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空间范围论文-李睿

都市圈空间范围论文-李睿

导读:本文包含了都市圈空间范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居住联系,引力模型,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

都市圈空间范围论文文献综述

李睿[1](2019)在《基于居住联系扩展引力模型的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测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引入通勤距离、经济落差、房价落差、公共服务落差的修正权数,扩展经典引力模型,对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基于居住联系的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主要包括深圳、东莞以及惠州、广州的部分区县。区别于传统都市圈规划以市为单位进行行政划分的做法,基于测度得出的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为有效定义房地产和交通基础设施等政策"半径"、合理规划都市圈规模等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赵鹏军,胡昊宇,海晓东,黄杉,吕迪[2](2019)在《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群地区都市圈空间范围多维识别——以京津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都市圈和城市群是大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客观产物,都市圈规划和城市群发展近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然而,学术界对都市圈空间范围的概念界定和边界识别尚无定论,尤其是在城市群地区各都市圈范围存在交错重迭,相关概念的混用更为严重。在对城市群和都市圈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提出都市圈范围的理论定义和标准,应用手机信令和土地利用数据,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对城市实体地域和都市圈叁种内涵——都市影响圈、通勤圈、生活圈的空间范围进行多维识别,并比较其规模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在空间范围上存在都市影响圈>生活圈>通勤圈的规律;形态上具有辐射型、一致型、收缩型、错位型等4种类型;大多数城市的通勤圈未超出市域行政边界;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都市圈空间范围远大于其他大城市的都市圈,这与其具有较高首位度相关。期望研究结果能为我国城市群和都市圈规划与管理等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李振波[3](2017)在《宁波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及经济联系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都市圈这一新型城镇结构体系开始在世界各国出现,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多个大型都市圈。实践经验表明都市圈这一结构突破了原有行政地域限制,能够实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从而更好地实现分工协作以及提高产业效率,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形态、内部经济联系机制、管理与改善机制对城市高效、和谐发展有积极意义。宁波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港口城市、长叁角南翼经济中心具有较好的区位发展优势,宁波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和经济条件正在带动周边地区形成集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港航服务、商贸服务、海洋经济为一体的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已经在国务院发布的长叁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被列为五大都市圈之一。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都市圈发展的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都市圈的特征、含义、影响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以及主流的都市圈经济联系研究方法、研究模型进行了明确,之后从经济、产业、人口分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建设、区域规划、县域特色等全方位角度分析了宁波都市圈中心城市、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并对宁波都市圈范围划分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宁波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上本文首先依据长叁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从节点分析法、行政地理划分等方法对宁波都市圈的范围进行初步定性划分,之后通过经济距离、经济联系引力强度以及联系场强等经济联系强度实证模型划定了宁波都市圈的判定向量,再结合断裂点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宁波都市圈各节点的断裂点从而明确宁波都市圈的圈层结构:包括核心圈、紧密圈、半紧密圈以及松散圈四部分。同时本文根据四大结构划分采用城市首位度指标、经济联系城市流强度模型、扩展强度模型以及分形特征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宁波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特征进行探究,并与长叁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四大都市圈进行横向比较得出宁波都市圈经济联系层面存在的问题为核心圈极核度低、紧密圈发展不平衡、外圈层一体化程度弱等。最后在总结文章理论和实证部分基础上提出宁波都市圈进一步协调发展、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的总体思路以及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7-02-02)

闫广华[4](2016)在《沈阳都市圈的范围及城镇空间分布的分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界定都市圈范围是研究都市圈的基础,采用2014年沈阳市及周边市县镇乡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断裂点和经济隶属度模型,界定沈阳都市圈范围。用经济隶属度指标划分城镇体系。用分形理论分析沈阳都市圈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为:集聚维数、容量维数、信息维数和关系维数分别为1.430 1、1.294 1、1.473 5和0.393 8,说明沈阳都市圈城镇空间向心性集聚分布较为显着,城镇空间分布的均衡性较好,城镇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形成了以沈阳市为中心呈凝聚态分布的都市圈城镇空间结构,城镇间联系较为紧密,相互作用较强。进而提出沈阳都市圈城镇空间分布优化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韩刚,袁家冬[5](2014)在《论长春都市圈的地域范围与空间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都市圈地域范围的界定是都市圈研究的基础。科学地确定都市圈的空间范围是保证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与周边乡镇的资源的整合,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土地利用一体化,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长春都市圈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中心区域,具有雏形期都市圈的基本特点,都市圈的构建对于推进吉林省域及东北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协调社会矛盾,促进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国内外相关的都市圈范围界定方法,以日常生活圈为视角,科学合理的确定出长春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距离、引力模型、通勤率等指标,对长春都市圈周边乡镇与中心城市之间的隶属关系进行验证,同时划定出长春都市圈的地域范围和空间结构。希望通过都市圈的构建,淡化行政区划,保护绿色开敞空间与土地资源,建设紧凑型的城市形态与相对分散的功能化区域,积极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梁文钊,董晓峰[6](2010)在《都市圈空间结构组织与范围划分研究——以兰州都市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兰州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范围划分和空间组织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了日常都市圈范围划分的依据与兰州都市圈规划范围的确定;接着,对兰州都市圈的结构特点与兰州都市圈的基本范围划分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标准都市圈范围划分的重要性与原则方法,探索了都市圈规划与管理统计中关于范围问题的解决途径。(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0年10期)

