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保护性肺通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腔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氧合功能
保护性肺通气论文文献综述
唐亚平,施小彤,陈秋妙,李帅,王维[1](2019)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口腔癌患者术后氧合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LPVS)对口腔癌患者术后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口腔癌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潮气量组(A组)、小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组(B组)、小潮气量+低PEEP+肺复张组(C组),每组30例。记录每组患者术前(T_1)、机械通气2 h(T_3)、手术结束时(T_4)、术后24 h(T_5)和72 h(T_6)的动脉氧分压(PaO_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_2]和氧合指数(OI);记录患者机械通气后30 min(T_2)、T_3和T_4的气道压峰值(PAP)以及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L);记录患者T_1、T_5和T_6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临床改良肺部感染评分(m CPIS)。结果:3组患者各时点P(A-a)DO_2、PaO_2均较术前升高,术中PAP值呈上升趋势,T_5、T_6时点WBC、CRP和m CPIS评分也均较T_1时点升高,其中B组、C组PAP、P(A-a)DO_2、CRP和m CPIS评分升高幅度明显低于A组(P<0.05);3组患者各时点OI较术前下降,且术中CL呈下降趋势,其中B组、C组OI、CL下降幅度低于A组(P<0.05)。3组术中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口腔癌手术患者术中应用LPVS有利于促进术后早期肺氧合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姚宏苏,孙建宏,杨阳,朱晓,高亚萍[2](2019)在《肺保护性通气对单肺通气患者呼吸动力学、炎性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对单肺通气(OLV)患者呼吸动力学、炎性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肺部手术的患者2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OLV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OLV组(n=107)和保护性OLV组(n=108),比较两组OLV0.5 h(T1)、OLV1h(T2)等时间点的胸肺顺应性(CT)、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peak)等指标情况,比较两组T1、T2、拔管后2 h(T3)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0 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25%用力呼气流量(FEF25),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0 d、术后1个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2时间点CT均较T1时间点下降,但保护性OLV组高于传统OLV组(P<0.05);两组患者T2时间点Raw、Ppeak较T1时间点升高,但保护性OLV组低于传统OLV组(P<0.05)。两组患者T2、T3时间点IL-6、IL-8均较T1时间点升高,且T3时间点高于T2时间点(P<0.05);保护性OLV组T2、T3时间点均低于传统OLV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传统OLV组MMSE评分较术前、术后1个月降低,且术后10 d,保护性OLV组MMSE评分高于传统OLV组(P<0.05);保护性OLV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着低于传统OLV组(P<0.05)。结论:OLV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的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动力学、肺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同时可以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9期)
李慧婕[3](2019)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保护性肺通气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给予间断肺复张和PEEP,对照组常规通气,观察两组患者各时刻点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峰压、PH及手术、消融、透视等时间,即刻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各时刻点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峰压、PH即刻成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透视、消融及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缩短相应的手术间,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3期)
玄永哲[4](2019)在《观察保护性肺通气序贯肺复张(RM)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序贯肺复张(RM)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2018年3月收治SAP并发ARDS患者62例,按其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通气模式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保护性肺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IP、Cst、PaO_2、PaO_2/FiO_2等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均较优(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接受保护性肺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的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06期)
周晶,高巨,米智华,胡乃琴[5](2019)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单肺通气大鼠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水通道蛋白(AQ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肺保护通气组(P组)、大潮气量组(H组),每组5只。C组仅切开气管导管并保留自主呼吸,P组与H组行气管插管后连接小动物呼吸机行左肺机械通气。C组在气管切开即刻处死大鼠,P组与H组在机械通气4 h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左肺组织AQP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AQP mRNA的表达。将剩余左肺组织用于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值。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组、P组与H组AQP-1蛋白表达均未见明显差异,H组AQP-5蛋白表达较其他2组显着减少。P组和H组AQP-1 mRNA、AQP-5 mRNA表达均小于C组,且P组高于H组(P<0.05)。