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医学再认识 ——本草·温病·解剖·相关事件、人物探索性研究

明清医学再认识 ——本草·温病·解剖·相关事件、人物探索性研究

论文摘要

明清在中医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西方发生了近代科学革命、医学革命。在中国,则是原有社会形态延续到1840年,外国传教士带来了第一张世界地图,中国人获得了世界眼光,东西文化交汇,中医以母体文化为依托,哲学上元气本体论支配了中国科学的认识水平特别是对中医学。中医经典学术体系在明清时期是处在矛盾之中。 有几点含义,一个指来自医学内部的自身矛盾,实践遇到了原有理论不能解决的新问题;一个指医学发展的外部环境无法提供给医学更高更新的基础必备条件。综观中医学发展历史学术成就,如果说秦汉是其奠基阶段,明清则是它的全面完成、终结并有新意的重要时期。 明朝的开国,“首先就有1340年间的传染病症流行,又有水灾,饥荒及人口损失。1350年间更产生了全帝国的民变。于是在1368年在这个灾难之时产生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顶中央集权的,顶专制的朝代政权。迄至1912年最后一个朝代的覆亡为止。”疾病形势包括灾荒、饥荒、徭役赋税、兵火、财政危机、大疫流行等诸多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现象是疾病病种、病势证候增多增重发生的中介,促成了《温疫论》等一批医著的问世,类书、丛书、全书的规范化,更多医家与理论成熟经典注释的繁盛为后世保存了珍贵文献。其中诸多因素互为因果,而生命、疾病、死亡的现实是比任何意识形态的限定都更为迫切需要拯救。 李时珍、吴有性、王清任都站在他们所处时代历史条件下认识层面的制高点,但在中国医学史上具备新观点的医学大家的成就,并没有使科学的实证化的思想升华到形式化的高度 总之,到1840年前后,中国根本没有准备出这样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中医学这个时期是经典医学的最后完善它的标志是温病学形成独立体系。从而也是中国古典医学的终结。 恩格斯说过,旧时代的终结新时代的开端往往是以一个大人物为标志。李时珍分类法、吴有性戾气说、王清任观察解剖等标志着古代医家的历史觉醒,等透露了医学新时代的新气息预示了新的实证方向的开端。