顾凤霞,刘文宝[7](2010)在《都市区空间范围划界方法探讨——以长春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都市区的科学划界对制定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有着重要影响。首先针对都市区的概念、划界方法和标准等问题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长春都市区的范围界定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都市区的发展规律。其中新建立了实用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指标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长春都市区的范围应包括兰家镇、叁道镇、玉潭镇、新立城镇等近郊乡镇。结合长春边界历史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长春都市区的发展呈现地域范围不断扩张,并且沿交通线扩张迅速的趋势,未来存在行政边界重组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王国正[8](2010)在《我国都市圈空间范围与类型界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都市圈是城市化进程的高级阶段,是区域城市一体化的高级形态,作为区域与城市相互作用形成的空间配置形态,在促进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结国内外都市圈思想的演化历程,概括出都市圈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一体化的经济社会集聚区,具有中心内聚性、多维连续性、互利共赢性、跨界发展性和类型多样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多维度视角界定都市圈的观点,即在突出中心城市的前提下,从连续性的角度界定都市圈,主要涉及定性的社会文化、自然地理和行政单元叁大要素,以及从定量角度反映经济衔接、时空距离、总量水平、效益水平连续性的引力、时空、总量、质量四大指标。根据都市圈界定的多维视角,在空间范围界定上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长叁角为例做实证分析,并以这种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的城市群作深入分析,初步确定出我国18个都市圈的大致空间范围。最后,从中心城市、规模总量、发展阶段、协同发展的多个视角,制定出不同的参照体系,确定出18个都市圈所属的类别,以期为都市圈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3-27)

张晓云,张年国[9](2009)在《基于区域的沈阳都市区空间范围界定——兼论都市区界定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都市区空间范围界定是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选择典型区域进行学术研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研究风格、方法和指标体系,由此限制了不同方法下的都市区界定结果的可参考性和对比性。本文基于区域视角,选择辽中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采取非农指标方法、交通时距方法、职能结构方法、引力模型方法和交通流测度等主流方法,分别界定沈阳都市区的空间范围,并对不同界定方法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确定沈阳都市区空间范围。并得出采取能体现城市发展水平、城市间联系强度、流测度叁方面的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完整、准确的界定出都市区空间范围。(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09-12)

郝丽莎,朱岭,张小林[10](2009)在《基于ArcView空间分析功能的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rcView的空间分析功能,探讨了都市圈空间范围的界定方法.根据江苏省各县级行政区的实力指数属性,用邻域分析方法求得省内的若干"经济高地",作为辨识江苏省内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标准;以南京都市圈为例,用缓冲区分析方法求得以南京为中心、100 km经济吸引区范围之内的县级行政区,并用Voronoi分析法对其进行修正;根据江苏省内快速交通网的drivetime属性,用网络分析方法求得南京市辖区的2 h车程范围;分析比较了南京市区100 km经济吸引区与2 h车程范围的交集和并集,综合确定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都市圈空间范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都市圈和城市群是大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客观产物,都市圈规划和城市群发展近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然而,学术界对都市圈空间范围的概念界定和边界识别尚无定论,尤其是在城市群地区各都市圈范围存在交错重迭,相关概念的混用更为严重。在对城市群和都市圈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提出都市圈范围的理论定义和标准,应用手机信令和土地利用数据,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对城市实体地域和都市圈叁种内涵——都市影响圈、通勤圈、生活圈的空间范围进行多维识别,并比较其规模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在空间范围上存在都市影响圈>生活圈>通勤圈的规律;形态上具有辐射型、一致型、收缩型、错位型等4种类型;大多数城市的通勤圈未超出市域行政边界;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都市圈空间范围远大于其他大城市的都市圈,这与其具有较高首位度相关。期望研究结果能为我国城市群和都市圈规划与管理等提供决策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都市圈空间范围论文参考文献

[1].李睿.基于居住联系扩展引力模型的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测度研究[J].特区经济.2019

[2].赵鹏军,胡昊宇,海晓东,黄杉,吕迪.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群地区都市圈空间范围多维识别——以京津冀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

[3].李振波.宁波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及经济联系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17

[4].闫广华.沈阳都市圈的范围及城镇空间分布的分形研究[J].地理科学.2016

[5].韩刚,袁家冬.论长春都市圈的地域范围与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14

[6].梁文钊,董晓峰.都市圈空间结构组织与范围划分研究——以兰州都市圈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

[7].顾凤霞,刘文宝.都市区空间范围划界方法探讨——以长春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

[8].王国正.我国都市圈空间范围与类型界定研究[D].浙江大学.2010

[9].张晓云,张年国.基于区域的沈阳都市区空间范围界定——兼论都市区界定方法的比较[C].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

[10].郝丽莎,朱岭,张小林.基于ArcView空间分析功能的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标签:;  ;  ;  ;  

都市圈空间范围论文-李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