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恶性外来入侵杂草之一,隶属于菊科泽兰属,原产于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现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已在多个国家造成危害。该杂草于20世纪40年代由中缅边境传入我国,目前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省广泛分布,且正以每年几十公里的速度向我国北方地区入侵。其入侵之处常导致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的完全改变,破坏生物多样性,并严重影响土地的利用,从而对入侵地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从核DNA和叶绿体DNA角度研究了入侵我国的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揭示了入侵我国的紫茎泽兰种群间可能存在的遗传变异,并对该杂草在我国的传播扩散路径进行了推测,探讨了我国境内的紫茎泽兰入侵来源、入侵路线和方式,为有效控制和阻击该杂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遗传背景。主要结果如下: 1. 简单系列重复(SSR)在菊科植物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从向日葵基因组DNA中开发的SSR引物难以在紫茎泽兰基因组DNA中找到靶标系列,两者间很难找到可共用的SSR引物。 2.ISSR是分析紫茎泽兰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分子标记。100条所筛选的ISSR引物中有51条在紫茎泽兰基因组DNA中出现扩增产物。含(AG)和(GA)系列的引物大多能在紫茎泽兰中获得清晰的扩增产物,而含(AT)和(TA)系列的引物却难以得到目标产物:五碱基重复系列引物和混合基元引物在紫茎泽兰中未能得到任何扩增产物或扩增产物弥散,显示了不同微卫星系列在紫茎泽兰基因组中的分布差异。所筛选的ISSR引物中有20条在不同地区的紫茎泽兰DNA样品中呈现多态性,其中二碱基重复系列引物16条,三碱基和四碱基重复系列引物各2条。20条ISSR多态性引物在64个样点的紫茎泽兰中共扩增出577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79个,占总条带数的83%,说明入侵我国的紫茎泽兰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类型的ISSR引物在紫茎泽兰中的扩增能力不同,5’锚定引物所扩增的平均多态性条带数少于3’锚定引物;二、三和四碱基重复系列引物在紫茎泽兰中所产生的平均条带数分别为28、28和35;由含(AG)和(GA)系列引物产生的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251个和220个,各占其总数的43.5%和46%。 3.由于不同地区生态条件的差异,在不同气候和生境长期作用下的紫茎泽兰在核DNA水平上已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利用12条ISSR多态性引物在32个紫茎泽兰地理种群的256个植株中共扩增出44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93.5%,99%的个体显示了独特的ISSR指纹图谱。AMOVA、Wright’s F-统计量、Shannon’s指数、Nei’s基因多样性等分子生态统计参数均显示入侵我国的紫茎泽兰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中FST=0.3140,Wright’s F统计量中GST=0.3453,Shannon’s信息指数中Hpop=0.233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中HE=0.1541。各种群的Noi’s基因多样性处于0.1244至0.2041之间,Shannon’s信息指数在0.1873至0.3086之间。种群水平和物种水平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1541±0.0193和0.2354±0.0265,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2330±0.0289和0.3716±0.2194。就地区水平而言,广西的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变异最大,四川的种群遗传变异最小。对上述32个紫茎泽兰种群的叶绿体DNA多态性分析表明,入侵我国的紫茎泽兰叶绿体DNA进化速度非常缓慢。18对选择的叶绿体DNA PCR扩增引物中有14对在紫茎泽兰中得到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科学思维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J]. 教育观察 2019(30)
- [2].基于粪便DNA的贺兰山岩羊亲权鉴定和婚配制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22)
- [3].通过调节蛋白酶K消化时长优化DNA提取方法[J]. 生物化工 2019(06)
- [4].蛹虫草线粒体DNA与细胞核DNA进化关系的比较[J]. 微生物学报 2019(12)
- [5].有毒有机物影响DNA酶解和抗生素抗性基因横向迁移[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1)
- [6].蓝莓栽培品种的DNA条形码[J]. 林业科学 2019(12)
- [7].应用于多个沉香属物种鉴定的DNA条形码序列筛选[J]. 中国药学杂志 2019(23)
- [8].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3)
- [9].幽门螺旋杆菌诱导的胃腺癌DNA甲基化基因修饰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06)
- [10].DNA分析技术在法医物证鉴定中的应用[J]. 法制博览 2020(03)
- [11].磁性纳米颗粒负载质粒DNA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1)
- [12].DNA智慧扶贫工作室教育扶贫策略与实践[J]. 科技风 2020(06)
- [13].家畜冷冻精液DNA的纯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0(02)
- [14].蝙蝠蛾拟青霉及金水宝胶囊的DNA条形码鉴定[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8)
- [15].3种DNA分子标记法联合鉴别草珊瑚及其混伪品[J]. 中草药 2020(03)
- [16].探讨无创DNA检测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的意义[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03)
- [17].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线粒体DNA突变的研究[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0(01)
- [18].非标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DNA检测中的应用[J]. 激光生物学报 2020(01)
- [19].彗星电泳检测草胺磷对蚯蚓体腔细胞DNA的损伤[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01)
- [20].基于DNA检测的肉制品鉴伪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8)
- [21].绵羊血液中布氏杆菌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 畜牧与兽医 2020(03)
- [22].环境DNA在水体中存留时间的检测研究——以中国对虾为例[J]. 渔业科学进展 2020(01)
- [23].云斑白条天牛成虫不同组织部位DNA提取方法比较[J]. 滨州学院学报 2019(06)
- [24].三七片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及方法学考察[J]. 中草药 2020(07)
- [25].DNA倍体分析系统在脱落细胞学及术中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03)
- [26].DNA免疫吸附治疗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07)
- [27].红肉猕猴桃再生体系的建立及DNA条形码鉴定[J]. 植物生理学报 2020(03)
- [28].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调控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凋亡[J]. 海洋科学 2020(03)
- [29].基于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稳定同位素DNA的方法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0(02)
- [30].基于DNA链置换的可满足性问题的计算模型[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