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宋代长期坚持崇文国策和“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治国理念,提倡科举为草茅而设的选拔人才导向,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给予士人极大的政治参与空间和优越的生活待遇,读书出身的人不论门第高低都能凭才学进入国家的领导层、决策层,参与国家的管理和日常事务。这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变化,使得大量士人对国家抱有强烈的知遇之恩,对家国负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报答国家成为他们的人生选择。士大夫在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宋代士大夫的地位有了比之前很大的提高,士大夫们的政治主体意识增强,“以天下为己任”激励了士大夫们不断以社会主人翁的经世致用思想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基于此,本论文选择罗大经这一宋明理学里一个游走于士大夫阶层和百姓之间的人物,以他的思想中对宋代士大夫的政治主体意识入手,本文“绪论”概括了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回顾了研究现状,并对本论文的创新性进行了阐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的思想进行研究。其一,宋代的理学士大夫借由宋代历史发展的显著特点,使得士大夫们的政治主体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加上宋代内忧外患的国家形势,士大夫们对国家政治投入了很大的热情。针对罗大经身处的时代特点,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来看,他便是把自己作为众多理学士大夫中一员的热忱充分投入到了国家的政治秩序重建上来。其二,罗大经进一步从如何增强理学士大夫的道德和责任进行探讨,认为士大夫在投入到国家政治之前,首先是需要自身对世间的万世万物进行体验。提出“静中体验”和“活处观理”这两种互为补充,互为辅助的体验方式来作为个人修养的基础和必备内容。进而提出了自己对理想士大夫人格的要求,明确要以“君子”这种道德品质的人为士大夫的理想道德标准,并通过君子人格的士大夫作为儒家王道思想实现的理想人选而大力提倡。罗大经认为要强国先要拾束人心,用儒家思想对民众进行教化,重用儒臣,所以士大夫都要学习儒家经典,用儒家思想来“以道事君”,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方法。并且以一个理学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要求自己,大力提倡科举,并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学校和部分儒生的不足之处。还对当时政治秩序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仅是国家政治机构中心的朝廷还把理性的触角触及到远离国家权利中心的广大乡村。其三,宋代士大夫们的政治主体意识增强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宋代奉行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首先,罗大经提出了对君权的要求。集权的宋代君主如果缺乏外在的有效约束,必然养成君权的膨胀,君主的自大,他便要求用道德规劝和灾异谴告来约束君权。然后,提出宋代皇帝虽然强化了中央集权,但是在罗大经看来相权也有了提高,并成为皇权的延伸。他也对过分放肆的相劝提出了批判,反对秦桧这种利用自己宰相的位置结党营私,谋取私利,罪大恶极,对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的宰相,也反对王安石这样在对儒家经典的学习上存在严重不足,“内圣”之学是不成熟的宰相。最后,罗大经提出对理想的宰相的呼唤,他眼中理想的宰相不仅是道德的楷模,百官的榜样更是君,臣,民的一个重要沟通。罗大经所推崇的宰相的理想代表人物便是开诚心,布公道,集谋虑,广忠益,其存心无愧的诸葛亮。总之,本文通过对罗大经对宋代士大夫的政治主体意识的剖析,以小见大看出整个宋代理学士大夫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也从一个方面展示出理学的博大。最后结论,对罗大经及其时代中理学士大夫强烈的政治主体意识进行总体性评价。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1949年前后“清遗民”的自我书写——兼论遗民政治主体的起源与“终结”[J]. 诗书画 2016(04)
- [2].抓准政治主体,攻破六大题型[J]. 求学 2017(02)
- [3].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主体意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法制与社会 2019(10)
- [4].良性政治主体的构建——基于对“公民”和“人民”范畴演进的考察[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5].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制度有效性获得的增量因素[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6].浅析我国的多元民主政治主体[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 [7].浅析我国的多元民主政治主体[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
- [8].“政治公平”界定之我见——以场域与目标化合为视角[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6(01)
- [9].论政治价值的非理性向度[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5(04)
- [10].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主体追寻——作为新无产阶级的诸众概念[J].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 2014(00)
- [11].政治主体[J]. 团结 2010(01)
- [12].论贤者宜负重责——缓解美德政治对政治美德的压制[J]. 伦理学术 2019(02)
- [13].“票奴”是一种刻薄的说法[J]. 人民论坛 2010(31)
- [14].政治诚信内涵辨析[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 [15].当代西方生态民主的主体扩展及其逻辑[J]. 社会科学研究 2019(01)
- [16].中国执政党的政治发展目标[J]. 学理论 2008(12)
- [17].政治主体的回归: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的逻辑理路[J]. 学术界 2018(09)
- [18].价值·困境·路径:论协商民主视阈下的政治主体间信息对称[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03)
- [19].论我国政治意识文明的建构[J]. 求实 2011(09)
- [20].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主体建设[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1].论政治价值的非理性向度[J]. 湖南社会科学 2015(04)
- [22].论民族政治主体的两个分析维度[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3].论政治价值的道德向度[J]. 云南社会科学 2010(01)
- [24].政治价值及其实践意义[J]. 道德与文明 2008(01)
- [25].网络政治生态界说[J]. 探索 2016(04)
- [26].试论政治主体培育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契合性[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27].政治价值内涵探析[J]. 天中学刊 2017(01)
- [28].政治妥协史论[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23)
- [29].新时期如何增强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J]. 蚌埠党校学报 2008(01)
- [30].试论政治发展的理性支撑[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