论文目录

  • 写在扉页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言
  • 一、理顺两头
  • 二、时代背景
  • (一) 明清社会特点
  • (二) 疫病灾荒
  • (三) 战乱
  • (四) 文字狱
  • (五) 学风—重考据述而不作
  • (六) 医学新因素
  • 三、学术启发
  • 四、关注重点:生命、疾病、健康
  • 五、研究方法:凭历史证据,历史研究不能做出非历史结论
  • 第一章、十五世纪以前的中国医学发展状态
  • 一、为什么以十五世纪为界
  • 二、相关相接:一般的中国社会历史分期
  • 三、十五世纪前中国医学简述
  • (一) 秦汉时期——中医学范式基本形成(前221—公元220)
  • 1、学术标志
  • 2、中西医学术异同点
  • (二) 唐宋—医方汇萃、临床应用与分科发展形成高潮
  • (三) 金元时期深入了理论探索,学术争鸣、形成各自学派,特点:智慧水平长于科学求证
  • 第二章、药物学新探索《本草纲目》“从微至巨”、“从贱至贵”分类法信息值超越前人
  • 一、《本草纲目》文献学价值(附件一、二)
  • (一) 汇集诸家本草所载药物
  • (二) 援引医家、医籍、经史的百家资料(附件三)
  • 二、先进分类法及临证指南
  • (一) 从先秦诸子分类中吸取养分
  • 1、三界分类、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类别区分
  • 2、同族排列、亲缘次序、正名定种
  • (二) 临证指南
  • 三、正其谬误,订正内容
  • (一) 批评炼丹术“方士言尔,不可信”
  • (二) 不盲从古已有之说
  • (三) 汇通诸家、扬其长、弃其偏
  • 四、阐发理论,创立新说
  • (一) 关于思维、脑与肾间命门三焦
  • (二) 从牛之黄,推及人之胆石症
  • 五、理法方药的新高度
  • (一) 关于十剂论
  • (二) 关于误诊、药物配伍、主治、临证化裁
  • (三) 关于养生保健超前意识
  • (四) 多方面的杰出学者
  • 六、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意义及评价
  • (一) 《本草纲目》使李时珍成为不朽的科学家
  • (二) 识别缺失与文人相轻
  • (三) 文化民族性格决定论的泛化
  • 第三章、温病学说的完善——中医传统学术体系最后一个标志性成果
  • 一、温病学说源流
  • (一) 《内经》时代温病名称首现
  • (二) 自《内经》至宋初温病是伤寒的附庸
  • 1、汉代仲景论伤寒
  • 2、晋时葛洪对伤寒、瘟疫认识是“大归终止是共途”
  • 3、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乖疠之气标志着病因学的高度
  • 4、唐代孙思邈关于温病记述只是对《伤寒论》的整理
  • 二、温病学概念的独立出现
  • (一) 北宋医家庞安时等辛温中加辛凉解表之品
  • (二) 元代王履《医经溯洄集》首次澄清伤寒温病的混乱看法
  • (三) 王履《医经溯洄集》价值
  • 三、温病学完善过程
  • (一) 中医基础理论探索之一:吴有性《温疫论》中的杂气论
  • 1、温疫专书标志医学发展的新阶段
  • 2、欧洲流行黑死病与表述方式
  • 3、比较中西方记载和描述大疫的意义
  • 4、吴有性对疫病记述方法的重要变化
  • 5、医案举例
  • 6、关气杂气说内涵的要点
  • (二) 人类发现疾病病菌的历史片段
  • (三) 吴有性以《伤寒论》条文为例又不拘泥于古
  • (四) 点评诸家,设专篇澄清温病、温疫概念
  • (五) 吴有性《温疫论》价值
  • (六) 温病学形成完善了中医传统学术体系(附件四)
  • 1、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与发展察舌、验齿、辨斑疹、白(疒音)的诊法
  • 2、薛雪《湿热病篇》为温病学首部论述“湿”“热病”因、证、脉、治专著,完善了温病
  • 3、吴鞠通《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纲领确立清热养阴的治疗原则,进一步完整温病学
  • 4、王孟英《温热经纬》“众类兼收”于普及温病学功不可没
  • 附一:人痘接种术
  • 附二:经典注释
  • 第四章、中医基础理论探索之二:王清任强调解剖知识的新方向
  • 一、《医林改错》“非治病全书,乃记脏腑之书”(附件五、六)
  • 二、观察尸体解剖图形记录,又一个实证医学的方向(附件七)
  • (一) 王清任与维萨留斯学术与命运同异点
  • (二) 《医林改错》前关于人类医学史上已问世解剖书随机举例(附件八)
  • (三) 以创血瘀论方、论病闻名于世
  • (四) 《医林改错》的实证方向、标志着古代医家的历史觉醒
  • 第五章、几点讨论
  • 一、在科学思想史上,追问科学家的科学活动
  • 二、站在一个时代认识层面制高点的历史巨人
  • 三、处在矛盾之中的传统医学——内部的原有理论遇到新问题;外部的基础条件与医学本身发展的新要求
  • (一) 中医学术体系完善的客观条件
  • (二) 外国传教士带来了第一张世界地图(附件九、十)
  • (三) 康熙皇帝接受金鸡纳治愈疟疾
  • (四) 中国对待西方科学的两种态度
  • (五) 原有理论遇到新内容的困惑
  • (六) 中西医不同的发展形态
  • (七) 中国思想史提供的理论支撑
  • 结束语
  • 附件一:《本草纲目》若干插图
  • 附件二:《本草纲目》版本渊流及现存一览表
  • 附件三:《本草纲目》引据古今经史医百家书目
  • 附件四:温病学各家学说要点归纳
  • 附件五:查阅《医林改错》1830年刻本问世至民国时期不完全版本
  • 附件六:查阅在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一书中,引用的历代书目
  • 附件七:王清任《医林改错》所制作若干示意图
  • 附件八:王清任以前国外解剖图
  • 附件九:《坤舆万国全图》(部分)
  • 附件十:利玛窦和徐光启像(十七世纪的一幅铜雕版画藏于贝特曼档卷馆)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李时珍《本草纲目》编撰与初刻出版作出重要贡献的有关历史人物之探考[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12)
    • [2].《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医案辑录赏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20(01)
    • [3].核心通识课程“读《本草纲目》学李时珍精神”与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J]. 中药与临床 2020(01)
    • [4].略论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咳嗽论治的贡献[J]. 新中医 2020(13)
    • [5].概念茶壶——《本草纲目·壶》创作漫谈[J].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07)
    • [6].从养生角度看李时珍之《本草纲目》[J]. 西部中医药 2020(06)
    • [7].《本草纲目全本图典》书评[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13)
    • [8].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500年大事年谱(Ⅲ)(民国1912~1949年)——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1518~2018年)[J]. 时珍国医国药 2018(02)
    • [9].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500年大事记(Ⅱ)(清代1644~1911年)——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1518~2018年)[J]. 时珍国医国药 2018(01)
    • [10].《<本草纲目>导读》评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08)
    • [11].《本草纲目》对衰老的认识及其防治老年病的思想特点[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2)
    • [12].论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伟大贡献及学术价值——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J]. 中国现代中药 2018(05)
    • [13].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500年大事年谱(Ⅴ)(建国后1999~2018年)——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1518~2018年)[J]. 时珍国医国药 2018(04)
    • [14].本草纲目——词与物[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8(04)
    • [15].《本草纲目》的艺术美[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 [16].《本草纲目》膏剂特色探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18(08)
    • [17].《本草纲目》水的类别与效用考证[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10)
    • [18].从《本草纲目》轻身延年药物探析衰老机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2)
    • [19].基于《本草纲目》益智药物五脏归属探析老年痴呆发生机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5)
    • [20].《本草纲目》译介中的若干问题探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6)
    • [21].《本草纲目》论姜举要[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9)
    • [22].基于《本草纲目》中湖北的中药材对益智类药物归纳[J]. 湖北中医杂志 2017(10)
    • [23].论《本草纲目》的文化内涵[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12)
    • [24].关于《本草纲目》异体字取舍的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07)
    • [25].《本草纲目》所载药物“神水”出处考[J]. 中医药文化 2014(06)
    • [26].亦谈王世贞与李时珍《本草纲目》[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01)
    • [27].王世贞《本草纲目·序》对该书流传的影响[J]. 山西中医 2015(03)
    • [28].金陵本《本草纲目》在海内外420年翻刻考记[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11)
    • [29].《本草纲目》×《离骚》 弥漫千年的草木芬芳[J].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0(04)
    • [30].本草纲目[J]. 中国诗歌 2018(05)

    标签:;  ;  ;  

    明清医学再认识 ——本草·温病·解剖·相关事件、人物探索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