P组和H组中肺组织湿/干比值均显着大于C组(P<0.01),P组和H组肺组织湿/干比值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减少单肺通气大鼠肺组织中AQP-1和AQP-5蛋白的表达,但与传统的大潮气量通气模式相比,其影响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赵艳[6](2019)在《保护性肺通气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保护性肺通气(PLV)策略对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下肺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年龄50岁及以上,左或右侧肺切除术均可纳入,ASAⅠ~Ⅲ级,NHYAⅠ~Ⅱ级,术中所有患者行全凭静脉麻醉,双腔支气管导管下单肺通气(OLV),预计单肺通气时间1~3h。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保护性肺通气组(PV组)52例和常规肺通气组(CV组)48例。保护性肺通气组:双肺通气,潮气量(VT)8 ml/kg+呼气末正压(PEEP)5 cmH_2O,低吸入氧浓度(FIO_2)0.7,呼吸频率(RR)10~12次/分,尽量维持PaCO_2 35~45mmHg,但不超过60mmHg,吸气:呼气=1:2;单肺通气(OLV):VT 6 mg/kg+PEEP 5cmH_2O+肺复张(呼吸回路断开、单肺通气结束、手术结束时实施,持续肺充气法:在3~5s内将P _(peak)升到30 cmH_2O,持续30s,恢复原通气,重复2~3次),FIO_20.7,RR12~16次/分,尽量维持PaCO_2 35~45mmHg,但不超过60mmHg,吸气:呼气=1:2。对照组双肺通气呼吸设置:VT 10 ml/kg,PEEP为零,FIO_2 1.0,RR10~12次/分,调节呼吸频率使PaCO_2 35~45mmHg,吸气:呼气=1:2;单肺通气:VT 8ml/kg,PEEP为零,FIO_2 1.0,RR 12~16次/分,调节呼吸频率PaCO_2 35~45mmHg,吸气:呼气=1:2。两组均采用多模式精确麻醉管理策略,包括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丙泊酚注射液靶控输注(TCI)、持续泵注瑞芬太尼、术中间断加入顺式阿曲库铵和舒芬太尼,麻醉药物可根据病人和手术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术中保温及限制液体输入、术中监测脑氧饱和度(rSO_2)、术后采取多模式镇痛等。观察记录术中血氧饱和度(SpO_2<90%)和脑氧饱和度(rSO_2<55%)下降程度和持续时间,两组术前、术中、术后动脉血气比较:术前未吸氧基础血气、术中单肺通气1h、术后拔管脱氧5min,术中气道压P_(peak)、P_(plat)比较。主要观察指标术后谵妄(POD)和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手术结束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下床时间、胸引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方法(CAM)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谵妄,术后随访患者直至出院。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ASA分级、术前肺功能、术前血红蛋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输液量、OLV以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V组比较,PV组术中PaO_2、OI较高(P<0.05),术中低SpO_2<90%和低rSO_2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较低(P<0.05);术后POD和PPCs发生率低(P<0.05),拔管时间缩短(P<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肺通气改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术中血氧饱和度和脑氧饱和度较高,术后谵妄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肖鹏,姚立群,官永庆[7](2019)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下俯卧位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俯卧位脊柱外科手术病人氧合功能和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俯卧位脊柱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潮气量VT=10 m L/kg,呼气末正压PEEP=0)或保护性肺通气组(VT=6 m L/kg,PEEP=5 cm H2O,每30分予手法肺复张1次)。记录术中主要的通气参数,并间隔1 h行动脉血气分析。分别采集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前、术后6 h和术后24 h采集病人外周血,检测血浆中的IL-6、TNF-α、IL-8和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常规通气组相比,保护性肺通气组动脉血CO2水平明显升高[(34±5. 6) mm Hg比(39±5. 4) mm Hg,P <0. 001],但动脉血氧分压和气道峰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2±24. 6) mm Hg比(185±31. 5) mm Hg,P=0. 34;(25±3. 2) cm H2O比(23±4. 5) cm H2O,P=0. 052]。手术后血浆中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通气组相比,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并不能减轻俯卧位脊柱外科手术病人的全身炎性反应或者改善病人的氧合功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中可能发挥保护作用,但与术式或体位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李帅,赵爱香,常石辉,王耀岐[8](2018)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开胸单肺通气呼吸功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开胸单肺通气(OLV)呼吸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科择期肺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等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给予传统OLV与保护性OLV策略,双肺通气(TLV)时两组均应用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呼吸动力学与血气分析指标检测情况。结果:两组在OLV60min(T_2)时胸肺顺应性(CT)明显低于TLV30min(T_1),而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显着上升,甲组以上指标上升或降低幅度均比乙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T_2、气管拔管后2h(T_3)时动脉氧分压(PaCO_2)和乙组同期相比明显上升,T_2、T_3时PaO_2与T1相比明显降低,与乙组相比甲组降低更为显着(P <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助于降低OLV时气道压力与阻力,增加肺顺应性,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家庭医药.就医选药》期刊2018年12期)
