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腐核盘菌论文-范璇,张静,杨龙,李国庆

雪腐核盘菌论文-范璇,张静,杨龙,李国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雪腐核盘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盘菌,分离物,垂盆草,宿根花卉

雪腐核盘菌论文文献综述

范璇,张静,杨龙,李国庆[1](2011)在《雪腐核盘菌的一种新寄主植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雪腐核盘菌(Sclerotinia nivalis Saito)是日本学者I.Saito于1997年建立的一个核盘菌属真菌新种。在日本,主要为害草本双子叶植物,如胡萝卜、当归、牛蒡。首次在我国报道的此种病原菌,是从湖北省神农架的莴苣病株上分离得到,引起莴苣雪霉病。2010年3月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采集的腐烂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收集组织上的黑色菌核样品。得到32个产生菌核的分离物,菌株SsSn-24是其中的一个(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8-18)

滕飞[2](2008)在《核盘菌弱毒相关RNA病毒(SsDRV)感染雪腐核盘菌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弱毒株Ep-1PN中携带两种真菌病毒,其中SsDRV与毒力衰退相关,病毒SSRV-L与衰退没有直接关系。真菌病毒没有发现体外传播途径,其传播和扩散依赖菌丝融合(水平传播)或无性孢子繁殖(垂直传播)途径。复杂的营养体不亲和性限制了病毒在真菌种内菌株间扩散。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Ep-1PN菌株与雪腐核盘菌(S.nivalis)Let-19菌株菌丝接触后,Let-19菌株出现衰退现象。Let-19菌株与Ep-1PN菌株同属不同种。Ep-1PN菌株中真菌病毒可能出现跨种扩散的现象,本论文就真菌病毒种间的传播进行了研究,取得的结果如下:1.Let-19菌株与Ep-1PN菌株对峙培养之后,其继代培养分离物Let-19V的形态特征与正常毒力菌株Let-19的菌落形态相比迥异。经过再传染实验、生长速度和致病力的测定,发现Let-19V较正常毒力菌株相比具有了生长速度缓慢、致病力弱等弱毒的表型特征,并且这种症状经过对峙培养可传给Let-19菌株。2.对雪腐核盘菌Let-19及其衍生菌株Let-19V进行dsRNA的提取并进行电泳检测,发现在Let-19V中发现有2条dsRNA片段,其中一条大小约为6.4 kb,与Ep-1PN菌株中的6.4kb dsRNA片段大小一致,而在正常毒力菌株中没有发现类似的片段。Northern杂交证实Let-19V中的6.4 kb dsRNA片段为SsDRV的基因组RNA的复制体形式(dsRNA)。表明Ep-1PN菌株中的SsDRV已经传递至Let-19菌株。3.测定了真菌病毒跨种传播的频率,结果发现在PDA培养基和新鲜莴苣叶片上传染概率分别为27%和23%以上。莴苣属核盘菌和雪腐核盘菌的共同寄主,因此推定在自然界病毒跨种传播极有可能发生。真菌病毒可以通过Ep-1PN菌株向不同种的雪腐核盘菌菌株进行高频率地传播和扩散,说明即使是种间的营养不亲和性也并非dsRNA在种间转移的绝对障碍。本研究也表明SsDRV可以在核盘菌以外的真菌中复制和增殖,为利用核盘菌真菌病毒对菌核病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能性以及拓宽弱毒株的防治范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赵晖,李国庆,郭坚,陈建军,罗志萍[3](2005)在《雪腐核盘菌的ITS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对来自日本和我国神农架且不同寄主的3株雪腐核盘菌(Sclerotinia nivalisSaito)的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与GenBank中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没有发现序列完全相同的真菌种类,已将雪腐核盘菌中国分离物Let-19的ITS序列在GenBank进行了注册,登陆号为DQ234388。通过软件DNAStar比对分析,发现菌株Let-19与日本的2个雪腐核盘菌菌株AGT和C-1-2的ITS序列没有差异性。说明不同地域、不同寄主来源的雪腐核盘菌的ITS序列非常保守。(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05年12期)

雪腐核盘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弱毒株Ep-1PN中携带两种真菌病毒,其中SsDRV与毒力衰退相关,病毒SSRV-L与衰退没有直接关系。真菌病毒没有发现体外传播途径,其传播和扩散依赖菌丝融合(水平传播)或无性孢子繁殖(垂直传播)途径。复杂的营养体不亲和性限制了病毒在真菌种内菌株间扩散。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Ep-1PN菌株与雪腐核盘菌(S.nivalis)Let-19菌株菌丝接触后,Let-19菌株出现衰退现象。Let-19菌株与Ep-1PN菌株同属不同种。Ep-1PN菌株中真菌病毒可能出现跨种扩散的现象,本论文就真菌病毒种间的传播进行了研究,取得的结果如下:1.Let-19菌株与Ep-1PN菌株对峙培养之后,其继代培养分离物Let-19V的形态特征与正常毒力菌株Let-19的菌落形态相比迥异。经过再传染实验、生长速度和致病力的测定,发现Let-19V较正常毒力菌株相比具有了生长速度缓慢、致病力弱等弱毒的表型特征,并且这种症状经过对峙培养可传给Let-19菌株。2.对雪腐核盘菌Let-19及其衍生菌株Let-19V进行dsRNA的提取并进行电泳检测,发现在Let-19V中发现有2条dsRNA片段,其中一条大小约为6.4 kb,与Ep-1PN菌株中的6.4kb dsRNA片段大小一致,而在正常毒力菌株中没有发现类似的片段。Northern杂交证实Let-19V中的6.4 kb dsRNA片段为SsDRV的基因组RNA的复制体形式(dsRNA)。表明Ep-1PN菌株中的SsDRV已经传递至Let-19菌株。3.测定了真菌病毒跨种传播的频率,结果发现在PDA培养基和新鲜莴苣叶片上传染概率分别为27%和23%以上。莴苣属核盘菌和雪腐核盘菌的共同寄主,因此推定在自然界病毒跨种传播极有可能发生。真菌病毒可以通过Ep-1PN菌株向不同种的雪腐核盘菌菌株进行高频率地传播和扩散,说明即使是种间的营养不亲和性也并非dsRNA在种间转移的绝对障碍。本研究也表明SsDRV可以在核盘菌以外的真菌中复制和增殖,为利用核盘菌真菌病毒对菌核病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能性以及拓宽弱毒株的防治范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雪腐核盘菌论文参考文献

[1].范璇,张静,杨龙,李国庆.雪腐核盘菌的一种新寄主植物[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2].滕飞.核盘菌弱毒相关RNA病毒(SsDRV)感染雪腐核盘菌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3].赵晖,李国庆,郭坚,陈建军,罗志萍.雪腐核盘菌的ITS序列分析[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

标签:;  ;  ;  ;  

雪腐核盘菌论文-范璇,张静,杨龙,李国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