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CT灌注、18F-FDG和11C-胆碱PET/CT显像,探讨乳腺肿瘤的血供、代谢改变及其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包括2003年6月~2007年12月间因自触乳房肿块或其他检查发现乳房可疑病灶就诊的44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20~75岁,平均54.5岁。病人分A、B两组,A组32人,在同一天内分别行CT灌注(perfusion)及18F-FDG PET/CT([18F]fluoro-2-deoxy-D-glucose,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CT)显像;B组12人,行11C-胆碱PET/CT显像。CT灌注采用16层多层螺旋CT机(LightSpeed,GE Medical,Milwaukee Systems,Wis),电影模式扫描,电压110 kV,电流50 mA,层厚5.0 mm,4层/s。所得图像传至工作站(Advantage Windows4.1,GE Medical Systems),用perfusion3软件包处理扫描所得图像并测得灌注值: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表面渗透性乘积(permeabilitysurface area products,PS)。在肿瘤边缘区域、肿瘤中心区及对侧乳腺正常组织区域各均匀取3个点放置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3点平均值为所代表的区域组织血流灌注值,用肿瘤生长活跃的边缘区血流灌注值代表肿瘤的血流灌注值。PET/CT显像采用GE Discovery LS4 PET/CT机,所得数据经迭代重建后传送至工作站(GE Xeleris)进行CT、PET图像融合。由3位PET/CT医师采用半定量法和目测法对PET图像、CT图像、PE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8F-FDG PET/CT显像的半定量法中分别测得肿瘤中心及边缘、肿瘤及对侧乳腺正常组织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s),计算靶组织(病灶)与非靶组织(正常乳腺组织)的比值(target-to-nontarget,T/NT);11C-胆碱PET/CT显像测得肿瘤及对侧乳腺正常组织SUV值。43例病人行手术治疗,1例行细针穿刺活检,所得标本均取得病理结果。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A组良、恶性病变间CT灌注值、PET/CT SUV值及T/NT值的差异分别行t检验,对A组恶性病变中心区及边缘区CT灌注值、PET/CT SUV值的差异分别行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32例患者中,27例乳腺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8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导管内癌3例,髓样癌1例;5例良性病变,其中纤维腺瘤2例,纤维腺瘤伴导管上皮增生、炎性增生和硬化性腺病各1例。肿块直径为0.9~7.8cm。乳腺癌与良性病变间灌注值BF、BV及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6、2.45、2.74,P均<0.05);MTT无统计学意义(t=1.31,P>0.05)。乳腺癌边缘区域与中心区域灌注值BF、BV及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2.06、2.48,P均<0.05);MTT无统计学意义(t=0.86,P>0.05)。半定量法中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8.89%(24/27)、80.00%(4/5)、96.00%(24/25)、57.14%(4/7)和87.50%(28/32)。良、恶性肿块的平均SUV及T/NT差异有显著性(t分别为2.04、2.05,P均<0.01)。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的平均SUV差异亦有显著性(t=2.45,P<0.05)。浸润性小叶癌的假阴性率亦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此外,乳腺癌中心区和边缘区的18F-FDG摄取值有显著性差异(t=2.33,P<0.05),中心区较边缘区FDG摄取值高,血流灌注却较差。目测法中18F-FDG PET/CT显像目测法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2.59%(25/27)、80.00%(4/5)、96.15%(25/26)、66.67%(4/6)和90.63%(29/32)。B组12例患者中,病理结果证实9例为乳腺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7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1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伴少数导管原位癌1例;3例为乳腺良性病变,其中纤维腺瘤伴导管上皮增生2例,乳腺增生病并脂肪坏死1例。肿块直径为1.0~4.5 cm。9例乳腺癌中,11C-胆碱PET/CT正确诊断8例,假阳性及假阴性各1例。3例良性病变,正确诊断2例。结论:CT灌注可以评价乳腺肿瘤的血流状况,准确反应肿瘤的血供及是否存在乏氧。乳腺癌是血流丰富且表面渗透性较高的肿瘤;边缘区域的血流要比中心区的血流丰富,其中心的缺血乏氧甚至在瘤体很小时就可出现。这些CT灌注血流特征,对于乳腺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及化疗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8F-FDG PET/CT对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FDG的摄取程度与乳腺癌病理类型有关;SUV、T/NT值对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有帮助;肿瘤中心区较边缘区FDG摄取值高,血流灌注却较差。11C-胆碱PET/CT显像的组数据未行统计学处理,对病例分析后其大体规律为,乳腺癌及乳腺增生均可表现为胆碱高摄取,良、恶性病变的SUV值存在较大范围的交叉;浸润性导管癌的摄取程度要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病灶直径较小(<1 cm)及浸润性小叶癌是造成FDG及胆碱PET/CT显像假阴性的主要原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经超声诊断的对比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8)
- [2].1例妊娠合并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的个案管理[J]. 人人健康 2016(18)
- [3].乳腺增生中浸润性导管癌的高频彩超诊断与鉴别[J]. 西部医学 2013(06)
- [4].乳腺骨肉瘤伴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观察[J]. 当代医学 2010(06)
- [5].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多模态表现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5)
- [6].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24)
- [7].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29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03)
- [8].高频超声对乳腺囊性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08)
- [9].71例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分析[J]. 当代医学 2014(08)
- [10].X线钼靶对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2(06)
- [11].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05)
- [1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亚型与肿瘤侵袭生长关系的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07)
- [13].超声与钼靶X线对浸润性导管癌临床诊断价值的比较[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20)
- [14].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J]. 浙江医学 2019(15)
- [15].乳腺癌60例的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06)
- [16].乳腺不典型炎性病变与浸润性导管癌超声检查比较分析[J]. 青岛医药卫生 2017(05)
- [17].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比较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08)
- [18].乳腺管状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比较[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05)
- [19].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5(02)
- [20].乳腺浸润性癌中P-ERK与CXCL1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12)
- [21].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21)
- [22].钼靶X线征象在浸润性导管癌VEGF强阳性判断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2(22)
- [23].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4(08)
- [24].乳腺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J]. 中外医疗 2013(29)
- [25].不同病理类型伴钙化乳腺癌X线征象[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2(03)
- [26].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4)
- [27].微淋巴管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综述 2011(08)
- [28].207例乳腺癌切除标本的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29)
- [29].乳腺隐匿性浸润性导管癌7例[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17)
- [30].伴钙化乳腺癌X线征象的研究[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