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抗褐斑病基因的ISSR、SRAP以及AFLP分子标记研究

紫花苜蓿抗褐斑病基因的ISSR、SRAP以及AFLP分子标记研究

论文摘要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重要的蛋白饲料,被誉为“牧草之王”。由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 (Lib.) Sacc.)引起的褐斑病是苜蓿最常见和破坏性很大的病害之一。抗病新材料的选育和使用是防治苜蓿褐斑病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本研究以五个品种苜蓿的抗、感株系,中抗×中抗组合,(抗×感)×感BC1群体为实验材料,利用BSA法结合ISSR、SRAP以及AFLP三种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与苜蓿抗褐斑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旨在为苜蓿抗褐斑病种质材料的快速鉴定以及苜蓿抗褐斑病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基础,同时,也根据BC1群体抗、感单株的分离情况对苜蓿抗褐斑病遗传规律做探索性研究。本项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优化影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ISSR-PCR的主要参数,建立适于紫花苜蓿的ISS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在20μL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最适含量为:15 ng模板DNA,0.2 mmol/L dNTP,0.4μmol/L ISSR引物,0.8 U Taq DNA聚合酶,2μL 10×PCR Buffer,1.5 mmol/L MgCl2,2.5%去离子甲酰胺。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30 s,62℃(62℃~58℃)退火45 s,72℃延伸1 min 45 s,共11个循环,每个循环退火温度降1℃; 94℃变性30 s,52℃(52℃~48℃)退火45 s,72℃延伸1 min 45 s,共24个循环;72℃延伸5 min,25℃保温。2、用伊鲁瑰斯、萨兰斯、沙湾、沙河、泾阳五个品种苜蓿的抗、感株系分别建立各自的抗、感病DNA池,通过ISSR标记研究,得到与抗褐斑病基因相关的ISSR标记4个,分别为ISSR6-S640、ISSR22-S450、ISSR22-S660与ISSR834-R450。3、通过接种鉴定,在以上五个品种苜蓿的抗、感株系中,筛选出高抗单株6株,高感单株6株,中抗单株4株,通过相互间杂交,配置高抗×高抗组合6个,高感×高感组合6个,高抗×高感组合21个,中抗×中抗组合4个,对各组合后代进行接种鉴定,筛选出优良高抗×高抗组合2个,高感×高感组合2个,高抗×高感组合1个,中抗×中抗组合1个,将其作为进一步试验的研究材料或者作为苜蓿抗褐斑病育种的原始材料。4、以中抗×中抗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SRAP标记研究,获得与抗褐斑病基因连锁的SRAP标记1个,命名为M3E3-R169,该标记与抗褐斑病基因间遗传距离为11.75 cM。经克隆测序,发现该标记片段中的6~157号碱基序列与紫花苜蓿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的3855~4006号碱基具高度一致性,同一性高达97%,横跨该基因11号表达子与间隔子序列。5、对两个BC1群体进行接种鉴定,其抗、感单株分离比均符合为3:1的分离比例,结合高抗×高感F1群体多数为抗病单株的表现,初步推断苜蓿褐斑病为单显性基因控制,可能存在多个微效基因共同作用。6、对BC1群体进行AFLP标记分析,得到与褐斑病抗或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三个,分别为M1P1-R206、M2P8-R185和M5P6-S264,其在群体抗、感单株中分子标记检测的正确率分别为91.2 %、89.2 %与95.7%,与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8.95 cM、10.95 cM与4.35 cM。经对三个标记的克隆测序,发现三个片段均与截形苜蓿的一些克隆片段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本研究鉴定出的四个苜蓿抗褐斑病分子标记,将为苜蓿抗褐斑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以及抗褐斑病育种提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依据,会提高选择效率,缩短育种年限。同时,本研究中所建立的BC1群体还可用于紫花苜蓿遗传图谱的构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1.1.1 分子标记的种类
  • 1.1.2 DNA 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1.2 分子标记在苜蓿研究中的应用
  • 1.2.1 分子标记在苜蓿种质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1.2.2 分子标记在苜蓿连锁图谱构建中的应用
  • 1.2.3 分子标记在苜蓿重要基因定位研究中的应用
  • 1.3 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 1.3.1 苜蓿褐斑病的分布与危害
  • 1.3.3 苜蓿褐斑病抗性材料鉴定与筛选的研究进展
  • 1.4 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苜蓿抗褐斑病基因的ISSR 标记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群体单株病情鉴定
  • 2.2.2 ISSR 反应体系的优化
  • 2.2.3 ISSR 标记筛选
  • 2.2.4 抗、感以及中抗亲本遗传距离分析
  • 2.3 讨论
  • 2.3.1 抗、感池构建方法的探讨
  • 2.3.2 ISSR 标记影响因素的探讨
  • 2.3.3 亲本遗传距离与杂交组合配置的探讨
  • 第三章 苜蓿抗褐斑病基因的SRAP 标记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杂交F1 代单株病情鉴定
  • 3.2.2 SRAP 标记的筛选以及连锁分析
