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交酯开环缩聚法合成较高分子量PLLA

丙交酯开环缩聚法合成较高分子量PLLA

论文摘要

聚乳酸是一种脂肪族聚酯,可用作环境友好的可降解材料,是众所周知的具备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能力和机械强度的材料。它被认为是用途最广泛的生物材料之一,而且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临时性生物医用材料、农业和包装业等各个方面。它的原材料乳酸主要是通过发酵制得的,聚乳酸可与性能优良的塑料相媲美。这种材料使用后能在自然界中直接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可避免“白色污染”。近些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聚乳酸应运而生,这种材料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通常聚乳酸可采取直接缩聚法和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制得。直接缩聚法一般被认为不能合成高分子量的聚乳酸,因为体系中游离的酸、水、聚酯和生成的丙交酯之间存在一种平衡,抑制了制备高分子量聚乳酸反应的进行。高分子量聚乳酸通常采用丙交酯开环聚合的方法制备,但是传统的制备方法有着反应时间长、工艺复杂和耗能高等缺点,而微波辐射合成聚乳酸可简化反应过程,降低反应能耗。本文采用丙交酯开环缩聚法,分别以油浴和微波辐射为热源,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真空度、微波功率和粘均分子量等对聚左旋乳酸(PLLA)的影响,并且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的氢谱和碳谱、旋光仪、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乌氏粘度计和凝胶渗透色谱等对左旋丙交酯(LLA)和PLLA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自制高收率(总产率为55%)LLA经过3次重结晶后,熔点可达到97℃左右,光学纯度可达99%以上。聚乳酸合成的较佳工艺条件为:以微波辐射为热源,聚合真空度控制在500Pa左右,单体LLA加入量为3g时,催化剂用量为所占单体质量分数的0.26%、辐射温度控制在120℃、辐射时间为60min、辐射功率为30W时可得到粘均分子量为23.08×104左右的PLLA。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1 常规高分子材料存在的问题
  • 1.1.2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简介
  • 1.2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概况
  • 1.2.1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
  • 1.2.2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方向
  • 1.2.3 聚乳酸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 乳酸及其聚合物
  • 1.3.1 乳酸
  • 1.3.2 丙交酯
  • 1.3.3 聚乳酸
  • 1.4 聚乳酸的聚合机理
  • 1.4.1 直接法制备聚乳酸
  • 1.4.2 间接法制备聚乳酸
  • 1.5 聚乳酸的应用
  • 1.5.1 生物医学应用
  • 1.5.2 生态学应用
  • 1.6 微波加热的原理与特点
  • 1.6.1 微波加热的原理
  • 1.6.2 微波加热的优点
  • 1.7 微波技术在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 1.8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案设计
  • 2.2.1 试验方法
  • 2.2.2 实验路线设计
  • 2.3 实验的具体步骤
  • 2.3.1 乳酸纯度的测定
  • 2.3.2 LLA的制备
  • 2.3.3 LLA的纯化
  • 2.3.4 LLA的分析测试
  • 2.3.5 催化剂的研究
  • 2.3.6 合成PLLA催化剂的配置
  • 2.3.7 PLLA聚合工艺的研究
  • 2.3.8 PLLA的传统聚合工艺
  • 2.3.9 PLLA的微波辐射聚合工艺
  • 2.3.10 PLLA的分析测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实验条件优化
  • 3.1 LLA精制的研究
  • 3.2 聚乳酸合成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 3.2.1 正交优化传统聚合工艺
  • 3.2.2 传统法的最佳实验条件
  • 3.2.3 聚合时间对传统聚合工艺的影响
  • 3.2.4 聚合温度对传统聚合工艺的影响
  • 3.2.5 催化剂用量对传统聚合工艺的影响
  • 3.2.6 聚合真空度对传统聚合工艺的影响
  • 3.2.7 正交优化微波辐射合成实验
  • 3.2.8 微波辐射法的最佳实验条件
  • 3.2.9 催化剂用量对微波辐射工艺的影响
  • 3.2.10 功率对微波辐射工艺的影响
  • 3.2.11 其他因素对微波辐射工艺的影响
  • 3.2.12 PLLA分子量与产率的关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产物的结构表征与性能分析
  • 4.1 红外光谱分析
  • 4.1.1 LLA的FT-IR分析
  • 4.1.2 PLLA的FT-IR分析
  • 4.2 核磁共振谱分析
  • 1H-NMR分析'>4.2.1 LLA和PLLA的1H-NMR分析
  • 13C-NMR分析'>4.2.2 LLA和PLLA的13C-NMR分析
  • 4.3 LLA的旋光分析
  • 4.4 偏光显微镜分析
  • 4.4.1 LLA的显微镜分析
  • 4.4.2 PLLA的偏光显微镜分析
  • 4.5 产物的热性能分析
  • 4.5.1 产物的DSC测试
  • 4.5.2 产物的TGA测试
  • 4.6 PLLA分子量的测定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PLLA/TPEE/TMC-210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材料导报 2020(12)
    • [2].芳基取代酰肼类化合物对PLLA-PPC合金性能的影响[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3].Influence of Chain Architectures on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s of PLLA Block in PEG/PLLA Block Copolymers[J].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019(03)
