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尼伯龙根的指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尼伯,京剧院,化学反应,瓦格纳,梅兰芳,国粹京剧,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形式,刘大可,文化元素
尼伯龙根的指环论文文献综述
曹琳[1](2020)在《《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德戏剧合作发生“化学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走出去,同时以文艺作品添彩北京、柏林缔结友好城市关系25周年,增进两国人民情感交流,日前,中国国家京剧院应德国欧洲青年乐团之友协会邀请,一行25人走进德国,演出双方联合制作的实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反响极为热烈。(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20-01-07)
陈晞容[2](2019)在《寻踪瓦格纳 寻踪《尼伯龙根的指环》》一文中研究指出旅居德国的数年之间,我多次前往南部,在巴伐利亚及瑞士屡屡“邂逅”瓦格纳。回首点滴,发现自己竟无意间遍访了与瓦格纳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密切相关的地方。串珠成链的喜悦,实在难以言表。瓦格纳创作《尼伯龙根的指环》,从最初的设想,到最终全剧得到首演(本文来源于《音乐周报》期刊2019-08-07)
谢朝宗[3](2019)在《大牌云集大都会歌剧院再版《尼伯龙根的指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歌剧的世界里,每个《尼伯龙根的指环》制作都是大事,有的是名留青史,有的是"臭名昭着"。而很不幸的是,大都会歌剧院的《指环》,恰巧属于后者。对于这个制作最直截了当的评价,是《纽约客》所说的,"按斤论两计,这是最大的浪费"。在首轮(本文来源于《歌剧》期刊2019年06期)
李京展[4](2019)在《浅析《齐格弗里德牧歌》与四联篇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之叁《齐格弗里德》的动机内在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齐格弗里德牧歌》是作曲家瓦格纳1870年为妻子柯西玛庆生而写的小型管弦乐作品。随着国内近年来掀起的瓦格纳作品热潮,《齐格弗里德牧歌》作为瓦格纳优秀的管弦乐作品其上演率也越发频繁。所以探索《齐格弗里德牧歌》与瓦格纳四连篇乐剧之叁《齐格弗里德》之间的内在关联对国内瓦格纳音乐诠释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为《齐格弗里德牧歌》中所有的音乐动机在乐剧《齐格弗里德》中找到了来源,并通过两个作品“主导动机”之间音乐表现上的联系,结合瓦格纳自身的哲学观点,以及戏剧《齐格弗里德》中歌词脚本对瓦格纳现实生活的隐喻,为作品《齐格弗里德牧歌》音乐的诠释提供了可靠的文献材料与背景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期刊2019-05-01)
许亮[5](2019)在《论《尼伯龙根的指环》中主要人物主导动机配器技法的戏剧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查德·瓦格纳,德国着名作曲家、指挥家,也是着名的美学家、哲学家、剧作家。他继承了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其巨大的改革精神在歌剧上更是可见一斑。在创作《尼伯龙根的指环》(以下简称《指环》)的26年间,瓦格纳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名声大噪的人生转折。和其他作曲家一样,瓦格纳拥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在歌剧创作上更是大放光彩。而最能代表瓦格纳的,便是这部连续演出长达15个小时左右的“指环”四联剧。正像周士红所写的那样~1:“它是音乐的巨人、戏剧的史诗、舞台上的“庞然大物”、情感经历中的“洪水猛兽”,它是瓦格纳在歌剧改革上的“大独裁者”。”本文以《指环》作为研究对象,对乐剧《指环》中主要人物主导动机的配器技法进行深入分析。第一章讲述了瓦格纳的《指环》脚本以及总谱的创作过程,通过对其创作过程的梳理,试图使读者对乐剧《指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章对乐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分别进行了人物介绍。通过对四个人物的人物定位、出场、情节发展到最终的归宿进行说明,试图让读者对四个人物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第叁章是本论文的核心章节,笔者将四个人物所代表的核心动机分别加以论述,不仅对同一主导动机在四个不同场景中的配器技法进行了分析,对每个场景中的配器技法在戏剧性冲突中的作用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结语是对全文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音乐的绘画性加以归纳总结,从而展现配器技法对于戏剧性表达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艺术学院》期刊2019-03-01)
