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玉明钟丽韩光霞
青岛市平度市中医医院山东省266700
【摘要】目的对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合理的药房管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年5月一2015年5月发生的60例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探讨。结果患者中高于60岁的所占比例最大,为36.7%;18—40岁所占比例最小,为15.0%;静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外用和服用药物的患者(P<0.05);用药后0.5小时以内即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显著多于0.5小时以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P<0.05);患者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中皮肤和附件损害所占比例最高,为46.7%,显著高于其他症状(P<0.05)。结论应重视对中药制剂的药房管理,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加强中药制剂的用药安全保障。
【关键词】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药房管理措施
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现象日益突出,医院的中药房是治疗的终端,药房管理对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均有重要意义。为了证实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我们对2014年5月一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一2015年5月期间60例发生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5一90岁,平均年龄为(40.1士7.9)岁。
1.2方法
本研究中的临床不良反应标准参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对发生临床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本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x%)表示,采用才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为a=0.05。
.结果
2.1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
患者中高于60岁的所占比例最大,为36.7%;18~40岁所占比例最小,为15.0%。
2.1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和发生时间
静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外用和服用药物的患者(P<0.05);用药后住5小时以内即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显著多于0.5小时以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P<0.05)。
2.3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
患者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中皮肤和附件损害所占比例最高,为46.7%,显著高于其他症状(P<0.05)。
3.讨论
近年来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加强对中药房的药房管理对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均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引起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患者因素,患者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药物耐受性等存在差异性,女性、儿童和老人的药物耐受性普遍较差,例如妊娠期妇女服用魔香类中药制剂可能引起流产,另外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毒副作用小,在选择、服用中药制剂时缺乏对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视,因此需要对患者耐心讲解药品服用说明,强调注意事项,以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因素,药物本身通常具有一定毒性,如服药时间、频次、剂量、方式不当,或服用其他不适宜同时服用的药物,极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例如川芍有活血化癖之效,然而过量服用会抑制心脏、降低血压,又如过长时间煎煮山豆根导致毒性增强引起不良反应,选用因素,如果在中药制剂选用过程中不问辨证,或炮制不当、不合理配伍,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笔者结合个人工作经验,认为从药房角度预防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加强药房管理。严把采购关,从具备“三证一照”和质保协议、药监部门有备案、营销人员有上岗证和委托书的企业采购药品认真做好验收工作,在验收时认真查看品名、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质检报告及包装密封性、有无破损污染等情况,严格按相关标准进行质量验收做好药品贮存养护工作,入库药品必须分类保管,定期清理卫生,合理调节库房温湿度,做好虫、鼠、尘、潮、霉、火、盗、污染等的防治,实行专人转账等“五专”管理规范操作规程,要问清患者的病症和当前服用药物的情况,强调按医嘱服药,可在药盒上贴上标签注明用量用法和注意事项。
其次做好归纳总结性工作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建立患者档案选用中药制剂的患者通常长期服药,药房可建立患者档案,记录并跟踪患者用药情况,监督药物用量与服用时间,以免蓄积中毒,并总结用药规律、效果反馈给临床医师,辅助患者的治疗。
为临床医师提供中药信息服务。中药师可将药效相近药物、新药等信息编辑成册,帮助临床医师加深对药物的了解,还可整理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资料方便医护人员查询,在辅助临床治疗的同时也有助于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做好咨询服务工作。或者药房可通过咨询窗口开展用药指导,由资深医师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推荐合适的药物,指导中药的煎服方法,指出饮食禁忌、不良反应等注意事项。还可发放安全用药的有关宣传资料,或编写药讯,以加强药物科普知识的教育普及。
最后要积极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的监督检测工作,重点监测中药注射剂和新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对于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或服用毒性大药物的患者也要加强监测,根据反馈信息提出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以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还需注重对中药师的培训,不断充实其专业知识,提升其业务能力。
本研究发现: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0岁以上所占比例最高,因为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弱,在选择药品和给药方式时应慎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不必要时慎选,尽量用口服给药替代;用药后0.5小时以内即发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因此应加强对患者用药后0.5h以内的监测,出现症状要及时停药并积极治疗。
综上所述,引起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主要与患者本身、药品本身与药品的使用方法有关。在临床上使用中药制剂时应加大其不良反应的监控力度,提高使用中药制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毛春红.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方法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4):100.
[2]王彩霞.医院药房药品管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29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