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日益严重。气温升高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且夜温的升高速度要比白天快。温度升高使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遭遇高温胁迫的概率增加,而水稻在生长的任何时期遭遇高于其生长临界高温的温度时,都会对其生长发育不利。长江中下游作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区,以种植早、晚双季稻和一季中稻为主,在水稻的生长关键期遭遇极端的高温可能性越来越高,会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尤其对于中稻而言,其生育期较长,若是对高温敏感的品种,只需几天或者开花时期遭遇几个小时的高温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阐明播期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2)模拟全球气候变暖对热敏感和耐热性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3)探明在幼穗分化期、抽穗扬花期以及灌浆期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4)探讨不同时期的温度升高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生理机制。期望本试验研究结果为抗/耐高温水稻材料的选育及避害栽培技术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大田和盆栽试验相结合进行相关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中,随着播期的提前,水稻大田生育期遭遇极端高温(>35℃)的天数增加,平均气温也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极端高温天数及均温与水稻产量和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另外,不同播期间各品种灌浆期的日均温度、最高平均温度、最低平均温度以及昼夜温差都发生了变化,将温度与稻米各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与结实期日均温、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都呈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而与昼夜温差呈极显著负相关。(2)随着播期的提前,多数水稻品种的产量和结实率呈下降趋势,并且与籼稻品种相比,粳稻品种的结实率下降更明显。水稻的生物量和株高随播期推迟而下降,而粒重却有所增加,播期对籼稻株高的影响要大于粳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及构成因子播期间的差异有所不同,这与品种的生育期及对各种生态因子的适应性有关。(3)幼穗分化期日温和夜温的升高显著降低了水稻产量。尤其是热敏感品种T219,在白天和夜间增温处理下,其产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55.0%和56.4%,结实率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9.9%和54.3%,而SY63对白天高温表现出较强的耐性,其产量和结实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1.5%和36.0%。与夜间温度相比,白天温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更大,T219和T226在白天增温处理下,每穗颖花数下降,而夜间处理与对照都没有差异。白天增温处理显著降低了T219、T226和LYPJ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暗适应下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适应下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四个品种中,只有SY63在两个温度处理下荧光参数都没有太大变化。(4)抽穗期增温处理下,各品种的产量和结实率较对照都显著下降。品种T219、T226、LYPJ、SY63在夜间增温处理下,产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67.1%、34.3%、58.3%、33.8%,结实率分别下降了63.1%、25.2%、53.8%、39.7%。产量和结实率降低最多的是T219,其次是LYPJ、T226,产量下降最少的是SY63。夜间增温处理还显著降低了T226和LYPJ的地上部生物量。在白天增温处理下,较对照处理,各品种产量分别下降了91.9%、92.1%、98.7%、75.4%,结实率分别下降了91.2%、92.7%、98.6%、74.8%。其中产量降低最多的是LYPJ,降低最少的是SY63。在抽穗期白天和夜间增温处理下,各品种的花粉育性都有所降低。T219较T226花粉育性下降更快、程度更高,在处理的第4天,其白天处理和夜间处理的花粉育性分别较对照降低了37.5%和30.6%。而SY63在两个处理下,都保持了很高的花粉育性。(5)抽穗期白天增温处理使各品种籽粒玉米素(Zt)和IAA含量降低,灌浆期的表现也相同。在灌浆期白天和夜间增温处理下,SY63的籽粒Zt含量较对照升高,并且激素水平在四个品种中是最高的。籽粒IAA含量的变化情况与Zt相似,在夜间处理下,T219和LYPJ籽粒IAA含量降低,而T226和SY63保持不变。(6)与前两个时期相比,灌浆期增温处理下,各品种的产量和结实率的下降幅度较小,而粒重下降明显。白天增温条件下,T219、T226以及SY63这三个品种的出糙率和精米率都极显著低于对照,而夜间处理对稻米的加工品质影响不大。白天增温处理使T219、T226和SY63的出糙率较对照分别下降了5.7%、3.7%以及5.7%,精米率较对照分别下降了6.8%、6.2%以及8.2%。T219和T226的整精米率在两个温度处理下都有所下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肥料种类及运筹对水稻产量和外观品质的影响[J].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06)
- [2].豇豆-水稻轮作模式下水稻生长的不均匀性[J]. 热带作物学报 2019(07)
- [3].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对盐碱胁迫的响应[J]. 种子 2017(11)
- [4].2009年我国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情况分析[J]. 中国稻米 2010(05)
- [5].三安生物有机肥不同用量对有机水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0(01)
- [6].灌浆期淀粉合成酶动态与米质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7)
- [7].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南粳3818的选育与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4)
- [8].黑龙江省水稻品质现状评价[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3)
- [9].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新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和抗病性的比较分析[J]. 杂交水稻 2014(06)
- [10].钾肥不同基穗比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现代化农业 2014(12)
- [11].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米质的差异研究[J]. 作物研究 2014(05)
- [12].氮磷钾肥料用量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 2010(01)
- [13].栽培措施对“沈稻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6)
- [14].黑龙江省稻米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问题及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02)
- [15].富农生物菌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4(05)
- [16].2005~2009年广东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产量分析[J]. 中国稻米 2010(06)
- [17].豫南地区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与品质差异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05)
- [18].高温天气对水稻开花结实和品质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06)
- [19].科素1号在寒地水稻上的应用效果[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02)
- [20].东北三省水稻品质差异性比较[J]. 中国稻米 2013(02)
- [21].施肥方法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4)
- [22].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9)
- [23].水稻应用绿图复合微生物肥效果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01)
- [24].不同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25].新疆水稻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稻米 2015(06)
- [26].水稻优质、优良食味品种选育技术与方法的初探[J]. 农学学报 2020(05)
- [27].氮肥施用对米粉专用稻产量、米质及加工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06)
- [28].稻田常用节水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米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稻米 2018(06)
- [29].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航恢1179的选育及应用[J]. 杂交水稻 2017(04)
- [30].水稻对外源氨基酸的吸收与转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