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叶枯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松叶枯病,雪松属,枯叶格孢腔菌,胶悬剂,失绿,波尔多液,防治方法,药剂防治,松树,针叶
叶枯病论文文献综述
徐志鸿,李亚勇[1](2019)在《如何防治雪松叶枯病》一文中研究指出雪松,松科雪松属常绿乔木,是庭园观赏树种之一。近年来,一种比较严重的病害——雪松叶枯病频繁发生,需要引起重视。雪松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物为枯叶格孢腔菌。该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而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则为18摄(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报》期刊2019-12-26)
闫文涛,岳强,冀志蕊,周宗山,仇贵生[2](2019)在《苹果炭疽叶枯病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炭疽叶枯病是近年来发生的新病害,在我国苹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现已成为苹果产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嘎拉、乔纳金、金冠等元帅系品种,造成早期落叶,并可严重侵染果实,导致很多褐色斑点,影响其商品价值。1田间症状该病可导致感病品种大量和快速落叶,侵染叶片初期症(本文来源于《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倪深,夏春,应建成,孙红伟,陈红旗[3](2019)在《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聚合2个白叶枯病基因改良华占的白叶枯病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镇084和IRBB5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供体亲本,华占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二次回交,再进行一次复交,在分离世代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白叶枯病菌接种鉴定和农艺性状筛选等措施,育成携带xa5、Xa7和xa5+Xa7基因的改良株系各1个,并对改良株系进行了抗白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分别携带xa5、Xa7基因的改良株系B1和B2对菌株PXO99均表现为高感,对其他4个菌株都表现为高抗或抗;携带xa5+Xa7基因的株系B3对PXO99表现为中感,对其他4个菌株都表现为高抗,抗性水平明显好于仅携带单基因的B1和B2。(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9年06期)
方雅琴[4](2019)在《播前浸稻种能预防白叶枯病》一文中研究指出连云港市一读者来电话: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能否用氯溴异氰尿酸浸种?用量是多少?白叶枯病是水稻上的细菌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省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带菌种子、带病稻草和残留田间的病株稻桩是主要初侵染源,李氏禾等田边杂草也能传病。白叶枯病病菌在水稻种子内越冬(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9-11-09)
[5](2019)在《研究揭示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有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即NLR(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蛋白是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免疫受体蛋白。NLR类受体通常通过识别病原菌的一些特定效应蛋白来触发小种特异性免疫反应,即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反应)。迄今发现的多个NLR(本文来源于《江西饲料》期刊2019年05期)
付博,王家哲,张锋,李英梅,任平[6](2019)在《猕猴桃叶枯病病原菌广谱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获得对猕猴桃叶枯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以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为靶标,采用抑菌圈法和牛津杯法从猕猴桃根际分离筛选出3株具有拮抗作用、且抑菌谱较广的拮抗菌株MX3-11、TJKB-24和NF2。菌体细胞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描述及生理生化实验的结果显示,这3株菌的表型和生理特征与美丽短芽孢杆菌高度一致。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3株菌的核酸序列与美丽短芽孢杆菌的同源性为100%,综合实验结果最终鉴定菌株MX3-11、TJKB-24和NF2均为美丽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formosus)。(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郑庆伟[7](2019)在《陈功友课题组揭示了广谱抗白叶枯病育种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陈功友教授课题组在着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病原菌效应蛋白PthXo2与植物感病基因(SWEET13)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出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阻断病原菌效应蛋白与植物感病基因间的(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卢文洁,罗志明,李春花,尹桂芳,王艳青[8](2019)在《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菌株LW2015.3,通过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LW2015.3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荞麦叶枯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呈倒棍棒状或倒梨状,褐色,具3~8个横隔膜,0~4个纵斜隔膜,大小为16.5~45.0μm×5.0~13.5μm,厚垣孢子呈球形,直径为6.0~12.0μm;该菌株ITS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W2015.3与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登录号:MG195995.1)的同源性为100%,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确定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为链格孢A. alternata(登录号:KT362732.1)。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25℃为最适温度;当p H为6~9时菌丝生长速率加快,pH 7最适菌丝生长;PDA培养基和PSA培养基最适菌丝生长;该病原菌对以麦芽糖为碳源和以硝酸钠为氮源时的利用率最高;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10 min;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有显着差异,连续光照最有利于菌丝生长。(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蔡军,马德英,郁帆,羌松[9](2019)在《壳二孢叶枯病病原菌Ascochyta rabiei胁迫下鹰嘴豆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挖掘获得新的抗性基因,培育鹰嘴豆Cicer arietinum抗壳二孢叶枯病(病原菌为Ascochyta rabiei)新品种,以项目组前期获得的102个差异表达的新基因为基础,随机选取29个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以鹰嘴豆Actin(EU529707)和Ef-1α(AJ004960)作为参考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这29个基因在宿主植物鹰嘴豆抗性品种系选03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基于同源性分析结果可将29个基因大致分成4类,涉及信号传导机制、细胞运输、转录和细胞拯救、防御、毒性;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功能未知的基因数目最多,达到了11个,其中多数为鹰嘴豆未定性基因。这29个基因在A. rabiei胁迫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表达,表达差异时间点集中在胁迫后72 h,并在96 h恢复至正常表达水平。其中解毒相关基因474在72 h时相对表达水平最高,是对照处理0 h的19.773倍,抗氧化修复相关基因1137的相对表达水平最低,约为对照处理0 h的1/3。筛选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0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6个,其余3个基因的表达差异不明显。上调表达基因可能与鹰嘴豆应对A. rabiei侵染的应答机制有关,其中与免疫应激相关的蛋白基因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咖啡酰辅酶A、泛素蛋白基因等可能直接参与了鹰嘴豆应对A. rabiei的免疫识别和防御。(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晓春[10](2019)在《芝麻叶枯病和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阐述了芝麻叶枯病和芝麻白粉病的病原及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并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方面介绍了这两种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为芝麻的大田种植及其优质高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叶枯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苹果炭疽叶枯病是近年来发生的新病害,在我国苹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现已成为苹果产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嘎拉、乔纳金、金冠等元帅系品种,造成早期落叶,并可严重侵染果实,导致很多褐色斑点,影响其商品价值。1田间症状该病可导致感病品种大量和快速落叶,侵染叶片初期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枯病论文参考文献
[1].徐志鸿,李亚勇.如何防治雪松叶枯病[N].中国花卉报.2019
[2].闫文涛,岳强,冀志蕊,周宗山,仇贵生.苹果炭疽叶枯病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9
[3].倪深,夏春,应建成,孙红伟,陈红旗.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聚合2个白叶枯病基因改良华占的白叶枯病抗性[J].中国稻米.2019
[4].方雅琴.播前浸稻种能预防白叶枯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
[5]..研究揭示水稻NLR类抗病基因突变导致的白叶枯病感病机制[J].江西饲料.2019
[6].付博,王家哲,张锋,李英梅,任平.猕猴桃叶枯病病原菌广谱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J].陕西农业科学.2019
[7].郑庆伟.陈功友课题组揭示了广谱抗白叶枯病育种新途径[J].农药市场信息.2019
[8].卢文洁,罗志明,李春花,尹桂芳,王艳青.云南省荞麦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植物保护学报.2019
[9].蔡军,马德英,郁帆,羌松.壳二孢叶枯病病原菌Ascochytarabiei胁迫下鹰嘴豆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9
[10].李晓春.芝麻叶枯病和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