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带无级变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转速,金属带式CVT,受力状态,润滑特性
金属带无级变速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宁[1](2019)在《高转速条件下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传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节能环保的发展主题下,大力推进电动汽车的发展已成为共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CVT)具有体积小、舒适性好、节能性强等优点,更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在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的应用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在电机高转速条件下,CVT容易出现金属带传动失效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高转速条件下金属带的受力状态、润滑条件及传动效率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金属带式CVT各关键部件与传动机理,分析了CVT在扩大电机高效区间方面的优势,完成了转速升高时金属带受力状态、颤振效应的定性分析。研究了CVT的运动学关系,对金属带各部件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CVT传动机构的力学分析模型。计算获得了金属片推挤力、带环张力、主从动带轮轴向夹紧力随CVT工作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金属片与带轮的有限元分析,探明了高转速条件下金属带关键部件的应力分布状态。(2)研究了高转速条件下金属片与带轮接触区域润滑状态,基于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建立了润滑油膜特性分析的数值模型,建立了CVT工作参数与润滑模型各项参数的对应关系,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润滑油膜压力、厚度,研究了不同工作参数对油膜压力、厚度的影响规律。(3)分析了CVT工作过程中的摩擦功率损失,建立了相对滑动部位的功率损失模型,研究了各部分功率损失项随速比、转速的变化规律。计算获得了综合传动效率与转速、转矩、速比的关系。(4)设计了CVT综合传动效率试验,获得了CVT传动效率随转速、转矩、速比的变化规律,完成了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3%的差值,但在趋势上保持一致。验证了高转速条件下CVT传动效率的理论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5-01)
袁雨辰[2](2018)在《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变速器的应用实现了汽车的输出转矩和输出速率呈反比,且保持输出功率恒定不变的理想传动特性。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传动性能好、结构简单、耗油低、操作简单的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对其传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性能高于自动变速器和机械变速器,而加速性能明显升高,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推动新型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8年24期)
傅兵,周云山,胡哓岚,李航洋,刘云峰[3](2018)在《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钢环摩擦损失》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传动效率偏低的问题,以某国产CVT为研究对象,在推导钢环压力模型的和钢环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钢环摩擦损失计算模型,分析出钢环摩擦损失的分布特性及产生机理。研究表明:钢环摩擦损失随输入转矩及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其在中间档(Medium ratio,MED)速比至超速档(Overdrive ratio,OD)速比区间上对输入转速的敏感性高于中间档速比至低速档(Low ratio,LOW)速比区间;整个速比范围内,钢环摩擦损失呈近似V状分布;各层钢环的摩擦损失由内至外逐层减小,首层钢环损失是钢环摩擦损失的主要构成部分,节圆间距是导致首层钢环损失的根本原因。计算模型的可信性得到了台架试验的验证。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种改进的金属带结构,通过将节圆间距设置为零,可大幅降低钢环摩擦损失。为从金属带结构层面改善CVT传动效率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4期)
杨云,马利云,刘丽[4](2018)在《新型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钢丝带承载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型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钢丝带的承载特性问题,建立了WR-CVT变速过程中紧边钢丝带的受力平衡方程,以P811型CVT为研究载体,运用Abaqus软件,对速比为2.35时紧边钢丝带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扭矩载荷作用下交互捻钢丝带的承载特性优于同向捻钢丝带;在新型金属带进入锥轮时,交互捻钢丝带的钢丝轴向应力波动幅度达到了平均应力的37.07%,导致钢丝在轴向发生位错;变速过程中,紧边钢丝带内钢丝的应力整体变化较为明显,钢丝带在径向和轴向的承载均存在不均匀现象。(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8年03期)
傅兵,周云山,高帅,李泉,安颖[5](2017)在《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带轮变形损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变速机构的传动损失,分析了带轮变形损失机理,推导出带轮变形损失计算模型。基于某国产无级变速器的实际参数,引入由有限元方法建立的带轮轴向变形模型,定量分析了带轮变形所导致的楔入损失及进出口损失,获得了金属带速比、输入转矩对带轮变形损失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带轮变形损失随输入转矩的增大而增大,在最小速比和最大速比位置的损失大于中间速比位置的损失,其中楔入损失是构成带轮变形损失的主要部分;可通过提升带轮在最大工作半径处的等效轴向刚度来减小变形损失。最后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变形损失计算模型的可信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葛振斌[6](2017)在《无级变速器金属带摩擦片的磨损及疲劳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带作为CVT的核心零部件,承担着传递动力的重任。金属带由摩擦片和钢带组合而成,摩擦片的过度磨损会影响到CVT的传动效率,甚至引起金属带的失效,而疲劳会引起摩擦片的变形与断裂,同样也会导致失效。摩擦片的失效与否决定着整个金属带的使用寿命。本文以提高金属带的使用寿命为目标,分别对摩擦片的磨损以及疲劳寿命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论述了CVT的基本构造以及工作机理,推导出其传动的几何关系,对钢带及摩擦片的受力展开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文研究对象的基本参数,对后续研究中需要用到的诸如带轮轴向力,钢带的受力等参数进行了计算。