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从县域撤点,各大股份制商业银行致力于满足“高端客户”需求,对于农村,甚至县域的金融需求都不屑一顾,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十分严重。在此背景下,国家开始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提倡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村镇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主导下应运而生。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在于资金缺乏,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村镇银行的成立和发展不仅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破冰之举”,更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作用。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由于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许多难题,且“支农性”的效果也不尽人意。本文正是以村镇银行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为研究重点,分析其中症结,试图从法律角度提供一些制度安排的建议,以期能对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和解决农村金融困境略尽绵薄之力。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该部分简单介绍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和村镇银行设立的背景,指出对村镇银行的法律规制进行系统研究必要性;第二部分“村镇银行概述”,该部分首先对与村镇银行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然后从村镇银行的设立意义、制度设计特点、法律性质以及市场定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指出村镇银行是具有特殊性的微小商业银行,其市场定位为“支农支小”,为下一步的研究做铺垫;第三部分“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该部分细致分析了村镇银行在设立和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四大主要问题,讨论了村镇银行目前所面临的制度缺陷与现实困境,明确了村镇银行法律规制应如何完善的方向和重点;第四部分“完善我国村镇银行制度设计的对策建议”,该部分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村镇银行法律制度所应遵循的立法原则,然后根据本文第三部分中分析的村镇银行所面临的制度困境以立法建议的形式进行了回应,以期能对村镇银行的立法完善有所助益;第五部分“结语”,是对作者以上论述的小结,希望能引发社会对村镇银行更多的关注,促进村镇银行法律制度的完善,对村镇银行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起到些许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前言第1章 村镇银行概述1.1 我国村镇银行立法概括1.2 我国村镇银行设立的意义1.2.1 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竞争格局的形成1.2.2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供需矛盾1.3 村镇银行制度设计的特点1.3.1 关于设立条件和股权结构1.3.2 关于业务范围和审慎经营1.3.3 关于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1.4 村镇银行的法律性质分析1.4.1 村镇银行是否是政策性银行1.4.2 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1.4.3 村镇银行是特殊的微小商业银行1.5 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1.5.1 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基本因素分析1.5.2 村镇银行的定位导向第2章 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2.1 村镇银行发起人制度和股权结构设置存在的弊端2.1.1 资本金的来源渠道受到限制2.1.2 股权结构设置导致各方利益主体动力不足2.1.3 银行主导模式下的同质化弊病2.2 村镇银行的营利性要求难获满足2.2.1 村镇银行与同行业竞争者相比的"先天不足"2.2.2 业务经营难实现规模效益2.2.3 利率管控难满足营利性需求2.3 村镇银行贷款风险的法律防范机制欠缺2.3.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落后2.3.2 抵押权客体严重不足2.3.3 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有缺陷2.3.4 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尚未建立2.4 村镇银行的发展偏离"支农性"方向第3章 完善我国村镇银行制度设计的对策建议3.1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建议3.1.1 村镇银行法律规制的立法指导思想3.1.2 颁布专项法律法规,规范村镇银行经营3.2 完善村镇银行准入制度,正确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3.2.1 逐步取消发起人资格限制,缓解农村金融供给不足3.2.2 取消出资人持股比例限制,建立相对集中的多元化的股权制度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满足村镇银行营利要求3.3.1 放宽村镇银行加入支付结算系统的管制3.3.2 设计村镇银行弹性利率,破解营利性与支农性矛盾3.3.3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高村镇银行公信度3.4 创新有关制度,防范和化解村镇银行信贷风险3.4.1 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优化农村信用环境3.4.2 完善联保贷款制度,分散农户贷款风险3.4.3 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有效增加信贷供给3.4.4 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增强农户抗风险力3.5 健全村镇银行"支农性"的评价体系及差别化的监管制度3.5.1 通过立法途径明确村镇银行的支农性社会责任3.5.2 建立一套判断村镇银行"支农性"的评价体系3.5.3 实施差别化监管方式第4章 结论4.1 研究结论4.2 前景展望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村镇银行论文; 法律规制论文; 现实困境论文; 对策建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