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小鼠第一极体的活检目的利用细胞松弛素B(CB)对小鼠卵母细胞预处理,建立鼠卵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并第一极体活检的模型。研究活检极体对卵母细胞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为人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活检做理论和技术准备。方法以昆明品系性成熟小鼠为实验材料,设定活检组和对照组。再按是否予CB对鼠卵预处理,分为CB组和无CB组。将获取的成熟卵母细胞行ICSI。活检组采用激光切割透明带活检出第一极体,培养小鼠胚胎至囊胚期。对照组在ICSI术后直接培养至囊胚期。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激光法活检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成功率9O%。无CB预处理时,小鼠卵母细胞死亡率高。存活的鼠卵中,第一极体活检组和对照组之间受精率、卵裂率、桑椹胚及囊胚形成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CB处理时,小鼠卵母细胞死亡减低。存活的鼠卵中,第一极体活检组和对照组之间受精率、卵裂率、桑椹胚及囊胚形成率亦无统计学差别(P>0.05)。CB处理后小鼠卵母细胞ICSI后的存活率显著提高(P<0.01),存活鼠卵受精率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实验建立了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活检的模型,并且发现利用细胞松弛素B预处理更利于此动物模型的建立;2.激光打孔活检小鼠第一极体安全有效;3.小鼠第一极体的活检对卵母细胞的受精及胚胎后续发育无不良影响。第二部分人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活检目的探索人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活检的方法:评估第一极体活检对胚胎后续发育的影响,比较不同形态级别极体活检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废弃的卵母细胞行ICSI术,后行激光切割透明带法活检第一极体,观察活检后卵母细胞受精及胚胎后续发育情况。同时,和仅行ICSI组的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双原核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有无差别。按形态对第一极体进行分级,比较不同形态的极体活检对胚胎后续发育的影响。结果激光打孔法活检人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成功率95.3%。活检组和对照组在两原核(2PN)形成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形态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2PN形成率、卵裂率无差别(P>0.05),囊胚形成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活检组和对照组对应形态级别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相比较,2PN形成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激光打孔法活检极体安全有效;2.第一极体活检不会对人卵母细胞受精及胚胎发育造成不良影响;3.不同形态级别极体的活检不会影响胚胎后续的发育情况。第三部分人卵母细胞第一极体荧光原位杂交对非整倍体诊断的研究目的: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活检的新鲜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染色体进行检测,间接推知卵母细胞非整倍体形成情况。方法:第一极体进行低渗处理、利用甲醇/冰醋酸法(Carnoy液)固定。后进行FISH,经过变性、杂交、洗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信号并经图象采集系统分析,判断卵母细胞21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同时中期相外周血淋巴细胞FISH作对照。结果:74枚第一极体中,成功固定69枚,固定成功率93.2%。69枚第一极体行FISH,其中54枚出现可分析的杂交信号,杂交成功率78.3%。其中少一条染色单体极体4枚,多一对染色体的极体1枚,姐妹染色单体提前平衡分离11枚。对照组淋巴细胞的杂交成功率97.3%。结论:1.初步建立了人卵母细胞第一极体FISH对非整倍体诊断的方法;2.21号染色体非整倍体中,姐妹染色单体过早不平衡分离(PSSC)发生率较二价体不分离(ND)高。姐妹染色单体平衡分离现象出现于新鲜卵母细胞第一极体中,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鼠第一极体基因组移植的时间窗探索[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8(09)
- [2].猪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与否对其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3].猪第一极体的排出规律及其保存过程中的活性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7)
- [4].利用渗透压研究猪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核迁移规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21)
- [5].线粒体置换技术——遗传性线粒体疾病患者的曙光[J]. 生命的化学 2019(05)
- [6].培养时间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兔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10(05)
- [7].猪极体的保存研究[J]. 江苏农业学报 2009(04)
- [8].关于生物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学生物教学 2011(05)
- [9].不同培养条件和卵母细胞来源对黄牛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
- [10].紫草素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成熟的影响[J]. 河北中医 2017(05)
- [11].IVF-ET周期中第一极体形态与未受精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相关性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04)
- [12].九孔鲍四倍体诱导的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08(S1)
- [13].不同培养时间对家猫卵母细胞核成熟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09(03)
- [14].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形态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16)
- [15].BDE-209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09(12)
- [16].雷公藤多甙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J]. 生物学杂志 2009(05)
- [17].人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活检对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9(05)
- [18].6-DMAP抑制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后染色体的分离状况[J]. 水生生物学报 2009(01)
- [19].九孔鲍的极体释放和第一次卵裂与水温的关系[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02)
- [20].哺乳动物极体中染色体的利用[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08)
- [21].文蛤四倍体诱导技术的初步研究[J]. 现代渔业信息 2009(08)
- [22].金雀异黄素对雌性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及其受精能力的影响[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7)
- [23].FSH和LH对滩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J]. 农业科学研究 2015(03)
- [24].卵母细胞的生发泡移植[J]. 生命的化学 2011(03)
- [25].牦牛、黄牛卵巢卵泡发育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比较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 2014(07)
- [26].牛卵胞质内显微受精中第一极体位置与激活方法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27].超表达Cdc20基因不影响牛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2(06)
- [28].改进的末期去核方法解决延边黄牛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残留问题[J].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5)
- [29].牛体外发育卵母细胞成熟的评估方法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7)
- [30].牦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种间受精与胚胎培养[J]. 畜牧与兽医 2012(06)
标签:第一极体论文; 小鼠论文; 细胞松弛素论文; 活检论文; 胚胎发育论文; 激光论文; 形态论文;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论文; 非整倍体论文; 固定荧光原位杂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