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向补语“起来”与泰语中的相关表述比较研究

趋向补语“起来”与泰语中的相关表述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汉语趋向补语“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不管是表示趋向意义、结果意义或者状态意义的“起来”,与其对应的泰语表达形式都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这种情况引起我们的注意,“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与它相对应的词语有哪一些?各类意义的“起来”和与其相对应的泰语词语之间的对应有没有条件?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计划从语义出发对“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刘月华(1998)《趋向补语通释》中对趋向补语“起来”的语义分类和可以与其搭配的动词的分类方法为依据,从语义入手,对我们所选中的语料进行分类,将“起来”所表达的意义分为四类,即趋向意义、结果意义、状态意义和特殊意义;根据动词的语义特征在各类意义中的动词再进行分类,最后通过翻译逐一对各类动词与“起来”结合后在泰语中的表达进行分析与讨论。本论文首先对前人对“起来”的研究进行综述,然后对四类意义的“起来”与各类动词结合后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找出与各类意义的“起来”对应的泰语表达形式到底有哪一些,以及其对应条件。然后对汉语动趋式在泰语中的表现进行描写,从语序和结构形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汉语动趋式和其在泰语所表现出来的结构形式之间的异同。我们发现“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颇为复杂,与其对应的泰语表达形式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这主要是受动词和语境的影响,“起来”与各类动词结合后,与其对应的泰语表达形式在不同的动词类型中都有一定的倾向性。表示特殊意义的“起来”所表示的“说明、评论”、“假设”的语义关系,很多句子在泰语中可以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表达出来,但不同的句子所可以使用的表达形式的数量并不同,哪一句可以使用多少表达形式完全是由语境决定的。在形式方面,汉泰动趋式在语序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宾语的位置;在结构形式上,由于汉泰语言对某种动作行为的表达方式不同,使汉语动趋式在泰语中所表现出来的结构形式不是动趋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零 引言
  • 0.1 选题缘起
  • 0.2 前人相关研究概述
  • 0.2.1 关于“起来”的研究
  • 0.2.2 关于泰语
  • 0.2.3 泰语语法概述
  • 0.3 研究目的
  • 0.4 研究方法
  • 一 语义比较
  • 1.1 表示趋向意义的“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
  • 1.1.1 表示躯体、物体自身运动的动词
  • 1.1.2 表示肢体动作动词
  • 1.1.3 表示可使物体位置移动的动作行为动词
  • 1.1.4 在否定形式中表示趋向意义的“起来”与泰语词语的对应情况
  • 1.1.5 趋向意义小结
  • 1.2 表示结果意义的“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
  • 1.2.1 表示结合以及固定动词
  • 1.2.1.1 “想、记”等思维动词
  • 1.2.1.2 “连接、聚合”意义动词
  • 1.2.1.3 “捆绑、封闭”意义动词
  • 1.2.1.4 “收存、隐蔽(使看不见)”意义动词
  • 1.2.1.5 “建造、承担”意义动词
  • 1.2.1.6 “关押、逮捕(使失去自由)意义动词
  • 1.2.1.7 “燃烧、引惹”意义动词
  • 1.2.1.8 表示由不止一个人或一方参与的动作动词
  • 1.2.1.9 “陈列、修饰”意义动词
  • 1.2.1.10 其他动词
  • 1.2.2 表示突出、隆起动词
  • 1.2.3 结果意义小结
  • 1.3 表示状态意义的“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
  • 1.3.1 “动词+起来”
  • 1.3.1.1 人或动物的喊、叫、哭、笑等动作动词
  • 1.3.1.2 表示与语言有关的动作动词,一般也是有声音的
  • 1.3.1.3 人体活动动词
  • 1.3.1.4 表示由不止一个动作完成的动作行为的动词
  • 1.3.1.5 表示思维、心理活动的动词和形容词
  • 1.3.1.6 其他动词
  • 1.3.1.7 表示状态意义的“起来”在否定形式中与泰语词语的对应情况
  • 1.3.2 “形容词+起来”
  • 1.3.2.1 “正向形容词+起来”
  • 1.3.2.2 “负向形容词+起来”
  • 1.3.2.3 与形容词结合的“起来”在否定形式中与泰语词语的对应情况
  • 1.3.3 状态意义小结
  • 1.4 表示特殊意义的“起来”在泰语中的表达情况
  • 1.4.1 表示评论、说明
  • 1.4.2 表示假设
  • 1.4.3 表示估计、推断
  • 1.4.4 特殊意义小结
  • 二 形式的比较
  • 2.1 “V(A)+趋”
  • 2.2 “V+O+趋”
  • 2.3 “V+趋+O+趋”
  • 2.4 “把/被+O+V+趋”
  • 2.5 “V(A)+不+趋”
  • 2.6 “不/没(有)+V(A)+趋”
  • 2.7 形式的比较小结
  • 三 结论及余论
  • 3.1 结论
  • 3.2 余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情景教学法在基础泰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农家参谋 2020(05)
    • [2].汉、泰语方式存现结构对比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02)
    • [3].慕课背景下泰语语音的教学模式创新探析——以广西大学泰语专业为例[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20(03)
    • [4].“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泰语人才的培养策略分析[J]. 才智 2020(10)
    • [5].云南省泰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J]. 就业与保障 2020(05)
    • [6].多媒体资源库在泰语教学中的应用[J]. 决策探索(下) 2020(09)
    • [7].开发农业泰语教程,支持中国——东盟农业技术人才培训计划[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8)
    • [8].中国高校应用泰语专业学生在泰国创业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0(09)
    • [9].论与动物相关的泰语习语的文化内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23)
    • [10].跨境企业对高职院校泰语毕业生需求背景下的人才培养[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09)
    • [11].从异化与归化视角研究泰语熟语的汉译[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5)
    • [12].主持人语[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5)
    • [13].泰语语音中前引和复合辅音的异同探析[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5)
    • [14].以泰语东盟会展口语为例探讨泰语实践教学[J]. 文学教育(下) 2019(12)
    • [15].基于跨语言信息投影的泰语新闻事件抽取[J]. 信息技术 2017(12)
    • [16].浅谈非泰语专业泰语教学问题之解决策略——以云南农大热作学院为例[J]. 中国培训 2017(04)
    • [17].泰语听力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 才智 2016(32)
    • [18].泰语听说课程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研究[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24)
    • [19].泰语商务口译技能训练探讨[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02)
    • [20].浅析《泰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以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为例[J]. 才智 2017(03)
    • [21].高职院校非泰语专业泰语教学相关问题的探究[J]. 科技风 2017(05)
    • [22].从泰语中的汉借词考察中国饮食文化对泰国的影响[J]. 东南亚纵横 2017(03)
    • [23].泰语口译策略探讨[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 [24].广西泰语教育区位与语言优势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03)
    • [25].翻译文化观视域下泰语汉借词的翻译特性体现[J]. 东南亚纵横 2017(04)
    • [26].泰语身体器官熟语翻译策略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1)
    • [27].泰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01)
    • [28].泰语专业写作中词块使用情况调查研究——以曲靖师范学院泰语专业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03)
    • [29].如何培养高职高专学生泰语学习兴趣的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19)
    • [30].泰语口译学习障碍及解决方法[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8)

    标签:;  ;  ;  ;  

    趋向补语“起来”与泰语中的相关表述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