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

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贫困同人口和污染一起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难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大量的农村人口使得中国长期饱受农村贫困问题的困扰。改革开放之后,为了缓解十分严重的农村贫困,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中国的农村反贫困工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下降到2003年的2900万左右,贫困发生率也由30%降低到3%左右,绝大多数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然而,中国农村的贫困标准还很低,脆弱的生态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以及并不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各项制度制约着中国农村反贫困的进程,中国农村反贫困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新特征,分析农村反贫困的各种制约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减少或消除农村贫困不仅关系到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还将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整体战略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从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出发,首先对贫困及反贫困的含义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各种贫困测算指标及适用范围,并深入探讨了反贫困的相关理论。其次,借鉴世界各国的反贫困经验,并回顾了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接下来,本文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即: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的特征分析及反贫困政策的转变、制约中国农村反贫困的相关因素、经济增长和投资扶贫的减贫效应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农村反贫困模式。 在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的特征分析及反贫困政策的转变上,本文认为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的日益分散化、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但相对贫困问题突出、脱贫人口返贫现象严重、贫困农村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生态贫困问题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的主要特征。相应的,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也逐渐实现由救济式向开发式、由扶持贫困地区向扶持贫困人口以及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参与的转变。 在制约中国农村反贫困的相关因素分析方面,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投入要素以及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制度结构在内的环境条件要素都是制约中国农村反贫困的重要因素。 在减贫效应的研究方面,本文重点考察了经济增长和投资扶贫的减贫效应,并得出结论认为经济增长和扶贫投资是有效缓解农村贫困的重要手段,缓解贫困不仅

论文目录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价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及结构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思路
  • 1.3.3 研究的结构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4.1 对经济增长和投资扶贫的减贫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
  • 1.4.2 分析、总结并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农村反贫困模式
  • 第二章 贫困及反贫困的概念
  • 2.1 贫困的概念
  • 2.1.1 贫困的含义
  • 2.1.2 贫困的衡量方法及评价指标
  • 2.2 反贫困的概念
  • 2.2.1 反贫困的含义
  • 2.2.2 反贫困的意义
  • 2.2.3 反贫困的战略选择
  • 第三章 贫困及反贫困的相关理论
  • 3.1 经济增长与反贫困
  • 3.2 资本与反贫困
  • 3.2.1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 3.2.2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 3.2.3 “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 3.2.4 “循环因果关系”理论
  • 3.3 制度与反贫困
  • 3.3.1 “产权”理论
  • 3.3.2 “经济增长”理论
  • 3.4 人口与反贫困
  • 3.4.1 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
  • 3.4.2 刘易斯的“两部门理论”
  • 3.4.3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四章 世界反贫困行动与中国农村反贫困历程
  • 4.1 世界各国的反贫困行动
  • 4.1.1 世界各国贫困的现状
  • 4.1.2 世界各国的反贫困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4.2 中国农村的反贫困问题
  • 4.2.1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及表现形式
  • 4.2.2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
  • 4.2.3 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发展历程及阶段划分
  • 4.2.4 中国农村反贫困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特征与反贫困政策的转变
  • 5.1 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的特征
  • 5.1.1 农村贫困人口由集中的区域分布转向零星的乡村分散分布
  • 5.1.2 绝对贫困减少,相对贫困问题突出
  • 5.1.3 贫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返贫现象严重
  • 5.1.4 贫困农村的经济结构不合理
  • 5.1.5 生态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 5.2 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转变
  • 5.2.1 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的背景
  • 5.2.2 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能力
  • 5.2.3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转变
  • 第六章 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制约因素分析
  • 6.1 生产投入要素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 6.1.1 土地
  • 6.1.2 资本
  • 6.1.3 劳动力
  • 6.2 环境条件要素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 6.2.1 基础设施
  • 6.2.2 技术
  • 6.2.3 制度结构
  •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投资扶贫的减贫效应分析
  • 7.1 经济增长与贫困缓解的状况与趋势
  • 7.1.1 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
  • 7.1.2 经济增长的区域差距状况与趋势
  • 7.1.3 贫困人口规模及其变化
  • 7.1.4 贫困的人头指数(贫困发生率)变化
  • 7.2 经济增长对缓解贫困的作用
  • 7.2.1 非参数估计方法
  • 7.2.2 参数估计方法和结果
  • 7.2.3 减缓贫困历程的分解
  • 7.3 经济增长的不同来源对缓解贫困的作用
  • 7.3.1 我国的产业结构(增长的来源)
  • 7.3.2 增长来源对减贫的影响
  • 7.4 扶贫投资对减贫的影响
  • 7.4.1 中央政府的三项扶贫投资及变动趋势
  • 7.4.2 扶贫资金的区域分配
  • 7.4.3 扶贫投资对缓解贫困的作用
  • 7.4.4 不同性质的扶贫资金对缓解贫困的作用
  • 结论性评述
  • 第八章 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农村反贫困模式
  • 8.1 山区综合开发扶贫模式
  • 8.1.1 山区贫困原因
  • 8.1.2 山区综合开发扶贫的含义
  • 8.1.3 促进山区综合开发扶贫的思路
  • 8.2 项目拉动扶贫模式
  • 8.2.1 项目建设在农村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 8.2.2 扶贫项目的选择
  • 8.2.3 促进项目拉动扶贫的对策
  • 8.3 农业产业化带动扶贫模式
  • 8.3.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 8.3.2 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类型
  • 8.3.3 农业产业化的扶贫作用
  • 8.3.4 促进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对策
  • 8.4 以工代赈扶贫模式
  • 8.4.1 以工代赈扶贫的概念
  • 8.4.2 以工代赈扶贫的特点
  • 8.4.3 以工代赈扶贫的作用
  • 8.4.4 以工代赈扶贫的不足之处
  • 8.5 小额信贷扶贫模式
  • 8.5.1 小额信贷扶贫的概念
  • 8.5.2 小额信贷扶贫的发展过程
  • 8.5.3 小额信贷扶贫的特点
  • 8.5.4 中国在发展小额信贷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8.5.5 小额信贷扶贫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 8.6 移民搬迁扶贫模式
  • 8.6.1 移民搬迁扶贫的原因
  • 8.6.2 移民搬迁扶贫的发展历史
  • 8.6.3 移民搬迁扶贫的效果
  • 8.6.4 移民搬迁扶贫模式发展方向
  • 8.7 整村推进扶贫模式
  • 8.7.1 整村推进扶贫模式产生的背景
  • 8.7.2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含义
  • 8.7.3 整村推进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8.7.4 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发展方向
  • 结论性评述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9.1 研究的结论与对策建议
  • 9.1.1 研究的结论
  • 9.1.2 对策建议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