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及运作管理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及运作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产业层面上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系统化的、集成的支撑体系,它包括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以及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服务于平台建设与运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该平台能够为某一产业以及相关的产业群或区域化的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有效、高质、公平的服务。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意义在于:首先,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研究有助于实现国家和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的有机对接。其次,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提升产业技术能力实现产业自主发展的迫切需要。另外,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增强竞争力。在我国产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构建面向自主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以平台战略的思想指导产业技术的创新发展,发挥平台集成的综合优势,有针对性地突破产业发展的现存瓶颈,通过产业技术、体制、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创新,不仅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战略举措。本文利用产业经济学与创新管理的相关理论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研究的现状,第二章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内涵,运用创新理论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第三章重点研究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方法与模式。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的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创新技术路径和技术轨迹以及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模块与功能进行了研究。本文第四章运用博弈论的夏普利值和Owen值作为分析工具,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运作管理中的收益,成本以及管理权力的分摊方法。第五章建立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评价体系,提出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研究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评价方法。第六章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对该产业技术创新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的建议措施。第七章综合分析了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总体情况,结合我国产业实际,提出了建设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研究
  • 1.2.2 国外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研究
  • 1.3 研究方法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章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
  • 2.1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内涵
  • 2.1.1 创新过程模型演变
  • 2.1.2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类型
  • 2.2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作用机理
  • 2.2.1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功能
  • 2.2.2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运作规程
  • 第3章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
  • 3.1 平台构建的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 3.1.1 指导思想
  • 3.1.2 构建目标
  • 3.1.3 构建原则
  • 3.2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技术路径
  • 3.2.1 产业技术的路径依赖
  • 3.2.2 五种主要的技术轨迹
  • 3.3 基于产业共性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模式
  • 3.3.1 产业技术平台的战略模型
  • 3.3.2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运行流程模块
  • 第4章 基于博弈论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运作管理方法
  • 4.1 博弈论相关内容
  • 4.1.1 博弈论的概念
  • 4.1.2 合作博弈论
  • 4.1.3 夏普利值
  • 4.1.4 Owen值
  • 4.2 博弈论在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管理中的应用
  • 4.2.1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联盟特征
  • 4.2.2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权益分配例证
  • 4.2.3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权益分配方法
  • 第5章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评价体系
  • 5.1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5.1.1 系统性原则
  • 5.1.2 科学性原则
  • 5.1.3 目的性原则
  • 5.1.4 适用性原则
  • 5.1.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 5.2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5.2.1 创新资源投入
  • 5.2.2 技术创新转化
  • 5.2.3 创新成果产出
  • 5.2.4 创新环境支撑
  • 5.3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评价方法
  • 5.3.1 指标的选取及含义
  • 5.3.2 评价的基本方法
  • 5.3.3 评价的具体步骤
  • 第6章 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实证分析
  • 6.1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阶段
  • 6.2 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6.2.1 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排名
  • 6.2.2 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聚类分析
  • 6.3 基于技术创新平台提升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 6.3.1 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6.3.2 促进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发展的措施
  • 第7章 建设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议
  • 7.1 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现存问题
  • 7.2 发展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几点建议
  • 第8章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 8.1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8.2 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科院泰州中心居中科院院级平台第二[J]. 泰州科技 2010(05)
    • [2].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实现研究[J]. 经济论坛 2013(04)
    • [3].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发展[J]. 商业时代 2010(12)
    • [4].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光机电技术创新平台[J]. 经济师 2008(12)
    • [5].技术创新平台对产业发展带动效应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6].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中的知识扩散:模式、机理与概念模型[J]. 甘肃科技纵横 2020(10)
    • [7].基于云计算的协同技术创新平台[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15)
    • [8].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系统模型框架与构成要素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11)
    • [9].安徽省:大力建设企业自主创新平台[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9(08)
    • [10].东莞中堂镇造纸技术创新平台工程竣工[J]. 纸和造纸 2009(10)
    • [11].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辽宁光学薄膜专业技术创新平台”第一次工作暨技术交流会议成功召开[J].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17(08)
    • [12].基于辽宁省新兴产业链企业的协同技术创新平台研究[J]. 商 2014(24)
    • [13].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与辽宁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2)
    • [14].基于“三力模型”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集成运行模式[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10)
    • [15].群落生态学视角下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17)
    • [16].基于云银行的技术创新平台运作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19)
    • [17].TIANGEN成立新总部暨创建新的教学实习基地及生物技术创新平台[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10)
    • [18].我国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模式比较研究——基于政府作用的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07)
    • [19].产业集群条件下技术创新的平台建设[J]. 中国市场 2014(11)
    • [20].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双层运作体系对分布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基于创新网络的视角[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6(03)
    • [21].绿色再制造集成技术创新平台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08(01)
    • [22].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构建研究[J]. 消费导刊 2009(13)
    • [23].系统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引领助力安徽科技创新发展[J]. 安徽科技 2018(04)
    • [24].技术创新平台在科研院所的有效运行策略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1)
    • [25].生物质纤维产业化取得进展 生物质纤维材料化工基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平台建立[J]. 纺织服装周刊 2010(12)
    • [26].庆祝TIANGEN(天根)乔迁新址暨创建新的教学实习基地及生物技术创新平台[J]. 疾病监测 2010(12)
    • [27].技术创新平台—企业级搜索引擎搭建[J]. 云南电力技术 2015(S1)
    • [28].地方政府主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实现——以广东省佛山市为例[J]. 科技与金融 2019(10)
    • [29].基于云计算的协同技术创新平台[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09)
    • [30].攀钢大力建设可持续发展钛铁技术创新平台[J]. 上海金属 2010(04)

    标签:;  ;  ;  ;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及运作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