赵谦[6](2018)在《浅析《尼伯龙根的指环》与《魔戒》系列的创作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尼伯龙根的指环》与《魔戒》系列都取材于北欧神话传说,在情节设置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部作品在时代背景、创作思想和主题表达上的差异,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两部作品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52期)
康保婴,许亮[7](2018)在《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指环”主导动机的配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导动机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重要的创作手法。文章通过对"指环"主导动机的配器研究,阐述了配器技巧对戏剧形象表现的重要性。从动机初现、"指环"诞生、终结的开始、爱的救赎四个场景,对"指环"动机的配器进行分析,并建立了一个"指环"动机发展简表,意在使人们对"指环"主导动机的配器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8年16期)
余美慧[8](2017)在《“闪耀的爱情,灿烂的死亡!”——记2017拜罗伊特《尼伯龙根的指环》》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尽管不是在瓦格纳的音乐中泡大的,但我欣赏瓦格纳的音乐戏剧已有近十年。从学士论文开始把瓦格纳作为我研究重点的一部分,拜罗伊特就成了我心中向往的圣地。今年我有幸在网上抢到了一套《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演出票,多年的夙愿终于成行。本届拜罗伊特歌剧节于7月25日至8月28日举办,我所观看的《指环》分别演于8月8日、9日、11日和13日。拜罗伊特延续瓦格纳生前的传统,以夏季音乐节的形式上演其作品。剧院仅在夏季投入使用,其他剧院正常演出时,拜罗伊特却是一片寂静。因而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并没有自己的乐队和合唱团,每年这里都会汇聚来自德国乃(本文来源于《歌剧》期刊2017年12期)
王骏星[9](2017)在《悲剧中诞生出的《尼伯龙根指环》》一文中研究指出瓦格纳的四联歌剧《尼伯龙根指环》常被认为是叔本华哲学的完美再现,但笔者不这样认为。其中虽有叔本华的身影,但是更多体现了尼采哲学的思想。本文主要就《尼伯龙根指环》中的尼采哲学进行分析,以期可以更好地认识瓦格纳的《尼伯龙根指环》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7年14期)
鲁祝也[10](2017)在《香港管弦乐团的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旅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1月初,我收到香港管弦乐团事务部黎乐婷小姐邀请,观看音乐会版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一部曲《莱茵的黄金》,当时因手边有其他工作,未能成行。一晃两年过去,今年再次收到邀请——香港管弦乐团于2016年推出第二部曲《女武神》后,1月19日将在乐团音乐总监、荷兰指挥大师梵志登(Jaap Van Zweden)统帅下,完成本系列《指环》的第叁部曲《齐格弗里德》的首演。(本文来源于《歌剧》期刊2017年03期)
尼伯龙根的指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旅居德国的数年之间,我多次前往南部,在巴伐利亚及瑞士屡屡“邂逅”瓦格纳。回首点滴,发现自己竟无意间遍访了与瓦格纳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密切相关的地方。串珠成链的喜悦,实在难以言表。瓦格纳创作《尼伯龙根的指环》,从最初的设想,到最终全剧得到首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尼伯龙根的指环论文参考文献
[1].曹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德戏剧合作发生“化学反应”[N].中国文化报.2020
[2].陈晞容.寻踪瓦格纳寻踪《尼伯龙根的指环》[N].音乐周报.2019
[3].谢朝宗.大牌云集大都会歌剧院再版《尼伯龙根的指环》[J].歌剧.2019
[4].李京展.浅析《齐格弗里德牧歌》与四联篇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之叁《齐格弗里德》的动机内在关联[D].中央音乐学院.2019
[5].许亮.论《尼伯龙根的指环》中主要人物主导动机配器技法的戏剧性表达[D].吉林艺术学院.2019
[6].赵谦.浅析《尼伯龙根的指环》与《魔戒》系列的创作差异[J].校园英语.2018
[7].康保婴,许亮.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指环”主导动机的配器分析[J].艺术教育.2018
[8].余美慧.“闪耀的爱情,灿烂的死亡!”——记2017拜罗伊特《尼伯龙根的指环》[J].歌剧.2017
[9].王骏星.悲剧中诞生出的《尼伯龙根指环》[J].戏剧之家.2017
[10].鲁祝也.香港管弦乐团的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旅程[J].歌剧.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