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强化酱油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检测方法及其稳定性研究

铁强化酱油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检测方法及其稳定性研究

论文摘要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是一种新型的螯合铁营养强化剂。大量实验研究证实,NaFeEDTA不仅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而且其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效果优于其它铁强化剂。我国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地区,食物强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较为可行的方法。1999年卫生部将NaFeEDTA列为食品添加剂,批准其作为铁营养强化剂使用,2002年批准NaFeEDTA作为营养强化剂应用于铁强化酱油,NaFeEDTA是目前唯一允许在酱油中添加的铁强化剂。现在含有NaFeEDTA的铁强化酱油已成为我国酱油市场的重要产品。 本实验对NaFeEDTA在铁强化酱油中的检测方法、NaFeEDTA的热分解和热稳定性及光照对NaFeEDTA溶液和铁强化酱油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工作主要取得以下结果: 1.建立了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和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铁强化酱油中NaFeEDTA的方法。在毛细管电泳法中,NaFeEDTA与酱油中的其它成分在以柠檬酸和Tris组成的酸性缓冲溶液中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在缓冲溶液中加入CTAB和SDS能起到加快分离速度并抑制样品中蛋白质吸附的作用。毛细管电泳法具有快速、简便、样品无需前处理等优点,实验可在10分钟内完成对NaFeEDTA的测定。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使用甲醇沉淀法对铁强化酱油样品进行处理,利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通过调整流动相的pH值、离子强度和离子对试剂的浓度等条件,使被测物与其它组分得以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具有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 2.通过热分析技术研究发现NaFeEDTA·3H2O在76-185℃分两个阶段失去结晶水。NaFeEDTA在210-460℃,其热分解过程分4个阶段进行。利用热分析曲线得出了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对NaFeEDTA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时间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NaFeEDTA在通常的食品热加工温度下稳定性良好,可以满足常规食品热加工工艺的要求。 3.通过光照加速实验发现,光线照度对NaFeEDTA溶液的光分解速度有显著影响,但在容器内光线照度在100lx以下时NaFeEDTA溶液在实验条件下,几乎没有分解现象发生;NaFeEDTA溶液在不同pH值溶液中光分解速度不同,在碱性溶液中光分解速度较慢;不论何种光照条件对铁强化酱油中的NaFeEDTA含量都没有影响。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1.1 NaFeEDTA的代谢、吸收及改善贫血效果
  • 1.2 铁强化酱油中NaFeEDTA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1.2.1 毛细管电泳法
  • 1.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3 NaFeEDTA热稳定性研究进展
  • 1.4 NaFeEDTA光稳定性研究进展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仪器
  • 2.1.2 试剂
  • 2.1.3 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
  • 2.2.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 2.2.3 容量分析法
  • 2.2.4 热分析实验
  • 2.2.5 光照稳定性实验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NaFeEDTA方法的建立
  • 3.1.1 缓冲组分及pH值的选择
  • 3.1.2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3.1.3 电压及毛细管的选择
  • 3.1.4 方法评价
  • 3.1.5 果汁中NaFeEDTA的测定
  •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NaFeEDTA方法的建立
  • 3.2.1 样品前处理条件选择
  • 3.2.2 流动相pH值的选择
  • 3.2.3 流动相组分的选择
  • 3.2.4 方法评价
  • 3.2.5 铁强化面粉中NaFeEDTA的测定
  • 3.3 NaFeEDTA的热分解研究
  • 3.3.1 NaFeEDTA的失结晶水过程
  • 3.3.2 NaFeEDTA的热分解过程
  • 3.3.3 热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分析及热稳定性
  • 3.4 光照对NaFeEDTA稳定性的影响
  • 3.4.1 光照强度及容器对NaFeEDTA稳定性的影响
  • 3.4.2 pH值对NaFeEDTA稳定性的影响
  • 3.4.3 浓度对NaFeEDTA稳定性的影响
  • 3.4.4 光照对NaFeEDTA固体的影响
  • 3.4.5 光照对铁强化酱油中的NaFeEDTA的影响
  • 4 结论
  • 5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如何挑选优质酱油?[J]. 消费者报道 2013(08)
    • [2].好酱油关键看“一高三低”[J]. 消费者报道 2013(09)
    • [3].胀袋酱油中污染细菌的鉴定分析[J]. 中国调味品 2020(01)
    • [4].王兴民 让更多的人吃上健康酱油[J]. 绿色中国 2019(22)
    • [5].凡纳滨对虾蛋白酶对酱油渣蛋白质的降解作用[J]. 食品科学 2020(10)
    • [6].对南派酱油原料预处理工艺优化提升的研究[J]. 现代食品 2020(07)
    • [7].酱油安全检测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 2020(08)
    • [8].酱油渣转化利用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20(14)
    • [9].鲁氏酵母不同时间的添加对高盐稀态酱油的影响[J]. 中国调味品 2020(09)
    • [10].红光对酱油发酵品质的影响[J]. 照明工程学报 2020(04)
    • [11].发酵酱油中生物胺的产生及其控制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 2020(09)
    • [12].酱油渣在养殖业中再利用的方法研究与优点分析[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9(05)
    • [13].影响酱油质量的有关因素分析[J]. 现代食品 2019(12)
    • [14].面粉对发酵酱油品质的影响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9(10)
    • [15].酱油货架期颜色稳定性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10)
    • [16].萧绍流域老法酱油风味、食俗与发展探析[J]. 中国调味品 2018(06)
    • [17].浅谈酱油涨瓶的原因与措施[J]. 食品安全导刊 2018(18)
    • [18].酱油的分类与化学成分探究[J]. 化学教育 2010(11)
    • [19].虾头酱油发酵工艺及产品品质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8(09)
    • [20].酱油变黑变质的真相[J].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8(10)
    • [21].选购酱油有诀窍[J]. 农村百事通 2018(23)
    • [22].高盐稀态酱油梯度盐分发酵工艺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6(24)
    • [23].米渣生酱油和大豆生酱油的风味表征及比较[J]. 食品科学 2017(08)
    • [24].深圳市消委会呼吁制定儿童酱油标准[J]. 标准生活 2017(04)
    • [25].2款放心酱油[J]. 标准生活 2017(05)
    • [26].酱油渣中色素及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研究[J]. 中国酿造 2017(05)
    • [27].先市酱油[J]. 中国三峡 2017(06)
    • [28].每天做菜的酱油 你知道怎么选吗[J]. 家庭服务 2017(06)
    • [29].看清瓶身,买到好酱油[J]. 工友 2017(09)
    • [30].酱油中防腐剂检测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导刊 2016(12)

    标签:;  ;  ;  ;  ;  ;  

    铁强化酱油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检测方法及其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