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中国限制死刑的适用

论在中国限制死刑的适用

论文摘要

近几年来,死刑问题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不仅与我国目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分不开,而且更与废除、限制死刑的世界潮流和国际趋势以及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有关系。那么在死刑存废这个十字路口,我国死刑将何去何从?本文从我国限制死刑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限制死刑的依据并提出了从立法和司法方面限制死刑的具体构想。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国死刑限制适用的背景。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废除死刑的呐喊,首先出于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自贝卡利亚提出废除和限制死刑的主张后,西方刑法学者、思想家围绕死刑展开了长达200余年、至今仍无休止的死刑存废之争。尽管死刑存废两派观点各执一词,并未达到共识,但废除死刑或限制死刑已成为国际性趋势。第二部分,我国死刑制度的现实选择。死刑是一个国家基于本国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等多方面的国情因素作出的现实选择。就我国现状而言,废除死刑的诸多条件尚不成熟,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死刑的存在仍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由于经济条件、政治背景和人文背景原因,中国目前暂时还不能废除死刑。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外因对我国的影响逐渐增强。死刑本身的缺陷和这些外因的结合的结果就是我国现阶段必须限制死刑的适用。第三和第四部分,我国限制死刑的现状及建议。我国在限制死刑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1.修改了死刑适用的基本条件;2.削减了死刑的罪名;3.确立了死缓制度等七方面。关于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此章是本文的重点,从立法和司法两方面论述我国死刑制度应该怎么改革。立法方面又主要从适用死刑的标准、废除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等六个小点来论述的。死刑的司法完善则从司法人员的素质、刑事诉讼证据、死刑执行方式等方面论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限制死刑适用的前提
  • 第二章 当前我国死刑制度的现实选择
  • 一、目前我国应当保留死刑
  • (一) 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
  • (二) 我国保留死刑的原因分析
  • 二、我国现阶段限制死刑的必要性
  • (一) 死刑不符合刑罚的本质要求
  • (二) 严格限制死刑是由我国的刑罚目的所决定的
  • (三) 刑罚轻缓化的发展规律
  • (四) 应对涉外法律冲突的需要
  • (五) 严格限制死刑是国际公约义务的要求
  • (六) 限制死刑是提高我国国际声望的现实要求
  • 第三章 当前我国死刑限制的制度机制
  • 一、修改死刑适用的基本条件
  • 二、削减死刑罪名
  • 三、确立了死缓制度
  • 四、提高死刑的审判等级
  • 五、限制死刑的适用对象
  • 六、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
  • 七、确立死刑案件的强制辩护制度
  • 第四章 我国进一步限制死刑的建议
  • 一、立法层面进一步限制死刑的建议
  • (一) 明确适用死刑的标准
  • (二) 废除经济犯罪适用死刑
  • (三) 增加关于老年人的特别规定
  • (四) 调整我国刑罚的整体结构
  • (五) 建构我国的死刑赦免制度
  • (六) 完善我国的死缓制度
  • 二、司法层面进一步限制死刑的建议
  • (一) 司法人员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 (二) 证明标准与证据规则的合理化
  • (三) 死刑执行方式的标准化
  • (四) 司法解释的明确化
  • (五) 完善死刑复核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死刑观的认知基础[J]. 交大法学 2020(01)
    • [2].律师对毒品犯罪死刑态度的实证研究[J]. 清华法学 2020(05)
    • [3].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原因及对当代废除死刑的意义[J]. 法制与社会 2016(34)
    • [4].论死刑的价值和发展趋势[J]. 法制与经济 2016(12)
    • [5].死刑观念的运行结构与功能[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6].中国死刑废止立法的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J]. 南都学坛 2017(01)
    • [7].论死刑的存废[J]. 赤子(上中旬) 2016(22)
    • [8].浅议毒品犯罪死刑的限制适用[J]. 法制与社会 2017(04)
    • [9].马克思恩格斯的死刑思想及其启示[J]. 理论探索 2017(02)
    • [10].论前科与死刑的限制适用[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7(02)
    • [11].中国对毒品犯罪适用死刑废除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7(05)
    • [12].论我国死刑的限制性条件及立法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7(09)
    • [13].非暴力方式侵犯生命权犯罪的死刑控制[J]. 法学论坛 2017(03)
    • [14].论经济犯罪死刑的存废[J]. 河北企业 2017(05)
    • [15].死刑的宪法考量[J]. 韶关学院学报 2017(01)
    • [16].并合主义视角下死刑裁量问题研究[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7(02)
    • [17].我国死刑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前瞻[J]. 社会科学 2017(02)
    • [18].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中国死刑改革研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9].毒品犯罪死刑配置的检讨与限制[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7(02)
    • [20].浅谈我国死刑限制适用的刑法问题[J]. 法制博览 2017(24)
    • [21].死刑适用的程序性控制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7(21)
    • [22].死刑废除理念的转变[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24)
    • [23].死刑的废止之路[J]. 检察风云 2017(14)
    • [24].论死刑适用标准的统一化[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 [25].论生命权视角下的死刑废止问题[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S1)
    • [26].结果加重型绝对确定死刑的困境与出路——以劫持航空器罪为例[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7].酌定量刑情节在限制死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检察官 2017(19)
    • [28].中国废除死刑的路径选择[J]. 纳税 2017(30)
    • [29].论死刑的价值及局限性[J]. 法制博览 2017(29)
    • [30].死刑的废止之路[J].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7(10)

    标签:;  ;  ;  ;  

    论在中国限制死刑的适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