘱咐经常活动活动颈椎,肩臂等处。随访半年未复发。

病例2,肩周炎(风寒入络)

王某,女,54岁,家住南京江北新区大厂晓山北村,2016.11.19日下午初诊。患者诉:右肩关节疼痛2个月,加重1星期,2个月前因受风寒,右肩关节疼痛,白天轻,夜间加重,常因疼痛而至失眠。遇热则轻,遇冷则重,上肢平举及后背活动受限,近2天,因天气变化,肩关节疼痛加重。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经外院输液、封闭等治疗,肩关节仍疼痛难忍。患者傍晚4、5人陪同来诊,疼痛非常剧烈,无法忍受。肢冷畏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同时发现患者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手少阳三焦经与手阳明大肠经这两条经络线上。证为风寒入络,瘀血滞脉。治宜刺络放血,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取肩髃、肩髎先刺络放血,再在尺泽穴放血,后取中渚穴、间谷穴治疗。

皮肤常规消毒,取釆血针在肩髃、肩髎、尺泽穴点刺,用消毒过的拔罐器拔血,清洗消毒后再用毫针针刺。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斜刺中渚穴、直刺间谷穴,待酸、麻、胀感,针感强烈。得气后捻针持续约半分钟,右肩关节处发热。肩关节疼痛即刻减轻,起针后用中药热敷袋热敷,疼痛基本缓解。每日1次,巩固治疗半个月,肩关节疼痛消失,肩臂活动自如。随访1年,一直未反复。

病例3: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伴气滞血瘀)

赵某,男,28岁,在江北新区沪江商贸城批发蔬菜,2016.5.2日下午初诊。

患者诉:腰腿疼痛、麻胀3年多,加重2天。初始,御货负重加夜间干活引起腰腿痛,腰骶部、右侧大腿小腿有冷凉感,遇风寒劳累加重。外院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经多处治疗,见效不著。近2天,因批蔬菜忙,夜间干活劳累至病情加重,父亲带他过来,右侧腰腿胀痛伴小腿外侧麻木,不能站立,只能趴在床上,仍感觉右下肢严重不适,莫名难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尺脉沉弱。证为寒湿痹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不通则麻木。先选腰阳关穴刺络放血,后对足临泣穴、中渚穴行针刺治疗。

患者腑卧在治疗床上,皮肤常规消毒,用一次性采血针在腰阳关穴点刺拔罐放血,经消毒清洗后用中药干热敷袋进行热敷,半小时取下热敷袋,患者感觉腰骶部疼痛减轻大半。但右小腿外侧麻木不见减轻,后让患者调整体位,仰卧位,对足临泣、中渚穴进行针刺,得气后行捻针手法1分针左右,并要求患者活动腰腿。1分钟后右下肢外侧麻木明显缓解,腰腿胀痛显著减轻,冷凉感也有好转,每天治疗1次,经15余次治疗,腰腿胀痛以及冷凉感皆消失,小腿外侧麻木感也不见发生。随访半年未复发,嘱咐患者半年内不要熬夜,不要做重体力劳动。

病例4: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痛痹伴肾气亏虚)

沈某,男,34岁,住南京市化工园区和平村

2017.2.23曰下午初诊,患者诉:腰痛2年余,加重3天,2年前,干活不慎,腰部扭伤,引起腰痛,起、蹲、翻身困难,不能弯腰,不能久站、久坐,走路乏力。近3天,因搬东西劳累,腰痛加重,咳嗽、打喷嚏腰部剧烈疼痛,蹲不下,起不来,也不能弯腰,被迫在家休息,不能上班。来诊时,带CT片及报告,诊断为腰椎L4-5椎间盘突出症。饮食睡眠尚可,两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尺脉沉弱。证为寒湿痛痹伴肾气虚弱,外邪伤腰,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治以壮腰补肾,行气化瘀,止痛。先后选腰阳关穴、委中穴刺络放血,后溪穴针刺。

腰阳关穴、委中穴,皮肤常规消毒,用釆四针点刺腰阳关穴和委中穴,用消毒好的气罐拔罐放血,完毕给予消毒清洗处理,用中药热敷袋干敷,半小时后腰痛略有减轻,下床后,让患者站立,先伸出左手,让其半握拳,后溪穴朝上,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让患者随咳进针,当针扎进后溪穴后,患者感觉酸胀难忍,此时令患者活动腰部,做弯腰、下蹲、起立和侧身动作,患者感觉腰痛等不适症状明显缓解,立刻起针(大约1分半钟),当天患者很满意,以后每天1次,只针后溪1穴,前后巩固治疗10余次,随访半年未复发。

病例5:腰椎间盘突出症(肾气虚夹杂风寒湿痹)

夏某,女,53岁,安微省巢湖市和县杨镇人,现在南京大厂泰亿农贸市场做生意,2015年6月9日下午初诊。

患者诉:腰痛1月余,1月前,干活不慎,腰部扭伤,起蹲、弯腰、翻身困难,不能站立,走路更是艰难,劳累、阴天下雨加重,某医院CT检查:腰椎退行性变L2-3、L5/S1椎间盘膨出,并L4-5椎间盘突出。来诊时,不能站立,无法弯腰,上床困难,甚是痛苦,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弦紧,尺脉沉弱。证为肾气虚损,夹杂风寒湿痹,治以补肾益气,祛风散寒、利湿。先后选腰阳关穴、委中穴刺络放血,选后溪穴、中渚穴针刺。

针法与疗效:腰阳关、委中二穴,皮肤常规消毒,用一次性性釆血针在穴位上刺络拔罐放血,完毕消毒,用中药热敷袋进行干热敷,40分钟后腰痛稍减,令患者慢慢下床并扶床站立。用28号3寸不锈钢1次性毫针,直刺后溪穴。得气后行捻针手法,并令患者做起蹲、弯腰、侧转动作。患者起蹲、弯腰已明显缓解,疼痛明显减轻,只感觉转身时腰椎右侧仍感疼痛,起针后令其伸出右手,微握拳,在其中渚穴令咳斜刺进针,得气后让其活动寻找疼痛的姿势动作,不到3分钟,各种疼痛以及不适症状全部消失,每日1次,为巩固其疗效,治疗10余次,诸症悉除。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上述案例均显示出张氏“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方面的独特效果。

张氏“手三针”和“足三针”,分而用之,各有所长;合而用之,疗效奇佳。值得临床工作者认真体会其奥妙之处,努力实践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武.针灸聚英[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2]吴谦.医宗金鉴[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王执中,杜思敬.针灸资生经[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标签:;  ;  ;  

张氏“手三针”、“足三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即刻效应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