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农民工问题及维权机制的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非公企业农民工问题及维权机制的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论文摘要

当前,农民工及其权益维护问题是一个热点和敏感的话题。由于长期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民工进城务工后,长期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而维权机制比较缺失,造成农民工权益被侵害的事件屡见不鲜。农民工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本文以浙江省为例,着重分析非公企业中农民工问题及维权机制。农民工的问题,有其历史根源。解放后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扶助工业的倾斜政策。改革开放后,尽管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向城市倾斜这一政策惯性却仍在起作用,因而一系列对农民和农民工的不公正待遇由此产生,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民主权利、经济上的报酬权利、社会上的平等权利受侵害。非公企业农民工权益被侵害的主要表现为基本生存权、就业权、社会保障权、工资权四个方面问题,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政府保护农民工力度不够、工会维权的缺失等等原因,农民工在选择自行与企业协调、请求工会协调、申请法律援助、请求仲裁诉讼和上访等维权渠道的过程中,效果不明显。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社会博弈地位降低的由来,并建立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模型,从经济角度分析,得出只有维权机制的完善、法律的健全,农民工维权成本才会低,维权效用才能提高。无疑,“民工荒”的出现,正是证明了农民工因维权机制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农民工维权的机制的构建:需要法律的完善,清除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障碍;需要维权组织的建设,提高平等对抗的地位;需要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需要人大维权的支持,提高农民工的民主权利。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1.问题的提出与选题之意义
  • 2.已有研究文献综述
  • 3.本文的主要观点
  • 4.本文的研究方法
  • 5.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一章 农民工现象与农民工问题
  • 第一节 农民工现象和农民工问题的由来与演变
  • 1.改革开放前,农村流动人口的限制
  • 2.80年代至1989年,"民工潮"的出现
  • 3.1989年至2000年,"民工潮"与回流现象的反复
  • 4.2000年以后,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 第二节 浙江省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发展历程
  • 1.计划审批,严格控制,"离土不离乡"(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 2.合理疏导,有效控制,"离土又离乡"(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
  • 3.改善环境,积极引导,强化服务(2000年以来)
  • 第三节 农民工问题的集中表现
  • 1.政治上,农民工的民主权利难以实现
  • 2.经济上,农民工和正式工人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
  • 3.社会方面,农民工成为边缘群体
  • 第二章 非公企业农民工维权现状、问题与根源
  • 第一节 非公企业农民工维权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 1.基本生存权存在问题
  • 2.就业权存在问题
  • 3.社会保障权存在问题
  • 4.工资权存在问题
  • 第二节 非公企业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 1.旧的管理体制忽视农民工权益
  • 2.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不健全
  • 3.城市人对农村人的偏见与不理解
  • 4.农民工维权意识和能力缺乏
  • 5.政府对农民工权益保护不到位
  • 第三节 非公企业农民工主要维权渠道及存在问题
  • 1.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维权
  • 2.请求工会调解
  • 3.请求法律援助
  • 4.请求仲裁与诉讼
  • 5.通过上访
  • 第三章 非公企业农民工维权的社会博弈分析
  • 第一节 农民工社会博弈地位降低的由来
  • 第二节 非公企业和农民工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
  • 1.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2.模型的应用
  • 第三节 社会博弈中"民工荒"现象的启示
  • 第四章 非公企业农民工维权机制的构建
  • 第一节 完善劳动法律体系,提高政府运作效率
  • 1.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立法
  • 2.提高政府运作效率
  • 3.构建良好执法司法环境
  • 第二节 建立农民工维权司法救济机制
  • 1.建立专有民工维权庭
  • 2.建立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援助体系
  • 3.完善司法救济体制
  • 第三节 加强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的维权功能
  • 1."帮派"维权组织的启示
  • 2.义乌总工会"社会化维权"模式的启示
  • 3.本节小结
  • 第四节 增强人大代表对农民工维权的效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把关爱送到农民工心坎上[J]. 建筑 2019(24)
    • [2].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及其健康效应探究[J]. 农业经济 2019(12)
    • [3].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J]. 智库时代 2019(51)
    • [4].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工法律素养问题探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09)
    • [5].抓住关键 聚焦问题 大力推进农民工党建工作[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6].对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的几点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9(35)
    • [7].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最低工资标准能否促进农民工工资持续增长[J]. 财经科学 2019(11)
    • [9].论百万扩招与新时代农民工学历教育[J]. 教育与职业 2019(24)
    • [10].劳而不富:青年农民工缘何工作贫困?[J]. 社会发展研究 2019(04)
    • [11].体面劳动视角下推进农民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对策[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12].浅议农民工与身份认同[J]. 劳动保障世界 2019(35)
    • [13].农民工流向选择和区域流动变化研究——基于河南省农民工流向的经验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19(12)
    • [14].城镇化背景下青年农民工创业机制的制度化构建[J]. 智库时代 2020(04)
    • [15].农民工党建“四大工程”助推老区振兴发展[J]. 四川党的建设 2020(02)
    • [16].多管齐下促增收 破解返乡农民工“收入差”难题[J]. 四川党的建设 2020(01)
    • [17].兵团八建哈巴河项目部做好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J]. 兵团工运 2019(11)
    • [18].决胜“全面无欠薪”——我国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纪实[J]. 中国信用 2019(03)
    • [19].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综述[J]. 职教论坛 2019(12)
    • [20].福建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J]. 就业与保障 2019(23)
    • [21].南江:全面提升农民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J]. 四川劳动保障 2019(11)
    • [22].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内卷化了吗?——基于对“内卷化”概念比较性的理解[J]. 天府新论 2020(01)
    • [23].我国农民工消费主体变迁与消费潜能释放的学术梳理与评述[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4].国外农民职业教育对我国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的启示[J]. 滁州学院学报 2019(06)
    • [25].务工经历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累积的视角[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6].收入不平等对进城农民工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基于鄂粤城市的实地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7].农民工职业流动与职业上升的机制研究——基于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J]. 生产力研究 2019(12)
    • [28].加强施工企业项目部农民工工资管理思考[J]. 中国中小企业 2020(02)
    • [29].司法部“绿色通道”帮助农民工讨薪2700余万元[J]. 山西农经 2020(01)
    • [30].农民工政治认同的形成机理[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02)

    标签:;  ;  ;  

    非公企业农民工问题及维权机制的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