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早期动脉损害的评价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早期动脉损害的评价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一直备受关注。人的血压呈连续性单峰分布,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之间并无明确的分界线,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根据大量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为规定的。一直有学者关注血压低于这一界定范围的人群。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价与治疗高血压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提出高血压前期这一概念,2006年美国心脏学会公布的预防高血压试验(TROPHY)调整了高血压前期的定义范围,2007年欧洲高血压心脏病协会为了避免人们的恐慌及过度医疗提出了正常高值血压这一定义。正常高值血压这一概念的提出,提醒医生及患者将对于血压这一危险因素的关注点从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前移到收缩压为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5-90mmHg这一区间范围。已经有研究表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已经存在动脉血管弹性下降、内皮功能受损,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些改变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同样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都可能进展为高血压,但比例大不相同,在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中,青中年人群(35-64岁)4年后进展为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5%、18%、37%,老年人群(65-94岁)4年后进展为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16%、26%、50%。临床试验证据显示有40%正常高值的人群2年后进展为高血压,而4年后这一比例更高,为63%。对于正常高值血压个体进展为高血压患者有以下几个潜在原因。一方面正常高值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的空间比理想血压、正常血压者要小;其次正常高值血压往往伴随较多的危险因素,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危险性是血压低于上述范围的2倍。因此为了强调高血压的一级预防,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致死、致残等不利情况的发生,在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早期检测动脉硬化、早期发现血管病变,以进行合理化干预具有一定意义,但是这一检查目前多应用于已明确诊断高血压的患者,临床数据也大多为高血压人群,对于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有关动脉硬化动脉血管的损伤、动脉僵硬度的改变及靶器官的损害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尤其是国内缺乏临床研究资料。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作为新近发展的技术已经被一些大型临床研究所采用。反射波增强指数可评价整个动脉系统的总体弹性,较敏感地显示因大、小动脉改变而引起的脉搏波反射的情况,反射波增强指数采用脉搏波分析的原理,因其规避了血压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而在评价动脉硬化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且AI操作简便。多项研究表明AI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有用评价指标,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其计算公式有两种,本研究中所采用的为AI=(第二峰值收缩(SBP2)-舒张压(DBP))/(第一峰值收缩压(SBP1)-舒张压(DBP))×100%。目前我国对于正常高值血压这一人群通过桡动脉AI所反映的动脉弹性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这一人群的桡动脉AI,并通过结果分析探讨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动脉损害的程度,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早期干预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5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1414例入选者,排除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有严重肝、肾和胰腺疾病、脑卒中病史、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以及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等。根据血压水平按照ESH/ESC的标准将受检者分为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使用欧姆龙公司HEM9000AI脉搏波检测装置安静状态下测定受试者rAI75。同时抽血检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空腹血糖等指标。采用SPSS11.5版统计软件包及EXCEL2003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三组资料的分析采用方差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其他因素影响比较三组之间差异,对各组资料进行Pe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价rAI75影响因素。结果:1.正常血压组各年龄段女性rAI75均大于男性。2.校正其他因素三组之间rAI75存在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P=0.000,即正常高值血压组rAI75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明显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3.年龄、身高、性别、舒张压及心率与rAI75密切相关。4.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身高、舒张压、心率为rAI75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三组rAI75逐渐升高,且两两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正常高值血压人群早期即存在动脉血管损害。2.以反射波增强指数进行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评价动脉损伤的筛查手段,在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甚至正常高值血压这种相对低危人群中评价心血管事件的风险。3.正常高值血压者可能成为未来预防心血管事件早期需要干预的人群。

论文目录

  • 一、摘要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二、正文
  • (一) 前言
  • (二) 对象与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六) 参考文献
  • 三、综述
  • (一) 正文
  • (二) 参考文献
  • 四、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正常血压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学特征并文献复习[J].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9(04)
    • [2].正常血压高值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评估分析[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0(10)
    • [3].正常血压高值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与早期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J]. 吉林医学 2016(01)
    • [4].正常血压高值与肾损害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32)
    • [5].正常血压高值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9(10)
    • [6].急性盐负荷对正常血压的青少年心血管的不良效应[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8(08)
    • [7].正常血压子痫18例临床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S1)
    • [8].妊娠中期妇女睡眠时间与正常血压高值的相关性[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0(03)
    • [9].血压低是病吗?[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9(02)
    • [10].隆林县苗族高血压前期Ⅰ级与Ⅱ级临床差异的对比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10)
    • [11].正常血压高值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J]. 上海医学 2014(09)
    • [12].尼莫地平治疗正常血压高值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26)
    • [13].正常血压颈动脉狭窄患者血压水平与颈动脉血流的关系[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9(08)
    • [14].高频超声检测正常血压高值人群肱动脉内皮功能的临床观察[J]. 河北医学 2008(04)
    • [15].养心氏片对正常血压者及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01)
    • [16].增殖抑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01)
    • [17].正常血压者不同血压水平的危险因素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J]. 心脏杂志 2010(06)
    • [18].正常血压人群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活性与年龄相关的改变[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3(08)
    • [19].正常高值血压孕产妇凝血指标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 2019(06)
    • [20].成年女性正常血压水平及高血压诊断标准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26)
    • [21].高血压患者性功能状况[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3(10)
    • [22].糖耐量异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01)
    • [23].正常血压孕妇动脉僵硬度与分娩小于胎龄儿的关系研究[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7(01)
    • [24].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人群中总胆固醇对心肌梗死发病长期影响的比较——首钢男性队列20年随访[J].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09(05)
    • [25].青年体检人群正常高值血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J]. 慢性病学杂志 2020(04)
    • [26].健康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分析[J]. 农垦医学 2015(01)
    • [27].正常血压人群血压变化与钠钾反应性的关系[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10)
    • [28].血清唾液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03)
    • [29].止痛安神口服液干预正常血压高值伴抑郁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18)
    • [30].军事飞行人员正常高值血压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5(05)

    标签:;  ;  ;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早期动脉损害的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