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旅游村的共生模式研究 ——以泸沽湖里格村规划为例

风景旅游村的共生模式研究 ——以泸沽湖里格村规划为例

论文摘要

面临全球各地旅游经济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近年来也将旅游产业定位为战略性目标产业,内地旅游资源开发数量不断激增,其中不乏对乡村旅游目标活动的开展,但是总体问题呈现出“不开发,不发展;大开发,大破坏”的趋势。本文的主要研究是以泸沽湖为典型代表,它拥有得天独厚、景色怡人的高原湖泊风光资源,同时也是母系氏族文化资源“活化石”现存地,而里格岛作为泸沽湖最具代表区域,通过对其他相关典型区域的比较研究,找出其制约发展的原因与矛盾点,开发过度、“千村一面”、文化失语和规划管理制度滞后等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风景旅游村将国家风景名胜与旅游村镇的结合交叉点带到了一种新的模式研究平台之上,论文整理了国内外风景旅游村相关概念、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立足于东方哲学视野之下的理论体系——黑川纪章的“新共生思想”的基础之上,对泸沽湖风景旅游村的里格岛的进行分析研究,从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两个大方向入手,主要涉及内容包括自然风景审美、村镇布局、建筑特征、民俗民风和规划管理等角度入手,探讨风景旅游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共生模式。目前各地乡村旅游的开发状况也表现出起步阶段的种种迹象,表明多数地区缺少对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和理论指导和管理条例,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1、通过国内外风景旅游村镇的比较研究,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理论和发展于保护方法,与国内现有方法融合,开展对泸沽湖里格村的研究和分析;2、整合总结新共生思想的方法,从“共生的条件、形态、美感、根源、时代、秩序”五点要素套用于泸沽湖风景旅游村的共生模式之中;3、在表层在景区规划特色层面上分析解决问题,分析共生的资源,对应概念是共生的条件;总结出风景旅游村景观价值评估体系,对应于共生的美感;4、挖掘深层原因特色文化传承和面对文化冲击是正确的方式态度,对应共生根源,如何保持原真性的同时如何展开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3.1 自然保护区
  • 1.3.2 世界遗产、自然文化遗产
  • 1.3.3 乡村景观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内容和框架
  • 2 我国风景旅游村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 2.1 我国风景旅游村现存问题
  • 2.2 泸沽湖里格村概况和现存问题
  • 2.2.1 环境承载力超标——“头重脚轻”
  • 2.2.2 建筑形态粗糙——“千村一面”
  • 2.2.3 本土民族文化遗失
  • 2.2.4 本土原有发展模式受到冲击
  • 2.3 国外优秀案例分析
  • 2.3.1 发达国家的人文风俗保护类——阿米什保护区
  • 2.3.2 发展中国家的自然风光开发类——贝加尔湖旅游区
  • 2.3.3 悠久历史渊源的岛屿——意大利伊斯基亚岛
  • 2.3.4 亚洲文化背景的生态与传统、现代的融合——日本里山村
  • 2.4 本章小节
  • 3 共生思想理论依据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 共生理论的特征概况与体系
  • 3.1.1 共生理论的缘起和发展
  • 3.1.2 新共生思想的研究特征
  • 3.1.3 新共生思想理论主要构成
  • 3.2 共生思想与可持续发展
  • 3.3 结论与启发
  • 4 泸沽湖里格村共生规划资源类型和价值分析
  • 4.1 泸沽湖及里格村概述
  • 4.2 共生的条件——自然景源
  • 4.2.1 天景
  • 4.2.2 水景
  • 4.2.3 地景
  • 4.2.4 生景
  • 4.3 共生的形态——人文景源
  • 4.3.1 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
  • 4.3.2 里格村聚落落结构特征
  • 4.3.3 农业生产资源特征
  • 4.3.4 建筑类型与格局特征
  • 4.3.5 建筑细部特征
  • 4.3.6 人工景观节点
  • 4.3.7 民俗风物
  • 4.4 共生的美感——风景旅游村景观价值分析
  • 4.4.1 美感的定义
  • 4.4.2 景观价值评价
  • 4.5 小节
  • 5 风景旅游村的共生模式意识形态研究
  • 5.1 共生的根源——文化共生
  • 5.1.1 制度文化——母系氏族家庭结构
  • 5.1.2 精神文化——喇嘛教为主的多种信仰兼容模式
  • 5.1.3 文化传承——口口相传
  • 5.2 共生的时代
  • 5.2.1 历史上的冲击
  • 5.2.2 “游牧”时代
  • 5.2.3 经济与文化共生的时代
  • 5.3 共生的秩序—景观规划的管理实施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纳日人节日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泸沽湖的光与舟[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20(06)
    • [2].四川盐源:让泸沽湖重新成为网红打卡圣地[J]. 方圆 2020(15)
    • [3].泸沽湖四川省境内水环境污染防治研究[J]. 化工管理 2018(35)
    • [4].泸沽湖一景[J]. 产城 2018(08)
    • [5].泸沽湖[J]. 民族音乐 2018(06)
    • [6].泸沽湖畔的农田[J]. 中国三峡 2019(03)
    • [7].我愿是泸沽湖的一朵浪花[J]. 黄河之声 2018(23)
    • [8].泸沽湖之恋[J]. 民族音乐 2019(02)
    • [9].静美泸沽湖[J]. 环境 2018(01)
    • [10].跟我来逛泸沽湖[J]. 中国地名 2017(Z1)
    • [11].绿纸——泸沽湖的美丽传说[J]. 美术观察 2018(04)
    • [12].朱健作品[J]. 人民公交 2018(04)
    • [13].泸沽湖上的童年[J]. 民族音乐 2018(03)
    • [14].泸沽湖上(外一首)[J]. 民族音乐 2018(04)
    • [15].泸沽湖上的童年[J]. 北方音乐 2018(11)
    • [16].入梦泸沽湖[J]. 河南电力 2018(06)
    • [17].《舞动的泸沽湖》[J]. 美术 2016(10)
    • [18].大美四川 泸沽湖[J]. 四川党的建设 2017(11)
    • [19].《泸沽湖之心》[J]. 大众文艺 2017(10)
    • [20].泸沽湖生态博物馆的建设路径分析——以泸沽湖博树村为例[J]. 新西部(理论版) 2017(19)
    • [21].泸沽湖流域(云南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1)
    • [22].泸沽湖风光[J]. 文化与传播 2017(02)
    • [23].遇见泸沽湖[J]. 中国高新区 2015(06)
    • [24].泸沽湖——游弋于自我时空隧道的神秘国度[J]. 创造 2016(06)
    • [25].梦幻泸沽湖[J]. 重庆与世界 2015(08)
    • [26].泸沽湖风光[J]. 农电管理 2015(08)
    • [27].迷人的泸沽湖[J]. 经纬天地 2015(04)
    • [28].泸沽湖[J]. 民族音乐 2015(05)
    • [29].泸沽湖[J]. 中国人才 2015(15)
    • [30].泸沽湖[J].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9(10)

    标签:;  ;  ;  ;  

    风景旅游村的共生模式研究 ——以泸沽湖里格村规划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