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传播观念初探

庄子传播观念初探

论文摘要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不仅创造了中国哲学史的巅峰,更以洋洋洒洒的十万言为中国文化史留下了一部鸿篇巨著。当我们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审视《庄子》一书时,依旧能发现其字里行间散落的关于传播观念的智慧思考。本文选择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庄子的传播观念,因为庄子的相对主义不可知论已浸染在他的灵魂深处,成为他丈量这个世界的唯一尺度。庄子认为这个世界在不断的变化,世界的本原是无法被彻底认知的,因而他主张取消事物的二元对立,以不认知为认知、以不辩为辩、以无言为言说的指归。“不言”是庄子最终的理想,也是他的传播总则,而这个准则运用到他的人际传播策略中就体现为“慎言”、“少言”。庄子的传播观念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语言观,集中体现为“言意之辨”;二是人际传播策略方面的探索。在言意之辨的思考中,庄子认识到了语言的表意功能。由于受到不可知论的影响,他强烈的放大了语言与含义之间的矛盾,认为“言不尽意”。借着这个矛盾,他提出了“得意忘言”,触摸到传播实质的一个核心法则。接下来,他又以“象罔”为支点化解了言意之间的尴尬,并巧妙的借重重言、卮言、寓言的运用实现了对语言的超越。其次,庄子对人际传播的见解异常深刻。他重视传播活动中受传者的感受,洞悉了人际交往中的种种世事。所以其人际传播策略最大的特点就是,沟通方式含蓄内敛、迂回曲折,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不与人直接发生对抗。在人际传播活动中,庄子一再表现出对语言的排斥,更多情况下他都更为重视非语言符号的影响力量。他主张行不言之教,提出了“慎言”、“随顺”、“真、诚”这样一套既保全自己,又不得罪他人,以真诚动人且能达到很好劝服效果的策略。庄子是智慧的,他洞悉人际交往中的林林总总,所以他的传播策略甚至形成了华人千年文化中特有的沟通偏好;但他又是淡漠的,因为万物上升到他的哲学本体“道”那里都失去了意义。所以,庄子的十万言与他“不言”的总则并没有矛盾,只是他最终选择了放弃。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及分析
  • 1.3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 2 庄子的哲学思想与传播总则
  • 2.1 庄子的相对主义与不可知论
  • 2.2 庄子的传播总则
  • 3 庄子的语言观
  • 3.1 庄子的符号观
  • 3.2 庄子的言说方式
  • 4 庄子的人际传播观
  • 4.1 庄子对人际传播的思考
  • 4.2 人际传播的策略
  • 5 总 结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庄子传播观念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