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衔接理论(Halliday & Hasan,1976)自从提出以来,许多学者,例如Guy Cook (1989),Michael Hoey (1991)及Martin, J. R., (2004)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做了深入研究。Cook从词汇衔接角度区分了篇章与语篇,Hoey进一步研究了词汇衔接理论,Martin区分了词汇链和词汇束。国内学者胡壮麟(1994,1996),张德禄(2003)也对衔接理论的理论研究会应用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理论,词汇衔接分为两大类:重述(包括重复,同/近义词,上义词及泛指词汇的使用)和搭配(包括反义词,同序列词,具有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或同上义词关系的词汇,及无系统语义关系的词汇的使用)。虽然词汇衔接理论被广泛研究,包括应用于各种文体的研究,但是该理论却很少用于科普语篇的研究。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及本文结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梳理了几种衔接理论以及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理论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第三章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理论、词汇衔接理论及语域理论。第四章和第五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以词汇衔接模式为研究工具,通过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分析了英语科普语篇的词汇衔接特征,包括词汇链的长度、具有衔接力的词汇的密度、各衔接手段的衔接力大小,各衔接手段在不同词汇链中及整个语篇中的使用频率及衔接力大小,并以表格和图表呈现了量化数据。词汇链的长度指具有衔接力的词汇的多少;具有衔接力的词汇的密度指相互衔接的一对词汇的间距;衔接力由词汇链长度和密度决定,即词汇链越长、链接词汇密度越大则该词汇链的衔接力越强。本文还依据词汇衔接的量化数据,分析了科普语篇中从词汇衔接反映出的文体特征,包括语境依赖性强弱,正式程度及修辞特征。整个分析过程遵循张德禄(2003)的“语篇—分析—解释”的三步骤语篇分析模式。第五部分的样本分析部分呈现了一个语篇的词汇衔接及从词汇衔接反映出的文体特征的完整分析过程。样本分析后呈现了十篇精选科普语篇遵循以上模式的分析结果。根据对十篇科普语篇的量化分析,本文认为科普语篇具有以下词汇衔接特征:1)八种词汇衔接手段在科普语篇中都被使用,但使用频率及衔接力差异较大;2)词汇链中名词链最长,衔接词汇密度最高,衔接力最强,且大多数词汇衔接手段在名词链中的使用频率最高;3)一些词汇衔接手段只用于特定的词汇链中。通过科普语篇的词汇衔接分析,本文认为科普语篇具有如下文体特征:1)叙述性,准确性,客观性,措辞多样性;2)对比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3)人际功能弱,语境依赖性弱,正式程度高;4)物质过程不重要。最后,本文认为词汇衔接分析及从词汇衔接反映出的文体特征分析只是语篇分析的两个方面,并不能充分、全面地分析语篇的所有特征。所以,必须结合其它方面的研究,例如语法衔接、语境、措辞、不同层次的结构等,才能充分反映出科普语篇的所有特征。并且其它的理论,如关联理论、语境理论,事物摹本理论等对于确定词汇之间关系也很有帮助。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这些理论来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科普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