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污泥为载体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制备及脱硝脱硫实验研究

以污泥为载体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制备及脱硝脱硫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用氯化锌、硝酸锰和硝酸铁化学浸渍、高温热解制备脱除NO的催化剂。用微型气固相催化反应装置考察了该催化剂在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中的应用效果及寿命。根据负载金属类型和热解温度的不同,实验中制备了16种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Fe3+:Mn2+为3:1,650℃热解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脱氮性能,在350550℃时的催化活性较高,在450℃时NO的最大转化率可达97.1%;催化剂的活性良好,经660min的活性测试,催化剂的活性只降低了约3%。用催化剂进行同时脱硫脱氮实验,结果表明:在400550℃时,NO的转化率达90.0%以上,在450℃时NO的最大转化率可达95.6%;同时450~500°C时,SO2的转化率达60%以上,500°C时,SO2的最大转化率可达67.4%.最后,围绕最佳制备条件下的催化剂进行了特征分析,主要包括BET表面积分析、扫描电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BET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最大可达137.0 m2·g-1,说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满足固体负载型催化剂的一个基本条件;通过扫描电镜对催化剂的微观表面结构分析得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孔结构,孔分布比较均匀,且表面有活性粒子的散射,表明催化剂的表面负载了一定量的活性组分;催化剂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分析结果显示,催化剂表面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它们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和丰富的氧化物。这些都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优良催化剂的优越条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大气污染状况
  • 1.2 氮氧化物的来源及危害
  • 1.2.1 来源
  • 1.2.2 危害
  • 1.3 硫氧化物的来源及危害
  • 1.3.1 来源
  • 1.3.2 危害
  • 1.3.2.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1.3.2.2 对植物的危害
  • 1.3.2.3 对器物的危害
  • 1.4 烟气脱氮技术
  • 1.4.1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氮
  • 1.4.2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脱氮
  • 1.4.3 炭还原法
  • 1.4.4 催化分解法
  • 1.4.5 其他烟气脱氮技术
  • 1.5 烟气脱硫技术
  • 1.5.1 石灰石/石灰湿法
  • 1.5.2 双碱法
  • 1.5.3 氨法
  • 1.5.4 喷雾干燥法
  • 1.5.5 金属氧化物吸收法
  • 1.6 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技术
  • 1.6.1 湿法
  • 1.6.2 干法
  • 1.7 污泥的资源化技术
  • 1.7.1 污泥堆肥
  • 1.7.2 污泥消化制沼气
  • 1.7.3 污泥燃料化
  • 1.7.4 污泥的建材利用
  • 1.7.5 其他资源化技术
  • 1.8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章 催化剂的制备实验
  • 2.1 原材料
  • 2.2 试剂与配料
  • 2.2.1 氯化锌溶液(3 mol/L)
  • 2.2.2 硝酸铁溶液(1.5 mol/L)
  • 2.2.3 硝酸锰溶液(1.5 mol/L)
  • 2.2.4 稀盐酸(1 mol/L)
  • 2.3 仪器设备
  • 2.4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过程
  • 2.4.1 污泥预处理阶段
  • 2.4.2 浸渍阶段
  • 2.4.3 热解阶段
  • 2.4.4 洗涤阶段
  • 2.5 化学药剂的作用分析
  • 2.6 相关参数的控制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催化剂类型的选定实验
  • 3.1 选定实验原理及装置
  • 3.2 热解温度的选定
  • 3.2.1 负载铁型催化剂
  • 3.2.2 负载锰型催化剂
  • 3.2.3 负载铁锰型催化剂
  • 3.3 负载金属类型的选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活性评价实验
  • 4.1 实验原理及方法
  • 4.2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4.3 水分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4.4 负载金属的作用分析
  • 4.5 酸洗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4.6 催化剂寿命的考察
  • 4.7 脱氮机理初步探讨
  • 4.8 同时脱硫脱氮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催化剂的特征分析
  • 5.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BET)分析
  • 5.2 扫描电镜(SEM)
  • 5.2.1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 5.2.2 扫描电镜的特点
  • 5.2.3 样品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 5.2.4 热解温度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
  • 5.3 催化剂的表面官能团分析
  • 5.3.1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 5.4 X 射线分析
  • 5.4.1 X 射线衍射
  • 5.4.2 X 射线定性分析方法
  • 5.4.3 催化剂的X 射线图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 B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戴晓虎:污泥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资源化现状、瓶颈与解决途径[J]. 给水排水动态 2017(04)
    • [2].多层烧结工艺在冶金污泥上的应用[J]. 柳钢科技 2019(03)
    • [3].污泥资源利用研究新进展[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9(04)
    • [4].一种用于污泥干燥的热发生系统设计[J]. 化工设计通讯 2019(12)
    • [5].添加餐厨油脂对高含固污泥热水解及厌氧消化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9(12)
    • [6].蚯蚓粪对城镇污泥降解的影响[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20(01)
    • [7].乳化污泥固液分离设备的研制[J]. 矿冶 2020(01)
    • [8].制革含铬污泥制备陶粒的性能研究[J]. 低碳世界 2020(01)
    • [9].污泥中有机质及微生物对混凝土长期稳定性的影响评估[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2)
    • [10].委内瑞拉油田污泥脱水橇设计[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04)
    • [11].暂存库填埋调质污泥的压缩与固结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04)
    • [12].白酒废水污泥特征及资源化利用思考[J]. 区域治理 2020(03)
    • [13].燃煤机组污泥掺烧项目工程设计[J]. 热力发电 2020(04)
    • [14].污泥掺混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模型适应性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 2020(02)
    • [15].制革污泥铬形态表征[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03)
    • [16].制革厂污泥改良土壤对四种芳烃农作物的影响[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04)
    • [17].制革污泥中铬的提取及测定方法分析[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02)
    • [18].制革污泥对两种不同土壤中生长的罗勒叶油的产量的影响[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0(04)
    • [19].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泥掺烧技术研究[J]. 电力设备管理 2020(05)
    • [20].周期性污泥调堵技术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0(02)
    • [21].城镇污泥对麦地农田土壤环境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1)
    • [22].乌鲁木齐市城市污泥保水特性的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 2020(04)
    • [23].掺烧污泥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泥给料及配风系统设计与应用[J].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20(02)
    • [24].蚯蚓处理造粒污泥的实验研究[J]. 广东化工 2020(16)
    • [25].含氟污泥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水泥性能和环境安全性的影响[J]. 硅酸盐学报 2020(08)
    • [26].超声与溶菌酶协同强化印染污泥溶胞效果研究[J]. 应用化工 2020(08)
    • [27].废水处理中污泥减量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智能城市 2020(17)
    • [28].基于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的污泥原位减量技术进展[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09)
    • [29].EDTA滴定法快速测定粘胶污泥含锌方法探讨[J]. 人造纤维 2020(04)
    • [30].含有毒有害组分有机污泥的湿式氧化减量技术[J]. 净水技术 2020(10)

    标签:;  ;  ;  ;  ;  

    以污泥为载体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制备及脱硝脱硫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