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保供养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农村五保供养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保障作为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制度被逐渐确立,而农村五保人员作为无法定抚养(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成为社会保障的最底线保障对象,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核心起点。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越来越广,逐渐形成了覆盖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设已经严重滞后,成为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薄弱环节,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成为我国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性障碍。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作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中发展较早的社会救助制度之一,它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生活最底层的农村“五保”人员的生存权、获得物质帮助权等宪法性权力的实现,实现其基本生活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议题之一。坚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建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五保人员供养工作,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调剂和社会再分配功能,保障农村五保人员的免于饥饿权、住房保障权、基本医疗保障权等社会保障权,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稳定,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目前,作为社会保障最底线保障对象的农村五保人员的生活状况如何,是否实现了最基本的“底线公平”,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采取实证研究法,通过对山东临沂、河南新乡、湖南常德、重庆万州、内蒙鄂尔多斯随机选取的556名农村五保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客观揭示农村五保人员生存现状以及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现状,发现存在供养方式与供养物质单一、供养标准低、保障对象不规范、政策不透明、申请、审查制度不健全、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衔接不畅等问题,并从历史、制度、现实、执法等角度深入探析传统观念和乡土理念、家庭因素、农村税费改革、审查制度、经济发展水平、队伍建设、执法力度等对农村五保人员生存状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效率与公平兼顾、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因地制宜、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平衡发展为中心原则,提出税费改革后完善农村五保人员供养的法律机制构想,并展开阐述了实现五保人员供养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路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相关研究动态与存在的问题
  • 1. 制度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 2. 文献综述
  • (三) 本文构想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本文框架
  • 一、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演变历程
  • (一) 人民公社化——集体保障时期(1956——1978 年)
  • (二) 家庭联产承包制——乡镇统筹时期(1978——2000 年)
  • (三) 法律的社会保障——国家保障时期(2000 年——至今)
  • 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法律价值
  • (一) 农村五保供养是切实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的要求
  • (二) 农村五保供养是切实落实宪法物质帮助权的要求
  • (三) 农村五保供养是实现社会“底线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 三、农村五保人员的生存、供养现状
  • (一) 农村五保人员的生存、供养现状概述
  • 1. 住房
  • 2. 饮食
  • 3. 御寒保暖
  • 4. 保葬
  • 5. 精神生活
  • (二) 总结:农村五保供养中存在的问题
  • 1. 供养方式与供养物质单一
  • 2. 供养标准低且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 3. 保障对象不规范
  • 4. 政策不透明
  • 5. 申请、审查制度不健全
  • 6. 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衔接出现问题
  • 四、原因探析
  • (一) 历史原因
  • 1. 保障范围一成不变
  • 2. 习惯、传统的影响
  • 3. 家庭因素对生活的影响
  • (二) 制度原因
  • 1. 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
  • 2. 审查制度的缺陷
  • (三) 现实原因
  • 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2. 法律政策的宣传、普及缺位
  • 3. 农村社区发展滞后
  • 4. 基层社会保障工作人员太少且不专业
  • (四) 执法原因
  • 1. 实际认定要求比法律法规规定严
  • 2. 实际供养内容比制度规定少
  • 五、税费改革后完善农村五保人员供养的法律机制构想
  • (一) 目标模式定位
  • 1. 效率与公平协调兼顾
  • 2. 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因地制宜
  • 3. 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平衡发展
  • (二) 构建目标模式的法律途径
  • 1. 转型时期政府角色准确定位
  • 2. 规范供养标准,体现社会公平
  • 3. 改革配套制度,实现无缝衔接
  • 4. 加大法律政策宣传力度
  • 5. 完善敬老院管理
  • 6.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 7. 加强专门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部门联动协同配合 扎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档案工作[J]. 兰台世界 2015(S5)
    • [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变迁的公共政策分析[J]. 社会保障研究 2014(05)
    • [3].湖北省出台《湖北省农村五保供养条例》[J]. 中国民政 2015(20)
    • [4].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J].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6(22)
    • [5].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J].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6(24)
    • [6].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7(02)
    • [7].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J].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7(03)
    • [8].广州市民政局 广州市财政局关于提高我市2016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21)
    • [9].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公布全市社会救助标准的通知[J]. 宜昌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03)
    • [10].广州市民政局 广州市财政局关于提高我市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5(24)
    • [11].农村五保供养档案管理办法[J]. 科技档案 2014(01)
    • [12].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管理的意见[J].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3(16)
    • [13].农村五保供养最低标准7月1日起调整[J]. 北京支部生活 2009(08)
    • [14].山东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J]. 山东政报 2009(22)
    • [15].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J]. 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09(01)
    • [16].吉林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J]. 吉林政报 2009(02)
    • [17].如何申请农村五保供养待遇[J]. 农民文摘 2010(12)
    • [18].山西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J]. 山西政报 2010(Z3)
    • [19].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五保供养办法[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1(24)
    • [20].浙江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J]. 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8(23)
    • [21].辽宁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J].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8(02)
    • [22].天津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办法[J]. 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 2008(15)
    • [23].李建豫同志在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南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08(05)
    • [24].浙江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J]. 金华政报 2008(09)
    • [25].北京市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J].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08(08)
    • [26].江西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J]. 江西政报 2008(04)
    • [27].杭州市萧山区:实施集团化运营 力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转型升级[J]. 社会福利 2020(05)
    • [28].本市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档案管理[J]. 上海档案 2013(08)
    • [29].对提高我国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思考[J]. 发展 2016(02)
    • [30].农村五保供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6(08)

    标签:;  ;  ;  

    农村五保供养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