2、对摩擦片与带轮的接触应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同时对其接触进行模拟仿真,结果显示接触面上的应力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最大应力值与理论计算的结果相差不大;分析了摩擦片的磨损类型,对摩擦片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侧面磨损程度从左到右依次加深;推导了摩擦片侧面磨损深度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磨损寿命的估算公式,为后续的寿命对比分析奠定基础。3、建立了CVT的几何模型,总结出钢带柔性化处理的常用方法,同时对钢带进行了柔性化处理,结合几何模型,建立CVT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位于主动带轮入口区域摩擦片的仿真结果,显示其各个接触力的变化趋势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提取受力曲线,即摩擦片的载荷时间历程,作为后续疲劳寿命研究中的基础条件。4、论述了疲劳及疲劳寿命预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确定了摩擦片的疲劳寿命分析流程;获取了摩擦片的静应力信息,同时由摩擦片材料的屈服强度等参数,绘制出其材料的S-N曲线;综合摩擦片的静应力分布信息、S-N曲线以及载荷时间历程,对其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研究,得到在速比为2.35,转矩为160N·m工况下疲劳寿命为2.15?109次循环,其最小寿命出现在鞍面圆弧处;将循环次数转换为时间寿命,并对磨损寿命进行了估算,与疲劳寿命对比分析,结果为在前述工况下,磨损寿命要低于疲劳寿命。(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7-05-01)
王振,崔亚辉,刘凯,徐琳[7](2016)在《金属带-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金属带-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能够扩大无级变速调速范围,同时兼顾传动效率。选取XP型顺时针环流型单环路系统,设计了金属带-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通过无级变速和顺时针环流的模式切换,允许调速范围为0.5~3,循环功率小于系统输入功率的33%,对比了金属带和XP型顺时针环流型无级变速器效率特性,通过模式切换,该金属带-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能够有效优化传动效率。以Matlab/Simulink为平台建立整车仿真模型,选取UDDS循环工况,采用最佳燃油经济性控制策略,对金属带-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整个UDDS循环工况下,金属带-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在低速大转矩时,工作于顺时针环流模式,高速时,工作于无级变速模式,能够兼顾变速范围和传动效率。同时,模式切换时,流过无级变速支路的功率流方向不变,有效避免了系统振动。(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王云霞,漆小敏[8](2016)在《汽车无级变速器多层金属带力学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级变速器可以显着提高汽车动力性,是汽车变速器的发展方向,金属带是其主要传动部件,建立汽车无级变速器四层金属带力学分析模型,分析每层金属带在不同工况下稳定运动后的受力情况、速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带间摩擦率较小时,传递力矩的张力主要有第一层金属带承担;随着各层金属带间摩擦率的增加,四层金属带相对滑移减小、速度差异变小;金属带间的摩擦力可以有效地传递扭转力矩,最终金属带张力开始均匀分配到四层金属带上;主动轮上随着金属带的外移,其运转速度开始逐渐下降,通过力学分析为汽车无级变速器设计、动态特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6年09期)
刘金刚,葛振斌,肖良红,李泉[9](2016)在《无级变速器金属带的组织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市场上某型号无级变速器的金属带产品,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RD等试验研究,获得了该金属带钢环组和摩擦片的组织成分。结果表明:该摩擦片是一种合金元素含量低,以马氏体、α-Fe铁素体和析出碳化物(Mn,Cr)_3C为主要相的马氏体高强度钢;钢带的材料是以马氏体为基体相,并有Ni_3Ti和Ni_3Mo等金属化合物析出相的18Ni系列马氏体时效钢;同时发现钢环组每层钢带的晶粒大小稍有差别,每层钢带的硬度不一样,说明各层钢带的热处理工艺不同。(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6年08期)
张武,郭卫,张武刚,邢乐,周学刚[10](2016)在《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圆弧段金属块接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圆弧段金属块接触特性为研究目标,建立了圆弧段金属块挤压力数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运用两种方法进行了金属块接触应力和变形量的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压应力和变形量的数值解与解析解在规律上基本一致,但由于金属块几何形状简化时接触面积减小导致解析解数值较高。随着金属块厚度的增加,z方向压应力随金属块厚度减小很快,其符合圣维南原理。本研究为金属块结构优化等内容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6年08期)
金属带无级变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汽车变速器的应用实现了汽车的输出转矩和输出速率呈反比,且保持输出功率恒定不变的理想传动特性。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传动性能好、结构简单、耗油低、操作简单的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对其传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性能高于自动变速器和机械变速器,而加速性能明显升高,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推动新型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带无级变速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宁.高转速条件下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传动特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9
[2].袁雨辰.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性能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
[3].傅兵,周云山,胡哓岚,李航洋,刘云峰.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钢环摩擦损失[J].机械工程学报.2018
[4].杨云,马利云,刘丽.新型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钢丝带承载特性分析[J].机械强度.2018
[5].傅兵,周云山,高帅,李泉,安颖.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带轮变形损失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7
[6].葛振斌.无级变速器金属带摩擦片的磨损及疲劳寿命研究[D].湘潭大学.2017
[7].王振,崔亚辉,刘凯,徐琳.金属带-行星齿轮无级变速器动力学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6
[8].王云霞,漆小敏.汽车无级变速器多层金属带力学分析与研究[J].机械传动.2016
[9].刘金刚,葛振斌,肖良红,李泉.无级变速器金属带的组织成分分析[J].金属热处理.2016
[10].张武,郭卫,张武刚,邢乐,周学刚.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圆弧段金属块接触特性研究[J].机械传动.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