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活之本丰富德育之源——由“东方神童”的故事看中国德育的现状

依托生活之本丰富德育之源——由“东方神童”的故事看中国德育的现状

俞美亚

摘要:本文从“东方神童”的故事引入,对中国的德育现状进行了分析。长期以来,在功利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德育逐渐与生活疏离。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谈论了如何在生活中开展德育工作,让德育工作生活化。

关键词:生活;德育;班级管理

作者简介:俞美亚,任教于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1983年6月17日,魏永康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一个贫苦家庭。2岁时,他已经能认出甚至写出140个物品的名称。1988年,他5岁,很多孩子到这个年龄还没有上学。但魏永康超群的记忆力、独特的思维方式、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超强的自学能力,让他走上了一条很多孩子无法效仿的路。13岁,正常的小孩要考中学,而魏永康却是去上大学。那一年,他考出602分的高分,轰动了整个华容县。从当年那篇报道《13岁少年考上湘大》配发的图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四年过去了,当魏永康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时候,他又成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一名硕博连读生。但3年后,魏永康读完全部硕士课程,还没有来得及拿到硕士学位时,他被勒令退学了。据央视《新闻调查》报道,是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劝退。

确实,长期以来,在功利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德育逐渐与生活疏离而陷入了知识化、教条化、片面化、功利化的困境。要摆脱困境,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源头活水。在此,笔者谨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开展德育工作,让德育工作生活化。我们讲生活德育并不能玩理念,而应该为德育正本清源,使德育工作走出误区。

一、理想教育生活化

通过与学生的日常谈心,笔者了解到有不少同学进入高二仍没有一个明确切实的目标,他们或盲目乐观,沉浸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里;或妄自菲薄,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所以,解决学生的目标和动力问题是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1.破除幻想,让学生贴近生活

要解决学生的理想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社会、走进生活。为此,笔者经常和学生谈生活论社会,说理想讲现实,让他们在理想和现实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保持健康平和而又积极向上的心态。笔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三份调查报告:《2009年毕业大学生工作收入情况调查报告》、《2010年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中国现代家庭幸福指数调查报告》。通过这些学习,同学们更清醒地认识了社会,了解了现实,理想在他们心中越来越清醒,越来越可感。

2.确立目标,让学生脚踏实地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之后,笔者开始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未来生活,制定高考奋斗目标。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众多高校的招生与办学情况和近几年来的招生与录取情况,让他们寻找自己与目标的差距,从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让他们认识到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逐步向目标靠近,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否则理想只能化为幻想,目标只能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3.格言鞭策,激发前进动力

同学们树立了理想、确立了目标之后,笔者还让他们找出自身致命的弱点,并设计具体的对策,从而搬开前进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我们班黑板的边缘设计了“格言警句”栏,格言由每位同学轮流撰写,大部分都是具有浓厚生活味的句子,言近而旨远,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的斗志,激发了学生前进的动力。

二、品质培养生活化

1.做好身边小事,培养意志品质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数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大事者必注重小节。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笔者一直注重教育学生做好小事,因为笔者知道小事情可以培养大品质,能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就具备了做大事的基本素质。这样的小事,如记好每一次笔记,做好每一次预习,打扫好每一次卫生,给同学伸出一次援手,捡起地上的一个纸片等等,不一而足。总之,做好每一件小事,应贯穿于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形成习惯,炼就意志,铸成品质。有些同学认为打扫卫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们的宿舍物品随意乱放,地面肮脏不堪,他们却不懂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也恰恰是这些同学学习上的粗枝大叶、忽略细节,在考试中频频失分。殊不知,这样的坏习惯将会对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澄清了利害,说明了轻重,这些同学已在慢慢地改变。