  • 3.2.3 SRAP 标记的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 3.3 讨论
  • 3.3.1 分离群体的选择
  • 第四章 苜蓿抗褐斑病基因的AFLP 标记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BC1 群体病情鉴定
  • 4.2.2 AFLP 标记的筛选
  • 4.2.3 AFLP 标记的连锁分析
  • 4.2.4 AFLP 标记的验证
  • 4.2.5 AFLP 标记的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 4.3 讨论
  • 4.3.1 苜蓿褐斑病抗性遗传规律的探讨
  • 4.3.2 影响AFLP 标记的因素
  • 4.3.3 ISSR、SRAP、AFLP 三种标记方法的比较
  • 4.3.4 四个标记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应用中的价值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主要试剂配制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叶铁线莲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 山西农业科学 2019(12)
    • [2].福建省枳椇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04)
    • [3].基于ISSR分子标记分析陆川猪种群遗传差异[J]. 中国畜牧兽医 2019(12)
    • [4].基于ISSR标记的四照花栽培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及亲缘关系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3)
    • [5].应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裸大麦的遗传多样性[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4)
    • [6].基于表型和ISSR标记滇产黄杨叶栒子遗传多样性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 2020(02)
    • [7].贵州大樱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ISSR分析[J]. 种子 2020(04)
    • [8].准噶尔沙蒿自然种群遗传结构的ISSR与RAPD分析[J]. 中国草地学报 2020(03)
    • [9].江西省锐尖山香圆亲缘关系与群体结构的ISSR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15)
    • [10].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西藏杓兰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20(06)
    • [11].基于表型性状和ISSR标记的厚叶栒子遗传多样性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0(04)
    • [12].ISSR标记技术辅助形态学的红曲菌株分类鉴定[J]. 中国酿造 2020(08)
    • [13].基于ISSR标记的卡特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20(07)
    • [14].贵州金花茶种质资源ISSR分析及指纹图谱库构建[J]. 乡村科技 2020(22)
    • [15].药用植物金花葵ISSR反应体系建立与优化[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7)
    • [16].基于ISSR标记的29种石斛遗传多样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7)
    • [17].山西与内蒙产蒙古黄芪的ISSR体系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11)
    • [18].邓恩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 2016(04)
    • [19].黄枝油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广西植物 2017(01)
    • [20].绣球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12)
    • [21].太子参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6(05)
    • [22].马铃薯不同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6(12)
    • [23].基于ISSR标记的印度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6(12)
    • [24].高羊茅杂交后代ISSR遗传变异研究[J]. 种子 2017(01)
    • [25].基于ISSR方法的芦笋育种亲本间亲缘关系分析[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7(02)
    • [26].四川牡丹和圆裂四川牡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10)
    • [27].乌腺金丝桃ISSR反应体系的构建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J]. 北方园艺 2017(05)
    • [28].刺葡萄ISSR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及种质资源聚类分析[J]. 果树学报 2017(03)
    • [29].马尾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4)
    • [30].23个德国鸢尾品种(系)的ISSR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2)

    标签:;  ;  ;  ;  ;  

    紫花苜蓿抗褐斑病基因的ISSR、SRAP以及AFLP分子标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