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就中国文化而言,其精神指向与其说是宗教的,倒不如说是哲学的。所以,即使基督教对中国新诗曾产生过影响,这影响也决不会很大。而且就连这部分极微小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是同中国传统信仰和固有理念合拍的。基督教在中国从未建立起稳固的根基。它的价值系统同中国的新旧文化环境都相抵牾。它的功能常常被单纯地限制在包括诗歌在内的艺术领域,而无法跃入它所期待干预的政治、经济的雷池半步。 事实上,对中国新诗真正发生影响的并非宗教本身,而是受着宗教影响极大的西方文学和文学批评体系,尤其是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同步发生的西方现代诗歌和诗艺批评体系。这些影响埋藏在当时大量的文学作品中,以一种隐蔽的共时形态感染着中国诗人的精神,甚至有时连被感染者也觉察到他阅读背后庞大的宗教传统和浓厚的宗教氛围。 面对着社会文化全面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人生的困境与失败、精神危机和价值困惑,中国某些新诗作者在吸收西方文化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向基督教靠拢了,表现出比其他诗人更明显的基督教意识。李金发和穆旦就是两例。前者最早经由象征主义把基督教意识清晰地引入新诗的视野;后者则是最完整地将基督教意识融入新诗的创作当中。他们常常通过大量鲜明的宗教典故和词汇,来抗衡自己所置身其间的那个更强大的文化传统。上帝在他们的诗歌语境中,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元素,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异教神”所能随意置换的。 这些具有基督教色彩的诗歌是非常严肃的。它们提供浓缩的人生经验,表现了丰富的人性主题和情境:人生的矛盾、人性的复杂、人世的荒诞和命运的无常。由于基督教无意中的参与,新诗拓展了表现的空间。但是这种新的诗歌传统很难得到持久的文化滋养。由于背离了中国传统审美习惯的原因,很多篇目被认为艰涩难懂.不可能得到广泛的应和与普及,乃至能够引起新诗历史上的革命。从中国人的角度、以中华文化为参照来讨论中国新诗的基督教意识时,必然也会带来一种无法规避的文本误读和文化重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督教对当代非洲社会的影响[J]. 世界宗教文化 2019(06)
- [2].服从他人的必要性:福柯论基督教早期的引导概念[J]. 中国图书评论 2020(02)
- [3].坚持基督教中国化的现实必要性[J]. 天风 2020(01)
- [4].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对宗教研究的方法论启示[J]. 科学与无神论 2020(02)
- [5].当前大学生基督教组织的发展与应对——以华东Z省H市“P教会”为例[J]. 科学与无神论 2020(02)
- [6].以“化”为径——动态视野下的基督教中国化[J]. 天风 2020(05)
- [7].坚持中国化方向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来自基督教界的抗疫感受[J]. 中国宗教 2020(05)
- [8].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按三自原则办好福建教会[J]. 天风 2020(09)
- [9].移风易俗,基督教可以发挥什么作用?[J]. 天风 2018(12)
- [10].基督教“中国化”问题的政治意义[J]. 中国宗教 2018(12)
- [11].坚持基督教中国化的现实必要性[J]. 中国宗教 2019(10)
- [12].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续六)[J]. 天风 2017(12)
- [13].恩格斯晚年基督教研究探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12)
- [14].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续八)[J]. 天风 2018(02)
- [15].欧洲满文基督教文献考[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8(01)
- [16].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续十四)[J]. 天风 2018(08)
- [17].芜湖基督教会婚礼仪式音乐[J]. 北方音乐 2015(02)
- [18].闽南基督教会自立运动兴起原因研究[J]. 科学与无神论 2015(05)
- [19].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续十六)[J]. 天风 2018(10)
- [20].基督教中日传教比较研究[J]. 中国天主教 2018(05)
- [21].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建构[J]. 中国宗教 2016(12)
- [22].埃及基督教[J]. 天风 2017(01)
- [23].不想在这个教会呆了,怎么办?[J]. 天风 2017(01)
- [24].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J]. 中国宗教 2017(01)
- [25].苏丹基督教[J]. 天风 2017(02)
- [26].施比受更为有福——浙江省基督教两会社会服务事工纪实[J]. 天风 2017(05)
- [27].论《创世记》第2章7节的基督教人观[J]. 宗教学研究 2017(02)
- [28].各地基督教会举办2017世界妇女公祷日活动[J]. 天风 2017(04)
- [29].韩国基督教海外传教风波频发的背后[J]. 世界知识 2017(13)
- [30].“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宗教风险探析——非洲基督教的视角[J]. 世界宗教文化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