2.讲述生活故事,挖掘德育素材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则说:“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就没有教育。所以,生活是德育的源泉。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到处是生活,即处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学生,他首先是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因此,世界瞬息万变的万物无时不在对他们产生着影响,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素材。而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对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所遭受的困难境遇进行适时的价值引导,以促进其内在德性的自然生长;把生活中点滴的德育素材提升为行之可效的德育经验,并反作用于德育实践。笔者经常将自己阅读或听到的生活故事讲述给学生听,这样的故事有高考成功者的刻苦求学的经历(如广西高考状元林丽渊的学习经历和经验),有著名作家或科学家的成功前的坎坷经历(台湾著名作家简嫃的高中求学经历)。学生在倾听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成功源于艰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3.深入学生生活,寻找教育契机

这里所说的生活,不仅指广泛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也包括学生的更有着直接经验的学校生活。他们的学校生活恰恰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最直接的也是最好的素材。平时,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休息时间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在一次次的零距离接触中,笔者发现了许多苗头性问题,也掌握了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好契机。如寄宿生晚上回到宿舍玩小游戏、看玄幻小说等等,通过深入学生生活,笔者了解了少数学生上课萎靡甚至厌学的原因,并及时进行了教育,把他们从歧途及时拉了回来。

为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笔者认识到家庭生活是形成学生个性、品质的一个重要领域,为此,笔者能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共商大计。如开学初,笔者就组织本班学生家长单独召开了一次以“自主学习与家长督促之间的关系”为主题的家长会,针对寒假自主学习情况,及时小结经验考试,改变了不少家长的错误认识,赢得了他们的配合与支持,更有一位家长,在家长会结束后的晚上,发了一封长篇“道歉信”,为自己在督促孩子自主学习方面的失职而致歉,着实令人感动。

三、常规管理生活化

1.分工精细化,工作生活化

上学期,本班加入了“生活德育”实验班行列,并积极改组班委,实行自主创新,设立了点子部、学习部、风纪部等近十个部门,分工协作,确实让班级各方面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仍存在班级管理工作“死角”现象,一出现问题班干部互相推诿。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立即想出新招,进一步细化常规管理工作,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责任到人,如早晨的卫生、晚自习的卫生、自行车排放、早读的实施等各有专人监督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在分工精细化的基础上,更实行了“问责制”,即哪条线出现失分,则追究该条线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必要时予以一定的责罚。岗位责任制和问责制实行后,班干部和广大同学的责任意识加强了,意识的强化促成了他们习惯的培养,慢慢地,班级的常规工作就成了他们每天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失分现象越来越少,本班的常规评分总是列于年级前茅。

2.反馈经常化,整改及时化

为使广大同学在第一时间了解班级常规管理和宿舍管理的情况,笔者还建立了管理评价反馈制度。班级常规评分和宿舍情况每天反馈上墙,经细致观察,笔者发现,班级得分的高低有时直接左右着班级同学尤其是当事人的情绪,班荣则喜,就这样,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曾有几次,本班自行车和包干区屡屡失分,我们负责的同学及时向德育处和检查小组了解情况,令人感动的是,不少班干部每天亲临现场,如负责包干区的谢玲毓同学每天都会随值日生参与打扫并督促值日同学高质量地完成值日任务,为班级赢得了不少分数。

生活乃德育之源泉,失去了生活这一源泉,德育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依托生活之本,自然就可以走出德育片面化、教条化、知识化的怪圈。因此,笔者也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德育工作一线的班主任重视生活,关注生活,不断丰富德育的源泉。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邮政编码:215500

RelyingonthePrincipleofLifeandEnrichingtheSourceofMoralEducation

YUMeiya

Abstract:Startingofffromastoryof“orientalchildprodigy”,thispaperanalyzesthestatusquoofChinesemoraleducation.Foralongtime,undertheinfluenceofutilitarianism,doctrinarismandempiricism,moraleducationisgraduallyfarawayfromlife.Theauthorexpoundshowtoimplementmoraleducationbasedonclassroommanagementexperience,thustomakelifestylemoraleducation.

Keywords:life;moraleducation;classroommanagement

标签:;  ;  ;  

依托生活之本丰富德育之源——由“东方神童”的故事看中国德育的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