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选择的矛盾与困惑研究

大学生道德选择的矛盾与困惑研究

论文摘要

解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对道德教育主体的关注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道德行为主体道德选择过程的研究,更能从深层次反映出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现状和道德行为发生的各种影响因素,对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特别是在价值多元时代,道德选择过程中的矛盾、困惑、冲突表现的更为明显和激烈。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客观分析了大学生道德选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与困惑,将其划分为了道德认知上的困惑、对不道德行为既反感又宽容的矛盾、较高道德认识和他人道德期望与较低道德实践水平的矛盾、道德行为表现前后不统一、不稳定的矛盾四类,并分析了以上四类困惑和矛盾产生的原因。在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四点建议,一是强化大学生道德敏感性和道德选择意识,二是培养大学生道德思维能力,三是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四是建立良好的外部反馈和自我反思机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s
  • 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大学生道德选择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困惑
  • (一) 道德认知上的矛盾与困惑
  • (二) 对不道德行为既反感又宽容
  • (三) 较高道德认识和他人道德期望与较低道德实践水平
  • (四) 道德行为表现前后不统一、不稳定
  • (五) 正确看待和对待大学生在道德选择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困惑
  • 二、大学生道德选择矛盾性成因分析
  • (一) 大学生道德认识上困惑的原因
  • 1、大学生自身的不成熟性
  • 2、道德多元化的社会环境
  • 3、正面引导力度不够,大学生道德选择矛盾大多处于放任状态
  • 4、社会道德氛围较差,现实与认知的反差较大
  • (二) 大学生对不道德行为既反感又宽容的原因
  • 1、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淡化是导致道德宽容的根本原因
  • 2、对现实的无力感是导致道德宽容的催化剂
  • 3、大学生认识与大众的趋同化是导致道德宽容的重要原因
  • (三) 大学生道德实践水平偏低的原因
  • 1、大学生利己倾向的突现导致道德行为倾向的弱化
  • 2、大学生道德行为动力不足
  • 3、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成熟
  • (四) 大学生道德行为表现前后不统一、不稳定的原因
  • 1、道德行为本身是非强制性的可选择性行为
  • 2、大学生道德品质没有完全形成,道德行为选择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
  • 三、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 (一) 强化大学生道德敏感性和道德选择意识
  • (二) 培养大学生道德思维能力
  • 1、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认知是道德思维的基础
  • 2、增强道德辨析能力
  • 3、训练道德推理能力
  • 4、培养道德决断能力
  • (三) 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
  • 1、提高道德践行能力
  • 2、磨练道德意志力
  • 3、培养道德应变与创新能力
  • (四) 建立良好的外部反馈和自我反思机制
  • 1、外部反馈机制——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 2、学会道德反思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件:调查问卷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大学生道德选择的矛盾与困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