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活素及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8例

脑活素及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8例

脑活素及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8例

黄容梅(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中心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9-0214-0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成活者又常遗留永久性神经缺陷,影响优生优育。因此治疗HIE的目的不仅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更重要的是设法减少存活者神经后遗症发生率。本文对78例HIE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结果

1.1对象

我科于1993.6~1995.6共收治HIEl70例,这些患儿均有明显的围产期缺氧窒息史,出生后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包括:意识障

碍、惊厥、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消失等。其中142例作脑电图有轻、中重度异常。包括背景活动紊乱、抑制和惊厥性放电等改变,130例作头颅CT检查显示程度不一的多灶性低密度。38例合并颅内出血,所有患儿均符合1989年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

1.2方法

1993.6~1994.6收治92例作为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压、苯巴比妥止惊、能量合剂、吸氧、预防感染等,1994.7~1995.6收治78例HIE患儿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出生后第二天加脑活素3ml、胞二磷胆硷0.125分别加10%

%(28/92),治疗组无效率5.2%(4/78),对照组无效率23.8%(22/92)。两组共死亡13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4.8%(74/78),对照组为76.2%(70/9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显示脑活素、胞二磷胆碱合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较好。

2讨论

2.1HIE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我们通过对78例HIE患儿应用脑活素及胞二磷胆碱治疗,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有一定疗效。脑活素是一种由动物脑组织中提取的含多种游离必需氨基酸及低分子肽的混合液,它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大脑的神经细胞中,影响脑神经细胞的呼吸链,改善其代谢功能,增强脑组织的抗缺氧能力,调解催化激活神经传递系统,因而起到保护脑细胞,促进受损脑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胞二磷胆碱是一种脑代谢激活剂,是磷脂类脂酰胆碱的前体物质,是卵磷脂合成过程中必须的辅酶,能增强上行激活系统功能,增强锥体系抑制锥体外系作用,促进苏醒。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减轻脑血管麻痹和脑水肿,提高脑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使氧化磷酸化能力和摄氧量明显提高,改善脑代谢。脑活素、胞二磷胆碱合用已广泛应用于成人脑出血、脑血管疾病,疗效已被肯定。治疗HIE目前报道不多。

2.2我们体会对HIE患儿应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治疗可缩短疗程,早日改善临床症状,提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及时应用,能加速脑神经细胞的修复,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抗结核药利福平与异烟肼等药物的相互作用

尹丽张欣玲徐玉丽(哈尔滨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老年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中图分类号】R9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9-0215-02

葡萄糖液20~30ml每日一次静脉输注,轻中度疗程7~10天,重度疗程10~14天。

1.3疗效评估

临床症状6日内完全恢复为显效;10日内恢复为有效;10日以上仍无改善为无效。

1.4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中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两组具有可比性。

1.5两组疗效比较

附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项目治疗组对照组P

n=78n=92

性别男5664>0.05

女2228

生产史青紫窒息5058>0.05

苔白窒息2834

入院日龄24小时内2932>0.05

1~3天3441

3天以上1519

临度分度轻2027>0.05

中4045

度1820

通过治疗观察,治疗组轻度患儿均于6日内显效,而对照组仅有28例显效;治疗组中度未发现恶转者,对照组4例转为重度I治疗组显效率66.7%(52/78),对照组显效率30.4

--------------------------------------------------------------------------------

目前,临床抗结核药都是几种药联合应用,而且用药时间较长,利福平(甲哌利复霉素)为人工半合成的利福霉素衍生物,是广谱抗生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之一。且是结核一线用药,而且杀菌性强,口服吸引迅速,2—4小时即可达到浓度,可维持有效血药尝试8—12小时,但对肝肾脏的毒性也比较大,口服利福平可诱导肝药酶作用,加快自身及其他药物的代谢,单独用药容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较多,常见有皮疹、药热、恶心、呕吐,少数病人可见肝毒性,既而出现黄疸。在慢性肝病或酒精中毒患者以及老年人用利福平或同时应用肝毒性药物异烟肼,则增加严重肝病的发生率。所以有关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很受百姓关注,现浅谈利福平与异烟肼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1异烟肼

