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脂肪醇论文-高珉之,张雷,王瑞翀,赵博

高碳脂肪醇论文-高珉之,张雷,王瑞翀,赵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碳脂肪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遗传毒性,米糠蜡,剂量,大鼠

高碳脂肪醇论文文献综述

高珉之,张雷,王瑞翀,赵博[1](2014)在《高碳脂肪醇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米糠中提取的高碳脂肪醇(米糠蜡)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以稻壳粉为载体的高级脂肪醇(米糠蜡提取)为受试物,根据《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GB15193)中的相关规定和方法进行1.急性毒性试验:采用霍恩氏法,以10.0、4.64、2.15、1.0g/kg·BW剂量进行灌胃给予受试物。2.遗传毒性试验,包括1)Ames试验:选TA97、TA98、TA100、TA102四种菌株,实验剂量为5000、1000、200、40、8μg/0.1 ml共5个浓度,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2)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选用ICR小自鼠,体重25~30 g,共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剂量为10g/kg·BW、5g/kg·BW、2.5g/kg·BW,阴性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40mg/kg·BW)两次。各组间隔24小时经口灌胃,均在末次灌胃后6小时处死动物,取材常规制片,显微镜下每只动物观察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PCE),记录有微核的细胞数,计算出细胞微核率。观察并记录嗜多染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比值。3)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选用雄性ICR小白鼠2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5只,体重25~35 g。剂量分组及给予受试物方式同微核试验。每日一次,连续5日。各组动物均在首次投与受试物后35天处死,按常规方法制片、染色,每只动物镜检1000个完整精子,计算畸形率。3.大鼠30 d喂养试验:采用刚断乳的Wistar大白鼠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其中叁个组为试验组,一个组为空白对照组。剂量分别为10g/kg·BW/d、5g/kg·BW/d、2.5g/kg·BW/d(相当于推荐剂量100、50、25倍)。各组动物均采用饲料掺入法,动物单笼喂养,自由饮水、进食,每周称一次体重,并记录食物摄入量,30天后杀鼠做血常规、血生化、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脏器系数计算。结果急性毒性试验:LDS0>10.0g/kg·BW,属实际无毒物质;叁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无遗传毒性作用;大鼠30天喂养试验:各剂量组周食物摄入量、周食物利用率、体重增加、进食量、总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液生化学检查、脏器称量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雄、雌性大鼠的肝、脾、肾、胃、肠、睾丸(卵巢)均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论高碳脂肪醇(米糠蜡)急性毒性试验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物质;叁项遗传毒性试验检测均为阴性;30天喂养试验未见其对受试动物有毒性损害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4-08-13)

宋宁宁,郭海蓉,陈赶林,杨国良[2](2008)在《酯交换法从蔗蜡中提取高碳脂肪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探讨酯交换法从蔗蜡中提取高碳脂肪醇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以丁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15,反应时间为4 h和0.1%KOH醇溶液为催化剂,此时高碳脂肪醇的得率为:16.75%~17.34%。通过GC-MS对高碳脂肪醇分析检测,二十八烷醇含量为67.09%。(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08年06期)

陈芳,廖小军,汪政富,蔡同一,胡小松[3](2005)在《分子蒸馏工艺参数对高碳脂肪醇提取物精制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蒸馏技术进行高碳脂肪醇提取物的精制,试验结果表明,蒸馏压力66.7 Pa,蒸馏温度在160~230℃范围内,随着蒸馏温度升高,馏出物中的二十八烷醇和叁十烷醇含量逐渐增加,并在190℃时出现峰值,之后下降;蒸馏温度190℃,蒸馏压力在26.7~266.7 Pa范围内,随着压力的下降,馏出物中的二十八烷醇和叁十烷醇含量增加,到133.3 Pa处分别达到最大值。蒸馏温度和压力作为分子蒸馏的关键工艺参数对高碳脂肪醇的精制效果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11期)

陈芳,惠伯棣,朱蕾,蔡同一,孙登文[4](2003)在《影响酯交换反应提取糠蜡中高碳脂肪醇的相关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酯交换溶剂、反应时间、反应物料比、催化剂种类、催化剂浓度、酯交换次数以及萃取时间等不同因素对从糠蜡中提取高碳脂肪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丁醇作为酯交换溶剂 ,物料比为 1∶10 ,0 .1%KOH为催化剂 ,反应 8h ,用丙酮萃取 12h能够使酯交换反应充分进行 ,产物高碳脂肪醇得率较高 ,而且其中的二十八烷醇和叁十烷醇含量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杨毓莹,戴伊萍,舒建生,沙晓祥[5](2002)在《高碳脂肪醇磷酸酯合成的~(31)P-NMR波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 3 1 P NMR波谱对高碳脂肪醇与五氧化二磷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定量地表征了产物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结果表明 :单酯 (MAP)、双酯 (DAP)、聚酯 (PAP)和磷酸盐 (PA)在 3 1 P NMR波谱上的化学位移分别为 :3 5~ 4 6 ,0 8~ 1 1,- 9 0~ - 10 0和 3 0~ 3 5 (当pH =9时 )。同时为不同用途的脂肪醇磷酸酯盐提供了可选择的和稳定的合成条件 ,即 :在n(ROH)∶n(P2 O5) =(2 3∶1 0 )~ (3 1∶1 0 ) ,反应时间 2~ 3h ,反应温度不大于 10 0℃条件下 ,P2 O5的转化率大于 95 % ,MAP、DAP和PAP的选择性分别为 4 0 %~ 6 5 % ,2 5 %~ 33%和 10 %~ 30 %。(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02年02期)