张瑞,郭慧琴[9](2018)在《呼气末正压联合保护性肺通气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呼气末正压联合保护性肺通气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呼气末正压。结果实验组患者动脉血气Pa O2在T1~T4时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动脉血气Pa CO2和PH在T_0~T_5时与对照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 0. 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T0~T5时Pa O2/Fi 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从T1~T5时RI和A-aD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D/VT在T0~T5时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 0. 05)。在T_1、T_2、T_3时,实验组Pmean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而实验组Ppeak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达到拔管时间和送出PACU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肺部并发症方面比较,2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呼气末正压联合保护性肺通气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的肺功能,促进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罗玉辉,苏俊英,刘会长,严国胜,杨志军[10](2018)在《保护性肺通气对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围术期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的肥胖患者90例,按照单盲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通气模式,干预组给予呼气末正压联合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分别在气腹前(T_1)、气腹30 min(T_2)、气腹60 min(T_3)、气腹停止后5 min(T_4),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并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氧合指数(OI),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与T_1相比,对照组和干预组的PaO_2在T_2、T_3、T_4均显着升高(P<0.05),且干预组在T_2、T_3、T_4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时间点,2组Pa CO2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plat和Ppeak在T_2、T_3明显高于T_1(P<0.05),T_4时恢复到T_1水平;在T_1、T_4,对照组和干预组Pplat和Ppea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P>0.05),在T_2和T_3,干预组Pplat和Ppeak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Cydn和OI方面,与T_1相比,对照组的T_2、T_3、T_4下降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T_2、T_3、T_4与T_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T_2、T_3、T_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实施保护性肺通气保护策略可有效降低肥胖患者全麻机械通气期间术中气道压,改善肺顺应性,增加肺通气效率,减少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肺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保护性肺通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对单肺通气(OLV)患者呼吸动力学、炎性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肺部手术的患者2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OLV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传统OLV组(n=107)和保护性OLV组(n=108),比较两组OLV0.5 h(T1)、OLV1h(T2)等时间点的胸肺顺应性(CT)、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peak)等指标情况,比较两组T1、T2、拔管后2 h(T3)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0 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25%用力呼气流量(FEF25),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0 d、术后1个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2时间点CT均较T1时间点下降,但保护性OLV组高于传统OLV组(P<0.05);两组患者T2时间点Raw、Ppeak较T1时间点升高,但保护性OLV组低于传统OLV组(P<0.05)。两组患者T2、T3时间点IL-6、IL-8均较T1时间点升高,且T3时间点高于T2时间点(P<0.05);保护性OLV组T2、T3时间点均低于传统OLV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传统OLV组MMSE评分较术前、术后1个月降低,且术后10 d,保护性OLV组MMSE评分高于传统OLV组(P<0.05);保护性OLV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着低于传统OLV组(P<0.05)。结论:OLV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的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动力学、肺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同时可以减轻机体炎性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护性肺通气论文参考文献
[1].唐亚平,施小彤,陈秋妙,李帅,王维.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口腔癌患者术后氧合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2].姚宏苏,孙建宏,杨阳,朱晓,高亚萍.肺保护性通气对单肺通气患者呼吸动力学、炎性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3].李慧婕.房颤射频消融术中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应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4].玄永哲.观察保护性肺通气序贯肺复张(RM)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9
[5].周晶,高巨,米智华,胡乃琴.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单肺通气大鼠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6].赵艳.保护性肺通气对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9
[7].肖鹏,姚立群,官永庆.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在全身麻醉下俯卧位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9
[8].李帅,赵爱香,常石辉,王耀岐.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开胸单肺通气呼吸功能的影响研究[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
[9].张瑞,郭慧琴.呼气末正压联合保护性肺通气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8
[10].罗玉辉,苏俊英,刘会长,严国胜,杨志军.保护性肺通气对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