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孔扇贝与太平洋牡蛎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栉孔扇贝与太平洋牡蛎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是指利用遗传失活的精子,与正常卵子“受精”,而后通过抑制第一卵裂使单倍体胚胎的染色体加倍从而发育成雌核发育二倍体。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由于雌核发育后代的遗传物质完全来源于母体,因而人工雌核发育可作为确定性别遗传机制、基因-着丝点重组、基因作图以及快速建立高纯合度品系、纯系和克隆的有效手段,在贝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并有望为贝类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养殖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对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栉孔扇贝成活与生长特性方面:利用紫外线照射精子遗传失活方法和6-DMAP抑制第二极体的染色体加倍法,诱导出栉孔扇贝的雌核发育二倍体,观测了幼体不同时期的成活率,生长速度等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卵裂率、早期胚胎成活率、D形幼虫发生率,孵化后3d、6d、9d、12d、15d、18d的幼体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生长速度方面,在孵化后3天内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大小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但在3 d后显著大于对照组。这显示随着致死隐性基因因纯合而被自然排除,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长性状可能逐渐优于正常个体。2、栉孔扇贝遗传特性方面:利用紫外线照射精子遗传失活方法和6-DMAP抑制第二极体的染色体加倍法,构建了3个栉孔扇贝雌核发育家系。采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3个雌核发育家系进行分析,M-C距离通过子代的杂合率来计算。结果发现,当把无效等位基因考虑在内时,所有的微卫星位点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父本基因的缺失确定了雌核发育诱导的100%成功率。3个家系的基因重组率是0.4-0.64,小于报道的其他种类,而平均重组率是0.53,也就是说雌核发育F1代的纯合率是0.47,大约是近亲交配纯合率(0.25)的2倍,因此减数分裂型雌核发育是快速获得纯系的有效手段。三个家系8个位点的M-C距离为13-38cm。M-C距离的确定对于将来栉孔扇贝遗传图谱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3.太平洋牡蛎成活与生长特性方面:利用紫外线照射精子遗传失活方法和6-DMAP抑制第二极体的染色体加倍法,诱导出太平洋牡蛎的雌核发育二倍体,观测了幼体不同时期的成活率,生长速度等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卵裂率、早期胚胎成活率、D形幼虫发生率,孵化后3d、6d、9d、12d、15d、18d的幼体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生长速度方面,在孵化后6天内雌核发育二倍体个体大小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但在6 d后显著大于对照组。这显示随着致死隐性基因因纯合而被自然排除,太平洋牡蛎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长性状可能逐渐优于正常个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海洋贝类雌核发育研究进展
  • 第一节 贝类人工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二节 人工诱导贝类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原理和方法
  • 第三节 贝类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鉴定
  • 第四节 雌核发育贝类的生物学特性
  • 第五节 雌核发育在贝类遗传育种中的意义和应用
  • 第六节 微卫星在贝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二章 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一节 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成活与生长特性研究
  • 第二节 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遗传学特性研究
  • 第三章 太平洋牡蛎雌核发育二倍体成活与生长特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硫化物对栉孔扇贝线粒体的损伤研究[J]. 生物学通报 2018(06)
    • [2].栉孔扇贝多糖的提取及脱色[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02)
    • [3].汞及甲基汞在栉孔扇贝全组织内的积累与净化[J]. 渔业科学进展 2013(05)
    • [4].黄渤海水域栉孔扇贝加工废弃液中的营养及功能成分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6)
    • [5].栉孔扇贝对无机砷的富集与排出特征研究[J]. 海洋科学 2011(04)
    • [6].山东东营海域引进栉孔扇贝养殖效果好[J]. 现代渔业信息 2011(10)
    • [7].栉孔扇贝杂交育苗技术探索与研究[J]. 河北渔业 2010(08)
    • [8].刺参-栉孔扇贝复合养殖系统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J]. 河北渔业 2020(06)
    • [9].一例栉孔扇贝D形幼体大量死亡的诊治[J]. 科学养鱼 2017(09)
    • [10].中国北方沿海6个栉孔扇贝群体的AFLP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11].栉孔扇贝质量及其参数测定[J]. 齐鲁渔业 2009(07)
    • [12].栉孔扇贝高多态基因筛查及其表达特征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2)
    • [13].栉孔扇贝春季升温育苗与保苗技术研究[J]. 南方水产 2009(02)
    • [14].冬季跨海区暂养栉孔扇贝苗种技术探讨[J]. 水产养殖 2009(12)
    • [15].原油污染对栉孔扇贝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海洋科学 2012(07)
    • [16].我国绘就长牡蛎和栉孔扇贝全基因组框架图[J]. 生物学教学 2015(05)
    • [17].栉孔扇贝“蓬莱红2号”[J]. 中国水产 2014(10)
    • [18].氟苯尼考浸泡栉孔扇贝后各组织中含量的测定[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19].环境因子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转硫酶活性的影响[J]. 海洋科学 2011(10)
    • [20].氮杂螺环酸毒素在栉孔扇贝体内的代谢规律[J]. 中国水产科学 2017(06)
    • [21].溢油污染物在栉孔扇贝不同组织的富集特异性及生物放大效应的初步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19(01)
    • [22].栉孔扇贝精巢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特征分析[J]. 海洋通报 2018(04)
    • [23].四种石油分散液对栉孔扇贝和刺参的急性毒性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19(03)
    • [24].栉孔扇贝酶解液制备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17(12)
    • [25].长岛栉孔扇贝与俄罗斯齿舌栉孔扇贝杂交育苗研究[J]. 齐鲁渔业 2009(11)
    • [26].栉孔扇贝心脏细胞的体外培养[J]. 中国水产科学 2018(02)
    • [27].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受精细胞学观察及杂交后代生长发育的观察[J]. 海洋湖沼通报 2018(04)
    • [28].栉孔扇贝胚胎和幼虫中的17β-HSD8表达分析[J]. 海洋湖沼通报 2018(05)
    • [29].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壳顶幼虫血细胞分布的免疫学观察[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30].栉孔扇贝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BAC-FISH定位[J]. 海洋科学 2009(07)

    标签:;  ;  ;  ;  

    栉孔扇贝与太平洋牡蛎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