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创作论文-梁建先

病中创作论文-梁建先

导读:本文包含了病中创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鲁迅,《野草》,绝望,故乡

病中创作论文文献综述

梁建先[1](2016)在《惨怛之呼——论1924-1927年病中鲁迅的心境与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1924-1927年间,鲁迅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了非常复杂的心境,仅以《呐喊·自序》而言,有学者便统计出"‘悲哀’与‘寂寞’竟出现了15次"之多(1)。鲁迅为什么会感到"悲哀"与"寂寞"?除了几乎使他沦于精神颓唐的启蒙无效与兄弟失和之外,身体疾病——尤其是肺结核症状的愈发严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说"病患代表着一种已被改变的生存状态,一种个人在世界(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6年12期)

吴萱,王明好[2](2012)在《卢照邻病中创作之悲剧色彩及燕赵文化精神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1]命运坎坷、蹭蹬下僚、感时伤世……这是历代文人的缩影。悲剧命运成就了文人,文人们又将这些悲剧表现得荡气回肠,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似乎尤为突出。明代张燮在《幽忧子集题词》中如是说:"古今文士奇穷,未有(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2年20期)

程荣[3](2011)在《论卢照邻病中创作的悲剧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与不断升级的难以治愈之恶疾的斗争,也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内容。卢照邻以他的病中创作揭示了人在恶疾困扰下严酷惨烈、无可底止、莫可言状的肉体与精神的痛苦,反映了人在极端困境中沉重苦闷、进退失据的心理状态,以及为摆脱困境所做的艰苦卓绝的悲剧性抗争,为世界提供了一面了解和关照置身绝境中的人的镜子。这是有真实血肉的文学,它以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直视人类的生存,揭示了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而文学史多视而不见的生存矛盾与生存悲剧。(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10期)

卫凌[4](2010)在《二胡曲《病中吟》创作年代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中吟》是我国国乐大师刘天华先生(1895—1932)"十大二胡名曲"之一。由于它曲调动听,寓意深刻,所以自问世以来,深受国人的喜爱。1993年《病中吟》与刘天华先生的其他两首二胡曲《良宵》和《空山鸟语》同时荣获中华民(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0年04期)

程荣[5](2008)在《生命的磨难 灵魂的挣扎——卢照邻病中创作内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疾病给卢照邻带来了深重的生命磨难,他在感到空前的人生孤独和痛苦中,发愤创作。他的病中创作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肉体与精神的痛苦,展示了一个身染沉疴的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绝境中无可底止的精神苦闷和强烈的痛愤,绝望中灵魂的挣扎,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生命的追问。他将生命的感悟有机地渗透在人生、生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记录中,为文学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程荣[6](2006)在《谈卢照邻病中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唐四杰”在唐诗开创时期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思想题材的领域,对盛唐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在歌行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他的《长安古意》不仅被看作是他的代表作,而且还被看作是他所处时代的代表作。由于特殊的患病经历,卢照邻还创作了文学史上罕见的《五悲》、《释疾文》等独具特色、感慨深沉的反映疾患题材的诗文。 疾病给卢照邻带来了深重的生命磨难,但卢照邻并没有被苦难压垮,他在不幸中挣扎而起,以个体深刻的生命体验感受世界存在的意义,感受人生的一切,他在感到空前的人生孤独和痛苦中,发愤创作,将生命的感悟有机地渗透在人生、生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记录中,为文学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第一章分析卢照邻病中创作的内容。通过他的病中创作表现出的非同寻常的肉体与精神的痛苦,剖析一个身染沉疴的人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了解诗人在绝境中无可底止的精神苦闷和强烈的痛愤,了解诗人在绝望中灵魂的挣扎,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对命运、生命的追问,了解人在应对恶疾等人类永恒难题方面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和局限。第二章分析卢照邻的病中创作包含的悲剧精神及悲剧的震撼力。命运无情地毁灭一代骐骥所有的希望和梦想,将他推向人与自然、与社会、与文化尖锐对立的前沿。卢照邻在苦难中奋起抗争,不断向命运发起冲击,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意志力量。剧烈的痛苦和顽强抗争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并表现出撼人心魄的悲剧的震撼力。第叁章将卢照邻的病中创作放在唐代和先唐的历史时段中分析比较其作品的文学价值。与历史上其他作家相比,无论是创作题材,还是创作主题,卢照邻的病中创作都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另外,卢照邻的病中创作通过情感迷狂中的悲愤问难与宣泄,延续了屈原骚体赋的悲剧风格,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独创性。 历来研究者多重视卢照邻歌行方面的成就,很少注意他的病中创作。文学史中反映个人的人生苦难尤其是疾病苦难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见,研究的也不够深入和充分。人生苦难作为人生重大忧患之一应该得到文学史的重视。本文涉足这一领域,试图公正地评价卢照邻病中创作的价值,以弥补前人研究的部分不足。(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06-05-01)

刘北茂,刘育辉[7](1984)在《《病中吟》的产生、命名与创作年份》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的二兄天华,于1915年春遭到失业的厄运,当时我的父亲正卧病在床,因此家中经济拮据,生活也不易维持;当人们正忙碌着准备欢度新春佳节时,我家却有债主登门讨债,由于无钱还债,债主竟把红灯笼高挂在我家大门上,以示欠债未还;父亲病痛的呻吟和远近不时传来的爆竹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1984年03期)

病中创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1]命运坎坷、蹭蹬下僚、感时伤世……这是历代文人的缩影。悲剧命运成就了文人,文人们又将这些悲剧表现得荡气回肠,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似乎尤为突出。明代张燮在《幽忧子集题词》中如是说:"古今文士奇穷,未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中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1].梁建先.惨怛之呼——论1924-1927年病中鲁迅的心境与创作[J].鲁迅研究月刊.2016

[2].吴萱,王明好.卢照邻病中创作之悲剧色彩及燕赵文化精神探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

[3].程荣.论卢照邻病中创作的悲剧精神[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4].卫凌.二胡曲《病中吟》创作年代再探究[J].人民音乐.2010

[5].程荣.生命的磨难灵魂的挣扎——卢照邻病中创作内容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程荣.谈卢照邻病中创作[D].安徽大学.2006

[7].刘北茂,刘育辉.《病中吟》的产生、命名与创作年份[J].中国音乐.1984

标签:;  ;  ;  ;  

病中创作论文-梁建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