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策略探究

张会琴四川省泸县太伏镇万定中心小学646121

【摘要】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启蒙阶段必要学习的四大模块,其中朗读训练通过口头的表达,通过言语的描述抒发内心的情感。小学生的认知浅薄,对于文章的情感内涵始终一知半解,朗读中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使得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潜移默化的深入文章情境中,触及文章的思想主旨,真切地融入到语文内容当中,发散思维,以朗读的语气语调变化,迁移思维的想象能力拓展。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朗读中,由于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学生的朗读能力停滞不前,朗读水平的差异较大,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朗读问题,因材施教实现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2-043-01

朗读训练中,小学生呈现出的问题各不相同,教师应规避朗读训练中的过于集中化,予以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创设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爱上朗读,享受朗读的过程,逐渐树立自主朗读意识。基于学生的朗读问题,及时填补学生的认知空缺,帮助学生走出朗读的理解误区,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指引学生代入自身情感体验朗读的内涵,采取多元化的形式优化朗读训练,师生共同徜徉在朗读的过程中,在文本的内容熏陶下,吸收文学营养,激发学生的朗读智慧。

一、范读朗读指导

学生在拿到语文的教材时,一时之间不知以何种的朗读形式进行朗读,此时教师的范读将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存深刻的印象。教师应以身作则,根据教材中不同的题材内容,填充多样化的情感,使得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对朗读产生兴趣。小学生善于模仿,自我表现欲望较强,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在语文朗读中发挥出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让学生构建朗读的信心。例如:小学语文朗读:“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教师应读出抑扬顿挫感,一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语调似乎飞起来,以类似于说唱的形式,在朗读时伴有音乐的节奏感,凸显了学生的童真童趣。朗读“爷爷和小树”时,教师将重音放于“冷、热”上,以温和的语气表达:“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表现出爷爷的慈爱,相较于“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这句就可以显现出俏皮感,教师在示范朗读中,应做到表情到位,不止语气随着情境起伏,同时以肢体语言、表情语言来进行指示,增强学生的语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在朗读中鼓励学生放开内心的束缚,读出文章的内涵。一些学生的性格羞赧,朗读时匆匆而过,教师应鼓励他们放慢语速,逐字逐句地进行品味,同时对于朗读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及时提出鼓励,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读一小段或者一句话,这样小组之间自然有了一种竞争的氛围,都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每日开展朗读一练,让朗读成为日常的习惯,在风声雨声读书声中自在的成长。

二、梳理朗读的流程

朗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些小学生的文字积累较为匮乏,朗读中要先从读通顺开始,而后循序渐进地分析朗读的内容,深化感知朗读的文学魅力。例如:朗读“棉鞋里的阳光”时,先不进行示范,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并布置任务让学生在朗读后说一说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纷纷开始自由朗读,读后有的学生说:“文章讲述了我给奶奶晒棉鞋的故事”,有的学生:“带有棉花的东西都要经常用太阳晒,这样才暖和”。此时教师还没有说明文章大意,也不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学生充满探究欲望的情况下,让学生再次朗读,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部分,学生将一些生字生词“妈、奶、棉、照”等标注出来,在“被窝”后标注了儿化音,然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标注内容,看谁注意到了别人没有注意的细节,结合自己的朗读感想表达出文章中提到较多的疑问词、感叹词,让学生对比不同疑问词之间的朗读差异,妈妈说:“棉被里有棉花,让阳光钻进棉花里,你说暖和不暖和?”朗读出妈妈温和教育的预期,小峰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也没湿,干吗要晒呢?”读出小峰的天真,奶奶问:“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应读出奶奶自然疑问的语气,相较于小峰的懵懂无知,奶奶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因此疑问时也带有自我联想的肯定语气,这些都应结合学生在朗读时的具体语气来引导,之后让学生结合以上的朗读经验,再次回顾课文进行文章的思考。学生在朗读中除了晒被子、晒棉鞋本身,还感受到了温馨的一家,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和谐幸福,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中,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了更多的文章含义,并体会到了不同朗读语气的不同表达力度,构建了个性化的朗读思维。

三、角色扮演激发情趣

朗读若总是按部就班,学生很容易对长篇拖沓的朗读内容产生腻烦心理,教师应结合不同的素材内容,拓展朗读的空间,展开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例如:朗读“我要的是葫芦”时,教师可让学生展开角色扮演,分别扮演种葫芦的人、葫芦、邻居等,除了教材上指明的文字内容外,教师可创设情境空间,让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境环境,表述出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朗读理解进行文本的填充。有的学生扮演葫芦,当邻居跟种葫芦的人对话时,葫芦说:“终于有人来救我啦!”,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地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时对葫芦的心理造成了打击,因此其语气应充满了无知与执拗。打破教材中一板一眼的朗读内容,学生在角色中自由的发挥,邻居对种葫芦的人进行抨击,学生的表述不一,但都表示了种葫芦要除虫的概念,对此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情感较为充沛,不知不觉走进了朗读的情境空间中,乐此不疲地讨论朗读的话题。

四、拓展朗读活动

朗读过程中,教师可展开活动,让学生进行朗读辩论、朗读比赛等,除了分角色朗读外,还应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在早读中让不同的学生轮换领读,这样一些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展开自我训练,如朗读“小白兔与小灰兔”时,就让学生为小白兔与小灰兔辩论,通过朗读内容找出各自证明的证据,在朗读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朗读训练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朗读基础,采取多样化的训练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顺藤摸瓜完成文章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刘小明.学生朗读指导策略探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2):79-80.

[2]戎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7,(12):239.

标签:;  ;  ;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策略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