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目的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 )患者进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析,统计各亚型的构成比并分析其与临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登记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入住我科的ACI患者,依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标准对其进行分型,包括对LAA(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亚型发病机制的分析。采用NIHSS对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以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评价其临床短期预后。分析各CISS亚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50例ACI患者中,155例属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主动脉弓粥样硬化3例,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152例),占44.3%,35例属心源性卒中(CS ),占10.0%,93例属穿支动脉疾病(PAD),占26.6%,63例属病因不确定(UE )(检查不完善33例,多病因12例,不确定病因18例),占18.0%,其它病因4例(OE),占1.1%。与脑梗死其他亚型比较,CS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升高,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AD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降低,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52例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分型为:动脉到动脉栓塞64例(42.1%),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38例(25.0%),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13例(8.6%),混合型37例(24.3%)。结论ACI患者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最高,穿支动脉疾病入院时病情最轻、临床短期预后最好,心源性卒中入院时病情最重、临床短期预后最差。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以动脉到动脉栓塞最多见,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最少见。第二部分目的基于CISS分型分析ACI患者各亚型间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登记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入住我院的ACI患者,入院24小时内用专为此课题设计的表格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确定每位患者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各危险因素在不同CISS亚型中的分布,分析各危险因素与ACI患者临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尿酸、糖尿病在各亚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CS患者中吸烟、饮酒、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发生率最低,心脏病变发生率最高,CS亚型hsCRP、FIB、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其它亚型(P<0.05)。LAA患者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饮酒的发生率均高于其它亚型,LAA患者空腹血糖、随机血糖高于UE、C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高血脂、心电图的ST压低、左室肥厚在PAD中较CS、UE中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PT、FBG、INR、入院时体温、随机血糖、空腹血糖、血小板数量与入院时NIHSS呈正相关(P<0.05),与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各CISS亚型间危险因素分布存在差异,对病情轻重和临床短期预后有一定的影响。第三部分目的基于CISS分型探讨前后循环ACI患者的病灶分布、影像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差别。方法对入组的ACI患者进行CISS分型,结合其MRI/ DWI / CT、颈动脉彩超、CTA/MRA等检查结果,分析前后循环ACI患者不同CISS亚型的病灶分布及影像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特点。结果入选的346例ACI患者中(除外OE患者),前循环病例为210例(60.7%),后循环病例123例(35.5%),累及前后循环的病例13例(3.8%)。前循环的CISS亚型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LAA 105例(50%)、PAD 46例(21.9%)、UE 35例(16.7%)、CS 24例(11.4%);后循环的CISS亚型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PAD 47例(38.2%)、LAA 43例(35%)、UE 28例(22.8%)、CS亚型8例(6.5%)。所有患者中单发病灶206例,占59.6%,多发病灶140例,占40.4%。单一皮质病灶、皮质-皮下病灶、单一血管分布区的多发病灶多见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心源性卒中也可表现为皮质下<15mm的病灶。在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ACI患者发病机制方面,前后循环均以动脉到动脉栓塞最多见。本组152例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CCA狭窄87支,ICA狭窄87支,ACA狭窄86支,MCA狭窄143支,PCA狭窄78支,VA狭窄97支,BA狭窄27支。颅外血管狭窄率为21.7%(198/152*6),颅内血管狭窄率为37.9%(518/152*9)。结论前后循环的ACI患者CISS亚型分布不同,ACI患者的病灶分布及影像学特点与CISS亚型相关。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在前后循环的发病机制均以动脉到动脉栓塞多见,颅内血管狭窄更多见,主要累及MCA。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3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01)
- [2].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危险因素分析[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12)
- [3].菏泽市某乡镇居民对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预警症状知晓情况的调查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02)
- [4].上海华泾镇社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0)
- [5].不同性别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06)
- [6].癌症相关缺血性卒中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0(04)
- [7].2020国际卒中大会亮点解读(二)——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的大门再次开启了吗?[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04)
- [8].左房内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02)
- [9].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证据总结[J]. 中华护理教育 2020(07)
- [10].醒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1)
- [11].肠道菌群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临床内科杂志 2020(02)
- [12].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可控因素的研究进展[J]. 医学信息 2020(21)
- [13].外泌体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02)
- [14].社区跟进式护理在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J]. 慢性病学杂志 2019(07)
- [15].青年缺血性卒中75例临床特点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08)
- [16].5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与危险因素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02)
- [17].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 2018(01)
- [18].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 2018(02)
- [19].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能量评估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
- [20].缺血性卒中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8(03)
- [21].心房颤动患者29495例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02)
- [22].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70)
- [23].1056例丰城市夏季缺血性脑卒中分析[J]. 江西医药 2016(12)
- [24].服用阿司匹林对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7)
- [25].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型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分析[J]. 中国校医 2017(01)
- [26].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分型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比较[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03)
- [27].复发性缺血性卒中防治一例[J]. 中国卒中杂志 2017(03)
- [28].静脉溶栓后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效果观察[J]. 疑难病杂志 2017(05)
- [29].缺血性卒中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7(07)
- [30].缺血性卒中后的免疫应答[J]. 中国卒中杂志 2017(05)
标签:脑梗死论文; 分型论文; 临床短期预后论文; 病灶分布和影像特点论文;