    • [4].Enhanced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PLLA by Ethoxycarbonyl Ionic Liquid Modified Graphene[J].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019(03)
    • [5].Polyether-polyester and HMDI Based Polyurethanes:Effect of PLLA Content on Structure and Property[J].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019(11)
    • [6].The Assembly of C60 in Semicrystalline PLLA Matrix[J]. Nano-Micro Letters 2012(01)
    • [7].The Stereocomplex Formation and Phase Separation of PLLA/PDLA Blends with Different Optical Purities and Molecular Weights[J].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015(12)
    • [8].PLLA/PCL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研究[J].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9(20)
    • [9].Preparation of PLLA/bpV(pic) Microspheres and Their Effect on Nerve Cells[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2014(01)
    • [10].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of PBLG-g-HA/PLLA Nanocomposite Scaffolds[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2014(04)
    • [11].Synthesis of Inorganic Silica Grafted Three-arm PLLA and Their Behaviors for PLA Matrix[J].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019(03)
    • [12].PLLA/CS-g-PCL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及结构性能表征[J]. 合成纤维工业 2018(03)
    • [13].Interaction of Human Fibroblasts with Electrospun Composites Gelatin/PLLA,Chitosan/PLLA and PLLA Fibrous Scaffolds[J].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2012(05)
    • [14].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交替多层薄膜的结晶调控和高性能化[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08)
    • [15].热处理时间对PLLA/PDLA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 合成纤维 2019(06)
    • [16].PBAT/PLLA共混薄膜的热学、力学及阻透性能[J]. 中国塑料 2019(09)
    • [17].纳米ZnO-PLLA/聚乳酸复合薄膜的性能研究[J]. 塑料工业 2018(03)
    • [18].PLLA-PEG-PLLA/Fe_3O_4磁性微球的制备及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7(08)
    • [19].高阻隔性PLLA薄膜的制备及其对冷鲜肉保鲜效果的研究[J]. 食品科技 2015(11)
    • [20].不同分子量PCL/PLLA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研究[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19(03)
    • [21].溶剂诱导制备PLLA/HA/GO三元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J]. 塑料工业 2019(09)
    • [22].低分子量PDLA/PLLA共混物结晶行为研究[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17(12)
    • [23].3D PLLA/Nano-hydroxyapatite Scaffolds with Hierarchical Porous Structure Fabricated by Low-temperature Deposition Manufacturing[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2012(02)
    • [24].蜘蛛丝/PLLA复合纳米级纤维纱的纺制及其细胞增殖性[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03)
    • [25].立构聚乳酸的制备及结构性能分析[J]. 塑料 2020(03)
    • [26].PLLA/PCL复合纳米纤维三维多孔支架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J]. 高分子通报 2019(06)
    • [27].聚左旋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6(03)
    • [28].γ-辐照对PLLA分子量及结晶形态的影响[J]. 高分子通报 2010(01)
    • [29].NOVEL COMPOSITES OF POLY(L-LACTIDE)AND SURFACE MODIFIED BIOACTIVE SiO_2-CaO-P_2O_5 GEL NANOPARTICLES:MECHAN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J].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009(03)
    • [30].TMC-300对PLLA/PPC合金性能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18(10)

    标签:;  ;  ;  ;  

    丙交酯开环缩聚法合成较高分子量PLLA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