徐德忠[6](2001)在《高碳脂肪醇在软管涂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碳脂肪醇是一种C8—C16左右的醇类。随着碳原子数量的增加 ,其性质有所不同 ,因其特殊的结构机理 ,使其醇类用于软管涂料 ,对产品的流平性、漆膜饱满度、挥发性均有较大的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涂料》期刊2001年05期)

汪多仁[7](1998)在《高碳脂肪醇的生产发展与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高碳脂肪醇近年来我国工业的生产与消费现状、合成工艺及其发展展望,特别介绍了脂肪醇在表面活性剂方面的应用展望。(本文来源于《表面活性剂工业》期刊1998年04期)

Γ.А.Тембер,曹红英[8](1989)在《用折射法测定高碳脂肪醇的羟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羟值是表征高碳脂肪醇化学性质的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用化学法按照苏联国家标准(ΓOCT23018-78)测定羟值要用到有毒的溶剂和花费大量的时间。已知,混合物的折光率可按它们组成的体积分数式相加。假定折光率(n)的可相加性是对化合物的某个区段而言,例如在醇中,对-CH-_2和-CH_2OH而言,那么: n=n_(-CH_(2-))V_(-CH_(2-))+n_(-CH_2OH)V_(-CH_2OH) (1) 可以表示为: n=n_(-CH_2)+(n_(-CH_2OH-n_(-CH_(2-))))· A·[OH] (2) 此处A为常数,等于〔OH〕——羟值,mgKOH/g; M_1——CH_2OH的摩尔质量; M_0——氢氧化钾的分子量; dcΠ——醇的密度,g/cm~3 d_1——CH_2OH的密度,g/cm~3 根据公式(2),可以预料在折光率和羟值之间实际上呈线性关系。这就有可(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1989年01期)

М.А.подyстов,杨廷锴[9](1987)在《高碳脂肪醇及合脂酸单乙醇酰胺的共硫酸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酸化的脂肪酸单乙醇酰胺具有高表面活性,但是使用所有类型硫酸化试剂也只能使原料低度硫酸化(60~70%),而且必需用成本很高的萃取操作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从中和的硫酸化物中用丙酮提取出来,从而阻碍了它们在工业上的应用。况且,萃取法还受高温熔解单乙醇酰胺和在硫酸化过程中硫酸化物粘度急剧增加的制约,不可能完全反应。由此提出将合脂酸单乙醇酰胺和高碳脂肪醇共硫酸化,此时,高碳脂肪醇起硫酸化溶剂的作用。本工作的目的是确定原料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比例和选择该混合物硫酸化的最佳条件,以保证获得高表面活性的硫酸化产(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1987年01期)

Б、Е、Недбайлюк,常致成[10](1986)在《环氧乙烷分散进料的高碳脂肪醇乙氧基化管式反应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碳脂肪醇和环氧乙烷为基础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按下面的反应生成环氧乙烷与高碳醇的mol比为3~12∶1。现在工业上是在间歇反应器中实现这种反应,此时,反应物中环氧乙烷的浓度低。众所周知,采用液相连续管式反应器,可强化这个过程,此时,在压力作用下,反应物中环氧乙烷的浓度较高。实现这个过程的主要困难是要导出由于乙氧基化剧烈放热反应所产生的大量热。其放热量随着反应混合物中的环氧乙烷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前人的工作证明,按相对于高碳醇所需要的环氧乙烷量(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1986年02期)

高碳脂肪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探讨酯交换法从蔗蜡中提取高碳脂肪醇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以丁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15,反应时间为4 h和0.1%KOH醇溶液为催化剂,此时高碳脂肪醇的得率为:16.75%~17.34%。通过GC-MS对高碳脂肪醇分析检测,二十八烷醇含量为67.0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碳脂肪醇论文参考文献

[1].高珉之,张雷,王瑞翀,赵博.高碳脂肪醇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C].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文集.2014

[2].宋宁宁,郭海蓉,陈赶林,杨国良.酯交换法从蔗蜡中提取高碳脂肪醇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

[3].陈芳,廖小军,汪政富,蔡同一,胡小松.分子蒸馏工艺参数对高碳脂肪醇提取物精制效果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

[4].陈芳,惠伯棣,朱蕾,蔡同一,孙登文.影响酯交换反应提取糠蜡中高碳脂肪醇的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3

[5].杨毓莹,戴伊萍,舒建生,沙晓祥.高碳脂肪醇磷酸酯合成的~(31)P-NMR波谱研究[J].精细化工.2002

[6].徐德忠.高碳脂肪醇在软管涂料中的应用[J].中国涂料.2001

[7].汪多仁.高碳脂肪醇的生产发展与应用前景[J].表面活性剂工业.1998

[8].Γ.А.Тембер,曹红英.用折射法测定高碳脂肪醇的羟值[J].日用化学品科学.1989

[9].М.А.подyстов,杨廷锴.高碳脂肪醇及合脂酸单乙醇酰胺的共硫酸化[J].日用化学品科学.1987

[10].Б、Е、Недбайлюк,常致成.环氧乙烷分散进料的高碳脂肪醇乙氧基化管式反应器[J].日用化学品科学.1986

标签:;  ;  ;  ;  

高碳脂肪醇论文-高珉之,张雷,王瑞翀,赵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