利福平是肝微粒酶的诱导剂,异烟肼(雷米封)属单胺氧化酶抑制剂。1952年开始用于临床,它疗效高,毒性小,服用方便,价格低,至今仍是最好的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体内代谢方式吸收后迅速分布全身体液和组织中,生物利用度可达90%,1—2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活动性结核病。由于易产生耐药性,应与其他抗结核药联用,这样可以延缓耐药性的产生,本药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发生率较低。

1.1不良反应

1.1.1周围神经炎多见于应用于大剂量,表现为四肢麻木

或感觉异常、反射迟钝、肌肉萎缩,轻瘫等。

1.1.2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兴奋、失眠、神经失常等。

1.1.3肝脏毒性转氨酶升高,黄疸等。

1.2其他皮疹、药热、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异烟肼大部分在肝中被代谢为乙酰化异烟肼和异烟酸等,虽然二者合用治疗重症空洞型结核有效,但同时也加快了异烟肼在肝脏的乙酰化而增加了肝损害,黄疸病人发生率增多,本药组织穿透力强,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透过细胞膜而至细胞内,所以有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

2链霉素

链霉素为第一个临床应用有效的抗结核病药,体外杀菌,体内为抑菌作用,抗结核作用次于异烟肼和利福平,约10%能渗入人体细胞内,故对细胞内结核菌无效。也不易透入纤维化或干酪及厚壁空洞病灶。

单独用药产生耐药性,通常于其它药物合用,减少耐药性,又可提高疗效,本药毒性大,应用比较少,一般联合用药治疗严惩的结核病,如播散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

3吡嗪酰胺

利福平对吡嗪酰胺引起的关节痛有显著疗效,可抑制尿酸的吸收,加快的尿酸的排泄。吡嗪酰胺口服吸收好,2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分布全身组织中,其抗结核杆菌作用受PH值的影响很

大,在PH7与PH5抑制结核菌生长的浓度分别为250μg/mL与15μg/mL,细胞内环境偏酸性,利于发挥抗菌作用,单用吡嗪酰胺,细菌可产生耐药性,与其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以前大剂量长期应用常见肝毒性与关节病等不良反应,现以小剂量短疗程疗法,不良反应少,在短种化疗的三联或四联强化期给药方案中,吡嗪酰胺已成为基本药物之一。

4对氨基水杨酸钠

利福平与对氨基水杨酸钠合用能干扰延缓利福闰的吸收,使利福平血清浓度下降,血浓度达峰时间延长,增加对肝的毒性。氨基水杨酸临床应用仅对细胞个的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作用较异烟肼及链霉素弱,但耐药性出现较链霉素慢,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可延缓耐药性的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由于其抗结核效果差,不良反应多,而作为二线药物使用,另外,对氨基水杨酸钠对肠粘膜有毒性,所以二者不能联合用药,如果

必须使用,应间隔8—12小时。

5乙胺丁醇

主要与利福平或异烟肼的合用,其抗结核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参与核粘核酸合成过程中所需的亚精按和镁离子的作用,从而阻碍核糖核酸的合成。本品对各型结核杆菌具有高度抗菌作用,对大多数耐异烟肼和链霉素的结核杆菌仍然有抗菌活性,单用也可产生耐药性,但是比较缓慢。乙胺丁醇口服后,75%~80%从胃肠道吸收,2~4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值,24小时内约有2/3的口服量从尿中以原型排出,肾功能减退者有蓄积中毒的危险。此药可用于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与异烟肼合用疗效高,为了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应与其他抗结核药配药应用,一般治疗量副作用少。少见严重的毒性反应为视神经炎,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红绿色盲,为剂量依赖性及可逆性改变,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临床上主张以间隔、顿服为给药方法。

标签:;  ;  ;  

脑活素及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